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痰证的遣药组方思路

中医治疗痰证的遣药组方思路

ID:22357516

大小:7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8

中医治疗痰证的遣药组方思路_第1页
中医治疗痰证的遣药组方思路_第2页
中医治疗痰证的遣药组方思路_第3页
中医治疗痰证的遣药组方思路_第4页
中医治疗痰证的遣药组方思路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治疗痰证的遣药组方思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医治疗痰证的遣药组方思路(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610075)【摘要】文章阐明了痰证的形成、特点、分类和组方配伍,针对痰证的组方思路进行了重点论述,并从基木配伍、特殊配伍和随证配伍三个方面对痰证组方思路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总结。【关键词】痰证;遣药组方;思路【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8-0335-021.痰证的形成、症候特点及分类1.1痰证形成痰是水液代谢障碍的病理产物。外感六淫,或饮食不节,或因内伤七情,或因脏腑功能不足,凡影响水液失调,便可停蓄为痰。《素问·经脉别论篇》云:“饮入于胃,游溢精

2、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津四布,五经并行。”可见水液运行与五脏相涉,若肺失宣降、脾失健运,肾失气化、肝失疏泄、三焦水道不通,任何一脏功能失调,津液运行不利,皆可聚而成痰,并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1.2痰证症候特点三焦为津气井行通道,内联五脏六腑,外通四肢百骸。津聚为痰,势必沿三焦随气运行,停于全身各部位,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外滞体表,可见酸软重痛;(2)结于咽喉,可见梗咽(梅核气);(3)上扰清窍,可见眩晕、癫痫;(4)流注经络,可见麻木、瘰疬、痰核、阴疸;(5)停于胸胁,则胸胁胀满;(6)影响脏腑,附肺则咳喘多痰,凌心

3、则心悸、失眠、祌昏,犯胃则呃恶呃逆。1.3痰证分类痰证的种类较多,就其性质而言,可分湿痰、热痰、燥痰、寒痰、风痰等。2.痰证的组方思路2.1基本配伍2.1.1配伍祛除痰湿药痰湿既成,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客者除之”原则,治当消除痰湿:化痰:因痰有湿痰、热痰、燥痰、寒痰、风痰之异,故宜选用针对性化痰药,如湿痰证遣燥湿化痰的半夏、天南星等;热痰证遣清热化痰的贝母、瓜蒌仁、胆南星、竹茹等;燥痰证遣润肺化痰的川北门街、瓜蒌仁等;寒痰证遣温化寒痰的半夏、干姜、白芥子等;风痰证遣息风化痰的天南星、禹白附、竹沥等。二是配伍芳香化湿药如苍术、厚朴,痰因湿聚,湿闲

4、脾失健运。排痰:排痰之法,分为上排与下排。上排乃涌吐法,用于冇形之痰,痰湿壅盛,停蓄在咽喉、胸膈、胃脘,阻塞咽喉、呼吸急迫,痰声如锯等,配伍涌吐痰涎药,如瓜蒂、猪牙皂角、胆矶等。如治痰滞胸脘而见胸中痞硬之瓜蒂散(《伤寒论》);痰闭机窍而见喉中痰声漉漉,心神瞀闷,倒仆不省之救急稀涎散(《圣济总录》)。下排指从二窍排痰,即配伍淡滲利湿药与泻下通腑药,为痰湿寻外出之路。2.1.2配伍行气药痰乃津聚而成,然气津相因,气行者津行,气滞则津凝为痰;反之,痰湿即成,每阻滞气机,正如庞安常指出:“人之气道贵乎顺,顺则津液流通,决无痰饮之患。”治痰证方剂最常配伍行气药,如陈皮,枳壳

5、,枳实等。2.1.3配伍健脾药痰由湿生,而湿又主要责之于脾,所以在祛痰剂中配伍健脾祛湿药物,以杜绝生痰之源,诚如李中梓说:“脾为生痰之源,治痰不理脾胃,非其治也。”(《医宗必读》)祛痰方中,较多选用既可健脾,又可祛湿之白术、茯苓。白术益气健脾兼能燥湿,茯苓淡渗利湿兼可健脾,二药相配,一燥一渗,健脾除湿,相须为用,尤能兼顾痰证的病变特点。2.1.4配伍消除病因药导致痰证的原因,归纳起来不外乎寒、热、虚、实,据此当配消除病因药物,以图标本同治。因寒者,配伍温里药。肺气虚寒,或脾阳不足,或肾阳亏虚,水津不运,津凝成痰之寒痰,配温肺或温中或温肾之干姜、附子、肉桂等,以振奋

6、阳气,祛除寒邪。因热者,配伍清热药。热邪煎灼津液或痰热互结之热痰,配清热之黄芩、黄连、栀子、石膏等,以除热痰之源,使热清则痰自消,痰消则火无所附。因气虚者,配伍补气药。肺脾气虚,输津布津乏力,津停为痰而成气虚兼痰者,配补气健脾之人参、黄芪、A术等,以助肺脾行津之力。④因肝风挟痰者,配伍平肝熄风药。素有痰湿,又患肝风内动,则呈风痰或肝风挟痰证。痰随风动,风助痰势,宜配平肝熄风之天麻、僵蚕、全蝎等,以定眩止痉。⑤因食积者,配伍消食药,脾主运化水谷,脾运失常,水反为湿,谷反为积,湿聚为痰,则痰湿与食积互为因果,且痰质黏稠,不易化解,此以小孩与老人多见,宜配消食药如神曲、

7、麦芽、莱菔子、山楂等,以和胃运脾,加强脾胃的运化功能。脾胃健运,水谷输布,既协痰消,有无食积之患。2.2特殊配伍2.2.1配伍活血以祛瘀、补血养阴药气血津之间在生理上相互依存,相互协调,在病理上亦相互影响,互为因果。治痰必先理气己为众所周知,配伍活血、补血、养阴药则为一•般医家忽略。基于津血相因,临证予于重视:①配伍活血却瘀药:《诸病源候论》曰:“诸痰者,此由血脉壅盛,饮水积聚而不消散固成痰也”,可见,血行不利是津聚成痰的原因之一。痰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痰阻气滞,气滞则血瘀,瘀血停着,又使津液运行障碍,形成痰瘀互结证。故治痰宜活血,选用桃仁、赤芍、当归、丹

8、参等活血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