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物学问题串教学设计与分析

中学生物学问题串教学设计与分析

ID:22232202

大小:5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7

中学生物学问题串教学设计与分析_第1页
中学生物学问题串教学设计与分析_第2页
中学生物学问题串教学设计与分析_第3页
中学生物学问题串教学设计与分析_第4页
中学生物学问题串教学设计与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学生物学问题串教学设计与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学生物学问题串教学设计与分析----生物教育论文-->第一章研究的背景思维体现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因此培养思维能力的前提是提出一系列相互联系的、集中性的或发散性的问题,即问题串。追溯历史,中国古代有启发式教学,西方有著名的“产婆术”。它们的共同之处就是让学生在一步一步的追问下,自己认识到错误,最终得到正确答案。这种师生对话式教学正是问题串教学最初的形式。随着对问题教学、有效提问的深入探讨,越来越多的教育研究者和一线教师在实际课堂中应用了问题串教学。但由于一部分新教师自身对学生和教材内容不熟悉,加上教学经验不足,导致问题串的应用还存在一定的误区:问题指向不明,干扰学

2、生思维;问题缺乏联系,禁锢学生思维;提问水平低,不能促进学生深思考[2]。以至于不仅不能发挥问题串教学促思维功能,也严重削弱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生物作为一门与生活联系紧密的自然学科,要求学生在观察现象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要求学生不仅要重视知识的学习,更要掌握科学的方法,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科学思维[3]12。在生物教学中科学有效的使用问题串不仅可以激发学习兴趣,还可以促进学生积极地探究和思考,使学生的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得到提升[3]14......第二章研究的理论基础一、系统论分析研究对象各部分以及与其背景的关系时,

3、应该注意整体性。因此,系统论首要的原则是整体性。系统是由各部分组成的,从部分来看,各个部分不是孤立的累积,它们之间彼此作用,组合成一个整体;从整体来看,它的功能是各个部分不具有的,只有各个组成要素相互协调才能表现出整体的新功能[24]16。2.层次性原则组成系统的整体和部分还存在层次性,系统论第二个原则是层次性。层次就是系统内部由于整体和部分的无限对立所实现的一系列等级及其排列顺序[24]17。组成系统的各层次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排列的;同时各个层次之间又是相对独立的,分别在系统中有各自的结构和功能,但必须由整体支配[24]18。二、斯滕伯格成功智力理论成功

4、智力理论是斯滕伯格在1996年提出的,成功智力就是个体在自己的理想或目标的指引下采取一定的行动,最终得以获得成功的智力[25]。他将人的智力分为三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实践性智力是运用学到的知识进行实际操作或者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力,用来适应环境、选择环境或者改变环境[26]。他还认为人的智力要想成功的发展,三种智力缺一不可,并且必须保证协调发展。另外,斯滕伯格提出,三种智力是可塑的,有可能通过各种方式的教育得到有效的改善[26]。基于成功智力理论,笔者将根据不同的课型特点设计不同水平的问题串。在以分析、理解为目标的课程中针对性地设计需要深层次理解、分析的问题串;在探究

5、性的课程中针对性地设计有创新性、发散性的问题串;在实验性课程中设计与实际操作有关的问题串。第三章中学生物学问题串案例分析........10一、案例的...10二、案例分析的内容.................10三、问题串教学案例分析.............12第四章典型课例问题串教学设计..........20一、新授课问题串教学设计...........20二、实验课问题串教学设计...........22三、探究课问题串教学设计...........25第五章教学设计的实施与结果分析........28一、实施前的准备.28二、教学设计的实施......

6、...........29三、结果统计与分析.................29第五章教学设计的实施与结果分析一、实施前的准备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根据学生的认知过程将教育目标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六个层次。学生的认知过程是学生思维水平的体现,思维水平可以通过学生回答问题的水平反映出来。因此,笔者以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的六个层次为依据,为了便于课堂的记录和分析,将学生回答问题的水平分为五个层次:记忆水平、理解水平、应用水平、分析水平、评创水平。(具体标准见:3各观察点的判断标准)二、教学设计的实施笔者选择了一节新授课《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该

7、新授课选自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分别设计了有问题串的教学案例和没有问题串的教学案例(详细的教学设计见附录5、6)。于2016年4月5日在A、B两个班级实施,A班使用的是有问题串的教学设计,B班使用的是没有问题串的教学设计,同时邀请我的同学到两个班里进行录像。笔者在上课后观看A、B班的录像,根据每个观察点的判断标准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量化观察并记录每个观察点的次数,统计的次数和比率如下表:...第六章结论与展望通过学生积极性和学生回答问题水平两个维度的观察比较,我们可以看到使用问题串的A班学生的课堂更活跃,学生回答问题的水平较高。说明问题串教学不仅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