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学--气息支撑

声乐教学--气息支撑

ID:22211827

大小:10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7

声乐教学--气息支撑_第1页
声乐教学--气息支撑_第2页
声乐教学--气息支撑_第3页
声乐教学--气息支撑_第4页
声乐教学--气息支撑_第5页
资源描述:

《声乐教学--气息支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f声乐教学1对横膈膜控制气息法的不同见解由于声乐界基本都停留在后天呼吸气息运用的研究上,所以,对全面认识声乐中所使用的气息,还存在着较大的距离,在保持和控制气息的方法上也有着较大的W题。比如:一些歌唱者在演唱中经常会感到气浅、气僵、气紧、气息不够用、气息不流动及声气结合不好,而且人也显得很累、很紧张;有些人甚至为了保持气息而绷紧全身,以致于搞得儿乎都唱不动歌了,严重地违背了大道自然的法则。我认为,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出在目前所盛行的横膈膜保持、控制气息法上,让我们来仔细地分析、研究一下吧。声乐中的横膈膜控制气息、保持气息法,是来自西洋传统美声唱法中非常重要的气息控制

2、、运用的方法。横膈膜控制气息法的简单原理是:吸气时横膈膜下降以扩大气息的储存量;呼气时小腹内收形成对抗力量,使气息上冲震动声带发声,同时两下肋扩张、腰部绷劲以保持气息、控制气息。凡学声乐的人都会知道横脶膜的重要性。为了能获得扎实的横脶膜控制气息的功夫,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天天都练习:“吸饱气后从牙缝里‘丝丝丝’地慢慢吐气”以此來保持气息的长度和体会“保持吸气的感觉”。长期卜来是感觉到横膈膜控制气息的能力加强了,演唱时虽然腰、肋、腹部还比较累,声音和气息也还不够通畅,但气息的确能坚持得长了许多。更重要的是我体会到:当意念和呼吸的着力处集屮在横膈膜与腹腔部位时,可以转移歌唱

3、时对喉头等部位的注意力,减少发声时上胸、喉头、口咽腔及头腔等部位的紧张程度。这对放松并打开人体上半部,有着一定的帮助。所以,许多年来我一直认真地运用着横膈膜控制气,息法。有一次,偶然间看见了《卡鲁索的发声方法》一书的作者P*M•马腊费奥迪医生,在八十年前(1923年)对“强调横膈膜的控制作用的错误的德国歌唱方法”所作的批评指责和诘问等[1]使我为之震动。为什么一个懂声乐的名医竟然会说“横脶膜的控制作用”是个错误的方法?究竟是他说错了呢?还是横膈膜控制气息法真的有I'm)题?为此,我心中留下了疑问。1986年我到中国音乐学院学习民族声乐演唱,得到了金老师的悉心传授,我的

4、发声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变。金老师的教学手法很新颖,而且灵活、多变、管用,给了我不少的启迪。特别奇怪的是:他几乎不提及横膈膜三个字,反而学生们的气息更足,声咅更松弛、通畅、自如,人更轻松自然。这个事实,使我加深了对P*M•马腊费奥迪医生所说的话的理解和认识,并引起了我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索:横膈膜控制气息法宂竟错在何处呢?直到学习、研究了以道学为首的屮国传统文化后,才解幵了长期盘绕在我心头的疑问。现分析于下,与同道们共同研究、探讨。第一节、从应用原理角度来分析一、从传统哲学原理來分析中国传统文化运用演绎、推论为主的“内求法”,认识到活人体除了显态生理系统外,还存在着经脉等隐态

5、体系。这是西方以解剖、分析为主的“外求法”目前仍无法认知的。因此,我们在声乐学习屮若要完整、正确地认识横膈膜的控制作用,就必须先深入研究屮国传统文化理论,然后再结合西方科学的观点来进行全面分析。1、“道生一”的事物生化规律就人体來说,“道生一”的“一”就是整个人体大太极声气场,也可称为人体小宇宙场。“二”就是上下两半身阴阳鱼,而横膈膜一带就是阴阳鱼屮间的太极弦。在逆反回归的过程中,只有抽去了这根太极弦,人体上下两半个阴阳鱼才能合二为一,回归人体大太极。而横脶膜一带肌肉一用力,恰恰加强了阴阳鱼之间的阻隔作用,使上下两半身无法合二为一,气血、声气等也都无法彻底地通畅了。所

6、以说,横膈膜控制气息法不符合事物的生化规律等竹学原理,阻碍了声气往大自然的逆向回归。2、“道法自然”理论“道法自然”[2】是中国传统文化道家哲学中的至理名言,简义为:任何事物都应该符合宇宙大自然的法则和规律。只有在符合人体发声演唱自然规律的前提和状态K发声,才能很好地符合宇宙大自然的总规律。目前声乐界已经认识到自然的重要,已经开始要求“说话般”地歌唱了,但大多数人仅理解为:这仅是指像“说话般亲切自然的感觉”来唱;理解深一些的人能进-步认识到:不光是感觉,而且头、口、胸等“上半身的状态”差不多也要像说话般的自然;能真正体悟到“呼吸等气息运用”以及“下半身的状态”也应该像

7、说话那样自然的,只是极少数人而己。可见横膈膜控制气息法的影响已根深蒂固,因此,使用横膈膜控制气息法要真正做到歌唱时像说话那样的轻松自然是很困难的,更不可能使人达到“道法自然”以及“无为而无不为”的最高演唱境界了。二、从传统医学和现代生理学原理來分析1、中医经脉学说理论裾屮医经脉学说理论可得知:人体腰围一圈有一条“带脉”,它横在胸、腹之间串联着纵向各大竖行经脉,支撑着腰、腹部气血的运行和肌肉的运动,同时也起着调控上下两半身经脉、气血的运行与畅通。若要使全身气血上下通畅形成统一整体,就必须设法打开此带脉。打开的先决条件就是放松腰部肌肉,然后再用意念来扒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