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东渐70年及其启示

“典型”东渐70年及其启示

ID:22243868

大小:64.12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8

“典型”东渐70年及其启示_第1页
“典型”东渐70年及其启示_第2页
“典型”东渐70年及其启示_第3页
“典型”东渐70年及其启示_第4页
“典型”东渐70年及其启示_第5页
资源描述:

《“典型”东渐70年及其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典型”东渐70年及其启示【内容提要】考察“典型”在中国的东渐历程,它的兴盛主要取决于中国现代文学界把握以鲁迅为代表的新形象创作的需要及“典型”理论的及时输入,其衰落导源于它的自我解构、“新时期”创作新变化、美英文论思潮输入及我国文学理论家的回应。“典型”东渐70年踪迹启示,外来理论在中国新语境的移位必然导致变形,这种移植也能生成民族的和原创的品格。中国化“典型”理论不失为中国现代文论的一次富有民族性和原创性的理论建树。“典型”的错时既促成边缘向中心的位移又埋藏着资源匮乏的种子。“典型”还会重新被唤醒,

2、以新的适当方式去推演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新场面。【关键词】“典型”:东渐;移位;变形;原创;错时从鲁迅于1921年首度使用“典型”时算起〔1),直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典型”理论在我国文论界已风行大约70年。而在这70年中,它作为主流理论雄踞文坛至少已经长达50载。这一外来理论的中国化及其在中国的主流化进程曾是如此成功并如此富有权威,以致许多人容易混淆一个本来事实:如此具有中国特色的“典型”理论却原产自西方。这种混淆至少表明,在西方异域生长的“典型”理论已成功地完成其东渐使命。这种成功表现在,它在原

3、本陌生的中国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和结果,还一度成为中国现代文论家族中最具权威和魅力的重要成员之一。但与此同时也必须看到,进入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典型”在中国的影响力却转而呈现持续下降趋势,直到近几年来在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中竟己变得芳踪难觅了。“典型”的中国化进程虽不足百年时间,竟己历经盛衰起伏,这一事实应当引人深思。现在回头对“典型”的东渐轨迹作一番简要的追踪是必要的,想必应有助于冷静而全面地梳理西方文论中国化的历程,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现代文论建设作出新的反省和思考。一、“典型”在西

4、方在重返“典型”的中国化旅行之前,有必要对我们所讨论的“典型”在西方的原有本土状况作点必要而又粗略的辨识。据朱“典型”东渐70年及其启示光潜先生的研究,“典型”(Tupos)来自希腊文,原义是铸造用的模子,与希腊文Idea为同义词,同有模子、原型、形式、种类等含义,引申而有印象、观念、思想和理想等含义。〔2)“典型”作为美学与文论概念,在西方诚然有着久远的历史,例如从亚里士多德起就发生了并出现复杂的演化,但从其在美学与文论界的影响力或领导权来说,要的还是一个盛行于前现代主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时期的

5、现代范畴,即主要的活动舞台在18至19世纪欧洲美学与文论中。其主要的代表性理论家为黑格尔和别林斯基,以及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正是黑格尔在前人基础上为艺术“典型”概念注入了新的唯心辩证法内涵,使其成为一般与特殊、感性与理性、丰富与整一、现象与本质等多组对立关系的辩证统一范畴。尽管黑格尔的“典型”论拥有更多的原创性和更令人信服的权威性,但真正在我国文学界有着更高知名度并发生过显赫影响的却是在文学界忠实而出色地推演他的理论的俄国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作为著名的俄国民主主义者,别林斯基从“典型”的高度,对以果戈理

6、为代表的19世纪俄罗斯文学的现实主义精神作了及时、尖锐而深刻的批评,给我们留下了广为传颂并至今印象深刻的一系列著名论断:“典型化是创作的一条基本法则,没有典型化,就没有创作”〔3);“创作的独创性的,或者更确切点说,创作本身的显著标志之一,就是这典型性”;“典型”性是“作者的纹章印记”;“在一位真正有才能的人写来,每一个人物都是典型,每一个典型对于读者来说都是熟识的陌生人。”①活跃的文学批评家比之严谨的理论家,确实更善于扎根肥沃的文学土壤并铸造更富有煽动力的词语去推演“典型”理论,因为他的身后是一系列

7、活灵活现的富于感召力的可以名垂千古的“典型”形象画廊。正是凭借对于文学“典型”人物在现实干预中的巨大感召力充满高度洞察和热切期待,别林斯基才敢于跨越其宗师黑格尔而把它一举提升到艺术创作的“一条基本法则”这一前所未有的美学顶点,闪耀着“伟大”或“崇高”的美学光环。难怪朱光潜会评价说:“在近代美学家中,别林斯基是第一个人把典型化提到艺术创作的首要地位。”(4〕更值得重视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原创的先进的唯物主义思想武器,对以黑格尔为代表唯心“典型”观作了空前的富于革命性的转型式改造。他们的富于革命性的转

8、型式改造的关键点在于两方面:一是把黑格尔的唯心辩证论理解转变为唯物辩证论阐释,引申出凭借“典型”去认识世界、认识生活的美学主张;二是进一步把“典型”同现实生活的革命性改造目标联系起来,翻转出“典型”所蕴含的新的审美的认识和改造现实的美学价值。这两方面主要表现在,他们出于“歌颂倔强的、叱咤风云的和革命的无产者”这一崭新意图,去强调“典型”应是与“个性”统一的艺术整体,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以及要“按照美的规律”去塑造等。②他们心仪的能够创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