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妇科疾病之优势 

中医药治疗妇科疾病之优势 

ID:22357475

大小:7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8

中医药治疗妇科疾病之优势 _第1页
中医药治疗妇科疾病之优势 _第2页
中医药治疗妇科疾病之优势 _第3页
中医药治疗妇科疾病之优势 _第4页
中医药治疗妇科疾病之优势 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药治疗妇科疾病之优势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谈中医药治疗妇科疾病的优势津安医院马竹溪治疗妇科疾病涉及到内分泌失调,感染性炎症及组织增生等。现代医学近期疗效比较明显,但远期疗效并不尽如人意。现代医学治疗方面多采用激素和抗感染类药物及手术方法。而中医依据病人的个体差异,根据疾病不同阶段的特殊症候和体征,个体化治疗,从而避免了许多副作用,发挥了中医药的优越性,尤其对于某些病种可补现代医学之缺憾。如:慢性盆腔炎,痛经,功血,围绝经期综合征,闭经(包括多囊卵巢综合征),滑胎,不孕,卵巢囊肿等。1.痛经指女子在月经前后或经期出现下腹部痉挛性或持续性疼痛、坠痛、腰背部酸痛以及下腹及肛门不适等一系列症状,甚至伴有恶心、呕吐、腹泻

2、等症状。一般分为原发性痛经、继发性痛经,常见有原发性闭经、膜样性闭经、子宫内膜异位性痛经等。西医多采用苯基丙酸类,邻氨苯甲酸类药物,如氟芬那敏、甲芬那敏等,阻止前列腺素的合成,拮抗前列腺素。另外,利用口服避孕药和孕激素、雌激素治疗痛经,而对于子宫内膜异位性痛经更是采用假绝经法、假孕法甚至手术。我想先谈谈我治疗痛经的几点体会:1.以温助化,须补肾助阳。痛经之痛总属于中医“痛则不通,通则不痛”的范畴。此“不通”乂总属于血瘀、湿聚、痰凝。“血得温则行”,“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尤其痰湿脂膜皆为阴邪,得温始化,遇温则行。此处之“温”,非一般“热药”了得。必用温补肾阳药促使气化

3、,气化才能瘀解、痰消、湿化。正如《景岳全书•命门余义》:“五脏之阳气非此(指肾阳)不能发”。这方面药物有肉桂、艾叶、川断、杜仲、乌药等。肉桂辛廿人热、温肾助阳,且入血分温阳运血,有助于逐瘀;川断不仅温肾助阳,还可活血化瘀,我谓之为“暖宫熔瘀”(对于膜样痛经常配伍三棱、莪术、坤草等脱膜逐膜)。单纯温阳只是停留于治标层次,温补肾阳才是包含治本之意。冲为血海,任主胞胎,皆起于肾。其中乌药上走脾肺,下达肾与膀胱。温肾散寒,乂行气止痛,治痛经最宜。黄宫绣说:“一切病之属于气逆,而见胸腹痞块者,皆宜用此”。2.勿拘温通,忘却清通有些痛经患者,用温通不效,可能是忽视了盆腔炎的存在。盆

4、腔炎之痛经常有带下粘稠、色黄、腰骶部疼痛酸坠。此非活血化瘀所能奏效。必须清热利湿佐以化瘀通络,效果才好。3.活血化瘀,须衡经量。诚然,活血化瘀无可厚非,但一定要询问患者经量如何,有些痛经病人的经量本来就不小,再用桃仁、红花,量何以堪?川芎就更不能用,此时选用三棱、莪术既逐瘀,又不致引起出血增多。1.舒解痉挛,需用虫类。子宫内膜及月经血中前列环素(PG)含量升高,是影响子宫肌纤维收缩的重要因素,现代医学证明痛经患者内膜组织中及经血中PG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女性。在其刺激下,子宫肌肉痉挛性收缩,发生剧烈疼痛。此时加入全虫、蜈蚣、地龙止痉,缓解子宫剧烈性收缩,控制疼痛,疗效强于芍

5、药甘草汤。还有一点很重要,大家治疗痛经都喜用元胡,但一定要研末冲服才有最佳效果。因为此药较硬,不易煎出有效成分。抓住以上关键再结合三逐瘀汤、失笑散、温经汤等随症施治,痛经病患便迎刃而解。1.慢性盆腔炎盆腔炎为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等发生感染时盆腔内脏器产生的炎症病变,是女性常见病之一。在各类妇科疾病中,盆腔炎的发病率占30%〜40%,且逐年增高,包括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炎、输卵管炎、卵巢炎、盆腔结缔组织炎等。急性盆腔炎以西医治疗为主,疗效确切,而慢性盆腔炎的病理以纤维组织增生、局部增厚、粘连、组织挛缩为主,所以慢性盆腔炎易形成输卵管、卵巢粘连包快,且与周

6、围粘连,抗炎药物不易进入,因而病情顽固,常伴有月经量增多、月经过频、经期延长等月经变化,乃至造成继发不孕,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屮医认为慢性盆腔炎以瘀滞为主,兼夹湿浊、湿热,但虚证亦渐明显,湿浊、湿热阻滞不仅加剧气滞血瘀,而且湿性粘滞,导致盆腔内器官之慢性炎性病灶渗出、积水、粘连。炎症到了慢性期时,炎症基本上已稳定。此时由实转虚,虚者在慢性盆腔炎中甚为重要,主要是肾虚、脾虚。肾虚者因病发于下焦,病发脏器为生殖器官,肾主生殖,所以与肾密切相关。肾虚状态下,血瘀与湿浊不易祛除。脾虚者为湿浊所致,湿浊不除,脾土难复。脾土虚则湿浊更盛,所以慢性盆腔炎病理因素复杂,

7、虚实兼夹,寒热并存,已远非“'消炎”“清热解毒”可以解决。我在临床中视瘀滞和湿热之孰轻孰重,灵活运用古方,结合现代药理进行施治。瘀滞偏重则运用少腹逐瘀汤、薏苡附子败酱散、失笑散,有炎性包块者加入清热解毒、排脓透脓药物,如:银花、山甲、皂刺等;湿热偏重者,除消除瘀滞外,合用易黄汤,加入藿香、佩兰、冬瓜仁、败酱草、墓头回、红藤、土茯苓等。其中败酱草须重用。《本草纲目》:“败酱善排脓破溃,故仲景治痈,及古方妇人科皆用之。”《本草正义》亦曰:“能清热池结,利水消肿,破瘀败脓。”对于慢性盆腔炎导致的盆腔粘连,可用川芎消散化瘀,疗效独特。这是柴松岩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