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见墓志挽歌看唐:五代泽潞地区民间的生死观念

从新见墓志挽歌看唐:五代泽潞地区民间的生死观念

ID:22288735

大小:71.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10-28

从新见墓志挽歌看唐:五代泽潞地区民间的生死观念_第1页
从新见墓志挽歌看唐:五代泽潞地区民间的生死观念_第2页
从新见墓志挽歌看唐:五代泽潞地区民间的生死观念_第3页
从新见墓志挽歌看唐:五代泽潞地区民间的生死观念_第4页
从新见墓志挽歌看唐:五代泽潞地区民间的生死观念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新见墓志挽歌看唐:五代泽潞地区民间的生死观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从新见墓志挽歌看唐:五代泽潞地区民间的生死观念是古代丧葬礼仪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哀挽文学的一种特定体裁。近年来刻有挽歌的墓志全部发现于唐五代的泽潞地区,这些挽歌材料表现了当时的人们为了获得来世的幸福和永生,融合儒、道、释等各种观念形成朴素的生死信仰。同时,这种情况也和唐宋变革视野下的唐代丧葬制度和礼仪习俗的变化息息相关。  关键词:唐代文化;墓志;挽歌;生死观念  :K242;K877.45 :A :1672-4283(2012)03-0111-07  收稿日期:2012-03-02  简介:王庆卫,男,陕西蒲城人,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研究生,西安碑林博物馆馆员。  一  泽潞地区地处太

2、行山脉南段“上党——长治盆地”,处于唐代长安、太原和洛阳三地的咽喉所在,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唐代中后期更是昭义军节度使所在地,是唐王朝防卫河北藩镇和保障江南贡赋顺利运抵关内的重要屏障。泽潞地区从北魏开始,乃是胡汉杂居之地。安史之乱后,河朔地区又开始了胡化的发展,紧邻河北的泽潞地区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更为复杂的民族关系。以前学界主要针对泽潞地区的军事地位和民族关系进行讨论,我们在关注新出土石刻史料的时候发现了一个特别的现象,唐五代时期只有在泽潞地区发现有多方墓志盖上阴线绕刻着挽歌。  挽歌是以死亡作为歌咏主题表现生人对逝者哀悼之情的诗歌。过往的研究,多半将挽歌视为礼制与文学研究的辅证,学者多从

3、文学角度对其进行梳理考证,而且往往将挽歌作为一种社会习俗加以考虑。近些年随着墓志盖上刻写挽歌材料的公布,在泽潞地区出土的众多挽歌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我们发现还有进一步讨论的必要,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继续探讨刻写挽歌的墓志出现的特殊意义,希望方家有以教之。  二  墓志盖上刻有挽歌,挽歌一般刻在志盖题名的四周或四杀,多是五言四句,偶见七言形式,这些墓志均出土于山西晋东南地区(古称上党、潞州)的长治、晋中等地。就目前资料所见,志盖刻有挽歌的唐五代墓志数量已有26方,其中绝大多数收藏在西安碑林博物馆和河北正定县的文物收藏商店。  挽歌是一种独特的诗歌体裁,从挽歌的哀祭对象而言,《全唐诗》所收的

4、挽歌大多是文人士大夫为皇帝或达官贵人所写的挽词,因而针对性很强,其内容完全契合哀挽的对象。而墓志盖上的挽歌文字较为通俗浅显,可视为民间文学的一部分。唐人于墓志盖上刻写挽歌诗,其实正是唐代繁荣的诗歌文化在民间普及状态下的一种常态反映。新见墓志盖上挽歌中所表现的意象都带有哀伤的情调,所选景物也都散发着沉重的色调。“父子恩情重,念汝少年倾。一送交荒外,何时再睹形”的句子,无一不抒写着生离死别之伤愁,这种蓬山万里的牵念与无奈俱通过挽歌表露无遗。  这些新发现的挽歌,一般都刻写在墓志盖上。在中古时期墓志经常作为灵魂主要所在的象征,表现出生死之间既相连又分离的关系。在26方墓志盖上,多数在挽歌内圈

5、或外侧四周刻有八卦符号。墓志作为一种特殊的纪念碑,它上面镌刻的纹饰必然会有隐含的意义,在出现挽歌的墓志盖上刻画的纹饰除了八卦之外,还有四神、十二生肖、二十八星宿等天象图案,而张免墓志志盖正可以作为一个范例来探讨与挽歌共出之纹饰的内涵意义。  张免志盖从内向外分为五个层次,最中间刻有挽歌,第三层刻有八卦符号,第四层刻有二十八星宿图案,第五层刻有四神与十二生肖图案。张免志盖在八卦符号四周,与八卦方位相对应排列着二十八宿,每方七宿均以图案表示。古人以二十八宿诸天星斗为标识的周天图,在道教中它们是先于天地开辟就存在的图式,掌握它就掌握了“天之根纽,炁之经躔”,故这种图式具有着宇宙合一的妙用。至

6、此,八卦、二十八宿、四神、十二生肖依次在志盖上面环绕排比,这种配置方式,体现出唐人心灵深处的宇宙观和灵魂观念互相交融的意识,它们之间的方位互相对应,形成一幅完整的天象图案。在墓志盖上刻画宇宙图像的方法,是为了把死者及墓葬置于宇宙中,这些符号具有图式的功能,并希望把墓主放在宇宙的中心位置以寻求一种生人意义上的祝求。  覆斗形志盖与正方形志石上下结合,象征着由周天四宫二十八宿与十二辰位构成的天地之间相互对应的数理关系,镌刻在志石面上叙述墓主身世和表示亲人哀思的文字则处于一种地载天覆、顺阴阳、应五行的状态之中,其中寓有通神、厌胜、祈祥的含义。而志盖上是古代丧葬礼仪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哀挽文学

7、的一种特定体裁。近年来刻有挽歌的墓志全部发现于唐五代的泽潞地区,这些挽歌材料表现了当时的人们为了获得来世的幸福和永生,融合儒、道、释等各种观念形成朴素的生死信仰。同时,这种情况也和唐宋变革视野下的唐代丧葬制度和礼仪习俗的变化息息相关。  关键词:唐代文化;墓志;挽歌;生死观念  :K242;K877.45 :A :1672-4283(2012)03-0111-07  收稿日期:2012-03-02  简介:王庆卫,男,陕西蒲城人,复旦大学中文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