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357917
大小:67.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0-28
《[翻译]译语的异化与优化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翻译]译语的异化与优化.;[翻译]译语的异化与优化:未知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文章类型:外语 加入时间:2005-12-211:18:45译语的异化与优化 摘要:翻译界有一种习惯的误解,认为译本应该“读起来不像译本”、“仿佛是原的中文写作”,因而译作的语言应是规范的汉语文学语言。实际上,译语是汉语的异化。译语异化是普遍存在于译本中的语言行为和文化现象。本文揭示了译语与译语文化的相互影响问题,指出译语的异化是两种语言、两种文化的对抗与对话。好的翻译是译语的优化,即保持异化适度。译语的优化将是我国新世纪翻译文学的新的诗学潮流。本文共6页:第1[2][3][4][
2、5][6]页;amonmiSUNderstandingabouttranslationisthattranslationshouldnotreadlikeatranslationbutshouldreadlikeailatedchinese.dissimilationisalinguisticbehaviourandaculturalphenomenonmonintranslationutualinfluencebetilationofthetargetlanguagemaybeconsideredaconfrontationanddialoguebetilat
3、ionandthusachievesoptimizationofthetargetlanguage.optimizationofthetargetlanguageilation;translationlanguageculture;optimization 引言 译即易,谓易换言语使相解也。翻译以言语的变易为主要特征,但不同体裁的作品,不同的译者,翻译的审美观念不同,变易的方法与变易的程度不同,翻译的效果、译作达到的境界也必然不同。译者把作品从一国语言转变成另一国语言,可以使相解,即沟通与理解,可以使相悦,即给人以审美的愉悦,也可以使相误,使读者产生隔膜,发
4、生误会。这三种情况都与译语的异化与优化有密切的关系。本文试图通过译语变异现象的剖析来窥探译语的形态,以便正确识别与其有关的理论问题。 一、翻译即异化 在不同的时代,人们对翻译活动的认识和理解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翻译审美观念。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人们把翻译看作译语对原作的同化过程,所以在确立翻译的标准和原则时,把求同作为基点,追求同而排斥异,所以不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都有译论家天真地认为译语应该与原语对等,出现了一些不切实际的翻译理论。求同的翻译,讲究忠实地传达原作的内容与形式,其理论基础是传统的视语言为传达意义的工具的语言本质观。 20世纪西方兴起的
5、语言学美学,影响了人们对翻译本质的认识与理解,同时也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20世纪的西方美学界破除了语言是传达意义的工具这一观念,转向了语言创造并构成意义的新立场。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西方,人们对语言本质的认识的变化,引发了语言学若干认知模式和方法论的变动,从而导致一些相关学科如哲学、人类学、文学等学科的转向(linguisticturn)。在这种诗学潮流的背景之下,人们不得不重新思考翻译的本质和审美原则。在西方诸多新的翻译理论模式中,在解构主义思潮影响下产生的解构主义翻译思想对我们的启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法国解构主义学者德里达(jacquesderrida
6、)、福柯(michelfoucault)和罗兰·巴特(rolandbarthes)把翻译的本质问题视为哲学的中心问题,从哲学的高度来看待意义的可译性问题,或者从翻译理论的高度来看待语言的本质问题。罗兰·巴特认为,文本生成之后,就失却存在的价值(已死!),而文本的意义在读者对语言符号的阅读中产生。解构主义学者强调文本意义的不确定性,文本的意义不是由文本自身决定的,而是由译者(读者)决定的。有趣的是,在解构主义学者那里,忠实性原则变得可有可无,译者用不着担心有人责怪他的译文不忠实,甚至可以倒打一耙,责怪原作对译本不够忠实。如此看来,博尔赫斯(j.
7、l.borges)的幽默(指他责怪原作对译本的不忠实)不无道理。解构主义翻译思想的经典文献沃尔特·本亚明的《译者的任务》一文,认为译文与原作之间是一种延续与创生的关系,本来就无“忠实”可言。文本经过翻译而被赋予新的意义,从而获得新的生命。所以,在解构主义学者看来,译本不是原作的附庸,而是原作文本的再生(afterlife)。翻译不仅仅是传达原作内容的手段,而更主要的是使原作得以生存的手段。他们以“互文性”(intertextuality)这个概念来解释译作与原文之间的关系,认为一切文本都具有互文性,从而把译者置于与原平等的地位。德里达以“延异”(dif
8、ference,是德里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