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第8课 笔墨丹青 教学设计

高二历史第8课 笔墨丹青 教学设计

ID:22276045

大小:73.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0-28

高二历史第8课 笔墨丹青  教学设计_第1页
高二历史第8课 笔墨丹青  教学设计_第2页
高二历史第8课 笔墨丹青  教学设计_第3页
高二历史第8课 笔墨丹青  教学设计_第4页
高二历史第8课 笔墨丹青  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第8课 笔墨丹青 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二历史第8课笔墨丹青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熟悉中国古代绘画史上著名的画家和作品,掌握中国传统绘画的历史发展脉络,理解传统绘画的艺术特色与书法一样重视线条,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过程与方法:探究、赏析、归纳与分析、阅读理解。要围绕本课主题分层次设计问题,如:名家、名作连线在名作中找特点在特点中找历史。必须立足历史角度赏析中国古代笔墨丹青,从岩画、陶画、帛画、壁画、名家画作中获取历史信息,而不是单纯的从美术学角度欣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学生在绘画鲜明的感性形象之外,从历史的整体视野中联系不同的时代背景和艺术家的个性,真正体会绘画中所蕴涵和积淀的民族审美情趣、

2、人生志趣和哲学观念。教学重点: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及成因教学难点:如何欣赏中国画的意境二、学情分析1.高二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认识问题的能力还不高,但他们具有好表现、思维活跃等特点,因此这节课借助多媒体课件和丰富的阅读材料创设的丰富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和历史想象,帮助学生探究问题、主动获取知识。2.高二学生在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灵活性等方面还不够成熟,容易情绪化、简单化和偏执化,教师在教学中应提供正确的评价方法并加强引导三、教学策略本节课综合运用探究、赏析、归纳与分析、阅读理解等各种策略,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通过质疑、讨论等环节完成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认识

3、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利用计算机制作课件辅助教学,提高学生阅读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分析表达能力。采用抒发感受、反思总结等方法,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板书:第8课笔墨丹青一、绘画艺术的起源:新石器时代汉代1.新石器时代:(1)地位:(2)特点:(3)内容:(4)材料:2.战国:(1)材料:(2)特点:3.汉代帛画:(1)特点:(3)内容:二、绘画艺术的发展:从顾恺之到吴道子(从魏晋时期到唐)1.顾恺之:东晋、个性、文人画、以形写神2.盛唐:雍容华贵、吴道子三、绘画艺术的繁荣:宋代明请(一)文人意趣1.宋代:写实&rarr

4、;意境2.明清:不拘成法(二)、民间风情1.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2.木刻版画、年画、布贴画、剪纸画四、中国传统绘画的风格特点和作用1、风格特点:2、作用:四、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供教师使用的资源:自制ppt课件;视频;供学生使用的资源:课本,印好的拓展阅读资料五、教学流程【导入新课】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作为人类对美的追求的最直观的形式,绘画的历史源远流长,远比书法和文学的自觉产生与成熟悠久得多。请同学们阅读本课的引言:中国的绘画艺术以其独特的用具、颜色、表现手法、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成为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无从之宝。它注重线条,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在内容上透射出中国传统的宇

5、宙观、自然观、人生观,在形式上写意传神,独树一帜,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我们就走进中国的笔墨丹青。【讲授新课】板书:一、绘画艺术的起源:新石器时代汉代远古人民生产力低下,其绘画材料及绘画水平都是非常原始的。课件显示:请观察:下面二幅图画(集体舞蹈图(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和战国〈人物龙凤图〉),说说他们都是一些怎样的内容,体现了哪个时期的艺术的什么特点?结合课本第一和第二自然段回答板书:1.新石器时代:(1)地位:是我国绘画艺术的源头。(2)特点:稚拙的线条;简单的色彩和图案;自然、生动、质朴、粗犷,又不失浪漫。(3)内容:主要是人物、动物或者抽象的几何图案;(4)材料:描绘

6、在地面上、岩壁上、陶器上;课件显示:〈鹳鱼石斧图〉和〈集体舞蹈图〉,让同学们欣赏、感受。板书:2.战国:(1)材料:已出现用毛笔绘制在绢帛上的作品帛画(2)特点:自然、生动课件显示:〈人物龙凤图〉,让同学们欣赏、感受。板书:3.汉代帛画(1)特点:色彩鲜艳,气势宏大;体现了浪漫、神秘又不失古拙的风格。(3)内容:内容充满珍禽异兽、神仙魔怪。课件显示:如何去评价这幅帛画(马王堆汉墓帛画)?说说你的看法。本目小结:原始的古拙、神秘有其特别的时代背景,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画又被赋予了新的时代特色。板书:二、绘画艺术的发展:从顾恺之到吴道子(从魏晋时期到唐)课件显示:魏晋以来的社会风貌(社会背景)

7、一、社会动荡引发了人们对两汉儒学进行反省;同时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创立以及两教的发展,促使文化上呈现多元的趋向。(三教合一)二、一些崇尚气节的文人在政治上碰壁,又不愿流俗同伍,不愿为五斗米折腰,逐渐形成了一个以道德情操和理想人格为号召的士人群体。这样一种追求在文学艺术上表现为凸显个性的文人画;并开始形成理论。板书:1.顾恺之课件显示:顾恺之(约346407),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市)人。官僚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