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339124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8
《加大教改创新力度提升数学教学实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加大教改创新力度提升数学教学实效:在学校教育中,教师要向顺势而为、积极施为,认真把握和贯彻新课标理念的精神实质,努力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作为从事一切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自觉摈弃那些传统落后等不合时宜的成分,用改革和创新元素逐步渗透到自己的思想并落实在实际行动上,以更加素质化的教育活动来提升教学质效,从而推促学生们的素质化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提升实效;实践与探讨 :G623.5:B:1672-1578(2012)03-0169-01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作为活动的主导者,我们首先要从思想上主动地进行革故鼎新,用先进教育理念
2、来指导教学实践,努力把新课程改革的各项精神和具体要求落到实处,并结合学生发展、实际需要开展综合实践和创新,为提升学科教学质效、践行和推动新课标理念贡献心智力量。 本文结合多年来的实践和体会,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此作一些简要阐述。 1.丰富形式手段,不断增强数学教学的生动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兴趣大于责任”的成长特点,坚持以兴趣教学为抓手,努力丰富、灵活运用教学形式和手段,以不断提高教学活动的形象性、生动性和趣味性,有效实施认知、能力和情感的"三维目标教学"。在数学概念或是数量关系的教学中,无论教师的语言表述多么清楚,还是传统演示的方法多么直接,许
3、多小学生因为缺乏一定的想象力而效果不很明显。对此,如果借助于多媒体技术手段,则能发挥事半功倍的效用。如关于行程方面的问题,在传统教学中,笔者往往又是画图又是举例,总是有那么一些学生在面对相遇、追击等问题上,不是“转不过弯子来”,就是对变量之间的关系短时间之内难以做到完全掌握。自从多媒体引进课堂教学之后,笔者常用动画模拟演示的方式,让小乌龟、小兔子等一些小动物来演示各种行程变量问题,既有效集中了学习注意力,课堂教学效果也从此大不一样。再如教学“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内容时,为了从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出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教师如果用多媒体对图形的各部分进行切割
4、和重新组合,那么,原本复杂的图形就会变成学生熟知的图形,能让他们由现有的知识有效迁移到新知识的理解上,形象性的演示使得学生易于接受。 2.优化教学过程,有效培养数学学习的自主性 新课程理念确立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地位关系。基于这一理念,教师应当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以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追求,以培养自主学习探究能力为目标,注重开展"授之以渔"的过程教学,努力实现由“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转变。如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教学时,笔者在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之后,向学生作出了分组探究思考的要求:怎样通过图形拼接把平行四边形变成一个长方形或者一个正方形?新
5、成图形和原来图形在面积的大小上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长和宽(或者正方形的边长)分别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什么?最后,通过引导、启发和点拨,让小学生先计算出长方形的面积,然后再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如此一来,通过对相关知识转移的方式来探究新学内容,学生的理解、把握和记忆效果比教师进行直接讲授要深刻得多,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探究和逻辑分析能力,增强了他们数学学习的信心和意志,而且在关于“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实际运用中学生们也能得心应手。 3.拓展多元空间,全面促进学科教学的立体化 数学的自身特征促成课程教学中的“三多”要求,即教学必须多元化、学生必须多练习、
6、温故才能多知新。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还要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状况,开展一定的拓展活动来营造学教氛围,巩固教学成效。一是可以通过发展数学学习兴趣小组,将“数学爱好者”组织起来并开展自主探究学习活动,以此来“满足学习需求,促进特长发展”。二是把数学教学与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实施“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如教学时钟内容、计量单位内容等,都可以要求学生对熟知事物详加观察和了解,同时把学习得来的知识多加实践运用,以实现“学以致用、学用互促”的目的。三是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来放大教学效应。如在对《24时计时法》教学时,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某位教师事先为学生编排了一场情景剧—
7、—“找一找错误”,让学生在情绪高涨的氛围中乐学善思。通过这种方式,促使学生加强了认识、深化了理解。 4.实施分层教学,努力注重学生发展的整体性 客观地说,人与人之间的发展是不可能同步均衡的。同样,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是不可避免的。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传承者和社会核心生产力的缔造者,我们要尊重客观、实事求是。一是要本着历史性的大局意识和战略眼光,努力排除急功近利的意识和做法,从“众生平等”的职业道德、法律意识和社会角度,不能“选择、淘汰和拒绝”任何学生,认真打造教育事业的“良心工程”。二是要始终本着“因人施教、因材施教”的原则,结合实际情况努力开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