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浅析针刺在双重全身麻醉中的效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针刺在双重全身麻醉中的效果-->第一章文献综述第一节古代文献对麻醉的认识在我国,对“麻醉”的认识已有二千余年历史川。据《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大约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便有施用“割皮、解肌、诀脉、结筋……”等医疗方法,如果没有“止痛”作为前提条件,这些手术是难以实现的,可见当时麻醉方法也有了一定的发展。由于酒醉到一定程度时,人会失去知觉,包括痛觉,古代医生可能由此得到启发,首先想到用酒作为麻醉药.我国所记载的最早麻醉手术,就是公元前五世纪时战国名医扁鹊,用毒酒进行麻醉。据《列子·问篇》记载:“鲁公息、赵齐婴两人有疾,
2、同请扁鹊求治……扁鹊遂饮两人毒酒,迷死三日,剖腹探心。”一、中药与麻醉我国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一记载的蓑蕉子,即食营子,古代用于定痈、止痛,是后世中药麻醉方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元2世纪,我国伟大的医学家华佗发明了“麻沸散”,据《后汉书·华佗列传》、《三国志·华佗列传》中记载:“疾发于内,针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因qlJ腹背,抽割积聚;若在肠胃,则断截渝洗,除去疾秽,既而缝合,敷以神膏,四、五日创(疮)愈,一月之间平复”。说明在1700多年前,华佗就己经使用全身麻醉进行腹腔手术。这不
3、仅在我国,在世界医学史中也是较早的记载了第二节针刺麻醉的现代研究一、针刺麻醉的现代起源及发展历程我国针灸疗法用于治疗疾病己有数千年历史,尤其是其止痛效果卓著,临床上广泛用于各种痛证的治疗。对麻醉的认识也有二千余年,但针刺用于麻醉始于新中国成立后。最初针刺用于治疗外科手术后并发症,缓解伤口疼痛,减少术后感染,收到了良好效果。到1955年时,针刺己被广泛用于多种中、小型手术的术后止痛,并被列为精索静脉曲张移植术、兔唇修整术、阑尾切除术等术后常规止痛法。第二章实验研究第一节实验设计一、病例2000年7月一2001年7月于广
4、东省中医院麻醉科行直肠癌根治术的病人。二、诊断及辨证分型标准(一)诊断标准1.早期排便习惯改变,便次增多或减少,可伴有肛门坠胀。2.继则发生便血,色鲜红或暗红,伴有粘液,且便次增多,有里急后重感,或有脓血便。3.晚期排便困难,粪便变细而扁,甚至出现肠梗阻征象.4.可转移至肝、肺等部位.侵入骸丛时,可有剧烈疼痛,全身出现恶液质。5.肛门指检,多可触及肿块及溃疡,指套染血。6.直肠镜检查,可见肿块及溃疡。活组织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二)辨证分型标准1.湿热蕴结:肛门坠胀,便次增多,大便带血、色泽暗红,或夹粘液,或有里急
5、后重。舌红,苔黄腻,脉滑数。2.气阴两虚:面色无华,消瘦乏力,便塘,或排便困难,便中带血,色泽紫暗,肛门坠胀,或伴心烦口干,夜间盗汗。舌红或绛,少苔,脉细弱或细数。3.气滞血癖:肛周肿物隆起,触之坚硬如石,坠痛不休。或大便带血,色紫暗,里急后重,排便困难。舌质紫暗,脉涩.第一章文献综述……………………3第一节古代文献对麻醉的认识…………………3第二节针刺麻醉的现代研究…………………6第二章实验研究…………………21第一节实验设计…………………21第二节结果与分析…………………26第三节讨论…………………34结论本实验
6、通过对69例直肠癌患者针刺复合全麻的观察后得出以下结论:1.针刺在复合全身麻醉下行直肠癌手术中确有一定麻醉镇痛效果,相当于0.29%的异氟醚,可相对减少异氟醚MAC17.68%。2.全身麻醉后,患者意识完全丧失,再行针刺,仍有一定麻醉镇痛作用,相当于0.巧%的异氟醚,但较针刺诱导后再全麻中的针刺效能差,说明全麻对针刺效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3.不同中医证型直肠癌患者中,针刺对气阴两虚型患者麻醉效果较佳,气滞血癖型次之,湿热蕴结型欠佳。说明疾病证型、个体差异等因素也会影响针刺镇痛的效能。4.针刺复合麻醉中针刺可减轻患者对
7、麻醉及手术所致的应激反应及改善应激状态下糖代谢的异常。5.针刺复合麻醉中针刺可减轻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炎症反应,并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早日恢复。·刺对人体具有整体性的调节作用,在复合全身麻醉中,不仅有一定的麻醉镇痛作用,而且可以减轻麻醉及手术对患者所致的应激反应,改善患者术后炎症反应及促进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