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学“产出导向法”研究的文献综述

外语教学“产出导向法”研究的文献综述

ID:22297886

大小:60.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0-28

外语教学“产出导向法”研究的文献综述_第1页
外语教学“产出导向法”研究的文献综述_第2页
外语教学“产出导向法”研究的文献综述_第3页
外语教学“产出导向法”研究的文献综述_第4页
外语教学“产出导向法”研究的文献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外语教学“产出导向法”研究的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综合同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策略【摘要】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中采用“综合同构教学法”,紧扣关键性教学细节,实现主要知识点之间的多维同构,构建动态、生成的知识体系,进而促进学生融会贯通能力的提升。这不仅可以提高阅读效率,而且便于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更是提升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本文采集自网络,本站发布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习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右,如存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己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本段说明。【关键词】非连续性文本;综合同构教学法;阅读指导【中图分类号

2、】G63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6009(2017)43-0032-02【作者简介】徐静,南京市第三十九中学(南京,210015)教师,一级教师,南京市鼓楼区学科带头人。由文字、数据表格、图画、说明书、广告、地图、时刻表、新闻等多种材料组成的阅读文本,在生活中比比皆是,与“连续性”明显的小说、散文不同,这种“非连续性文本”表现出更强的实用功能。它们的主题生活化,形式多样化,且呈现碎片化,是当下社会实践的生活工具,也是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形式之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初中部分,对非连续性文本阅

3、读要求:“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据此,笔者采用综合同构教学法推进阅读指导。综合同构法,是学科教学的一种综合性教学方法。它是在特定的主题或专题下,紧扣关键性教学细节,维系上、下文知识网络,经过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精心选择学生已有经验以及与主题相关联的其他知识,实现主要知识点之间的多维同构,构建动态、生成的知识体系,从而发展融会贯通能力的一种综合性的教学方法。一、把握基调,为“构建新知”匹配耦合的教学情境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建构新知的基础是己有知识和观念。这意味着“构建新知”需

4、要知识与兴趣、新旧知识、教与学行为之间契合,以奠定“和谐自然”的教学基调。照搬抽象概念必然导致枯燥和低效,打破平衡基调。因此教学准备阶段,笔者联系实际,以“生活问题”为切入点,结合学生兴趣,以学生经验力起点,构建问题、生活、兴趣与知识匹配耦合的教学情境。例如下面这个“假口郊游”情境:周末,我在家刷朋友圈。这时,公众号向我推送了这样一则信息《南京谷里薰衣草之旅》。(课件展示文章)这篇文章汇集文字、照片、地图等多种形式的材料,为我介绍了被誉为“东方普罗旺斯”的薰衣草种植地一一南京谷里大塘金小镇。照片和文字引我遐想,地图和信息让我心向

5、往之。于是,我们一家根据信息的指引,完成了一次愉快的旅行。以上情境,将非连续性文本概念与生活对接。随后,教师引导学生调动经验,通过举例拓展对文本概念的理解。在举例中,学生发散思维,彼此启发,由微博、微信、QQ空间等网络媒体联想到平面媒体,由阅读想到创作,由生活想到学习载体一一书本、试卷,对概念有了深入的理解。此时,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总结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情境性、主题性、丰富性、实用性、碎片化。由定义到诠释,学生逐步建构对非连续性文本的理解。二、定格比对,在“起承转合”中紧扣关键教学细节如前文所述,阅读非连文本的重点和难点在于把握

6、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把“貌离祌合”的彼此勾连起来,这个过程少不了比较、分析。一是分别读懂每一则材料,获取、提炼信息,这是一个动态顺承的阅读过程;二是定格比对,基于多则材料的相通之处,进行比对,获得隐含启示,这需要思维做一个相对的停留和回溯。第一点是前提,第二点是关键,需耍教师在起承转合的教学过程中寻找契机,选择能够“诱发”学生自觉将多则材料进行贯通的细节,设计关键问题,展幵“定格比照”。例如以下这个教学片段:教师选取了题为《自然缺失症离你有多远》的非连续性文本作为导读材料,材料分为三则,第一则题为《自然缺失症正在蔓延》,纯文字材

7、料,介绍“自然缺失症”的概念、成因、后果和建议。第二则题为《健康知识勤调查》,由两个表格构成,表明家长对健康的认识不全面,忽略“心理健康”层面。第三则材料《典型案例试剖析》,是一个案例,申先生决定带患有“自然缺失症”的女儿去医院。学生感知材料后,教师抛出疑问:“申先生的女儿到底怎么了?”学生几乎同时回应:“得了自然缺失症。”教师追问:“请联系材料说说你们的诊断理由。”学生将目光移向第一则材料,迅速定位“自然缺失症”的概念和症状。教师又问:“申先生??女儿去医院能否化解烦恼,为什么?”学生否定,解释原因时援引第一则材料中关于治疗“

8、病症”的建议,又结合第二则材料表格反映出的问题,建议家长更新健康观念。本例中,三则材料由原因到结果,由普遍现象到个别案例,学生侧重在比照中寻找因果联系。另一类非连续性文本是对同一事物不同特点的多形式展现,则侧重对比,教师需要把握不同侧面的共性或者是同一主题的多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