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药》之修辞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药》之修辞分析:鲁迅的小说多用简练、质实、明快的语言写人写事,言简意赅却又意味深远、韵味十足。除独特的炼字造句之外,连修辞手法的运用。都独具匠·心、别具一格,体现出作家对语言的严格筛选和对生活的高度敏感。 关键词:鲁迅《药》;修辞 无论是在人物塑造上,还是在情景描绘、气氛烘托上,鲁迅先生的修辞技巧运用的总是那么的巧妙、新颖,别出心裁又别具一格。在其作品中,各种各样的修辞技巧比比皆是。下面就以《药》为例,略谈一下在《药》中所采用的修辞方式。 一、象征、暗示手法的运用 鲁迅先生常常寓象征、暗示手法于写实,以作品中苦闷的、孤寂的,凄冷的意象象征,暗示出生活在现
2、实社会中的世人和自己心灵上的苦痛,从而使作品更为含蓄深刻,意境悠远。 1.运用巧妙的文字游戏涵盖整篇文章的主旨 本文以一个“人血馒头”为“药”连接了两个故事:华小栓愚昧而可悲地死去的故事和夏瑜壮烈而寂寞地牺牲的故事。鲁迅先生特意选用了“华”和“夏”这两个姓氏赋予文章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借“华夏”相联系之意象征整个中华民族。华、夏两家的悲剧反映的就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悲剧,并以药为题,暗示出对整个中华民族命运的探索。以此为基,敲响时代的警钟,唤醒尚处于沉睡中的人们去思考探求“治病”救国的良方。 2.“微风早经停息了;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一丝发抖的声音,在空气中愈颤愈细,细到
3、没有,周围便都是死一般静。两人站在枯草丛里,仰面细看那乌鸦;那乌鸦也在笔直的树枝间。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 这是一整段景物描写,刻意描写这冰冷而无一丝温度、像“死”了一般的景物,其目的就在于营造一种阴森、恐怖、神秘的氛围,即所谓的“安特莱夫式的阴冷”。而这种“阴冷”并不单单是为了烘托环境、渲染氛围。更是为了进一步暗示出内心的悲哀和绝望。但是,恰恰又不想、也不愿将这种负面情绪推至到极端,因此“往往不恤用了曲笔,在《药》的瑜儿的坟上平空添上一个花环……因为那时的主将是不主张消极的”。而这里的“花环”象征的就是和“消极”对应的“积极”。 其实,象征手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细分为
4、许多种,就曾有人对鲁迅先生作品中所涉及的象征手法做过以下分类:(1)具体象征:如《药》中的人血馒头;(2)抽象象征:如“华”和“夏”两姓氏选择的含义;(3)情调象征:如文中所涉及的环境描写皆可视作情调象征;(4)心理描写:如在康大叔像刀般的目光刺探下,华老栓不禁“缩小了一半”。然而,不论采用哪一种象征手法,其目的都是一致的:或为了深化主题,烘托气氛,刻画人物;或为了抒解心中潜藏的苦闷、孤独和悲哀;或为了表达出对统治者的憎恶,对愚昧而麻木的群众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二、比喻手法的运用 鲁迅先生运用高超的艺术概括能力,融合准确生动的语言艺术,使比喻力求深入到被喻
5、事物之精髓,体现出自己独特的个性和特色。 1.“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 这句话描写的是杀人时周围看客的动作和神态。因为人多和好奇,“一堆人”为了看清楚中间的血腥场面,竟然一个个都伸长脖子争相观看。而掌握时机恰到好处地把握住了围观众人的动作和神态,把看客伸长颈项的丑态形象地比喻成被手捏着上提的鸭,极具讽刺意味。笔锋所指,不仅勾勒出这类人的丑恶神态,也暗示出由于长久的生活在黑暗社会中,人们逐渐变得麻木不仁的现状。 2.“路的左边,都埋着死刑和庾毙的人,右边是穷人的丛冢。两面都已埋到层层叠叠,宛然阔人家里祝寿时候的馒头。” 自认为这个比
6、喻句是文中运用的最为绝妙的一个。把坟冢比喻成馒头,从外部形态上而言,自是再贴切不过。“层层叠叠”这个词也用得好。用盘子里码齐垒满的馒头来形容坟地里密密麻麻的墓冢,不仅直言墓冢数量之多,更暗示出当时统治者的惨无人道,以及百姓生活的水深火热。“左边”对“右边”“穷人”对“阔人”,埋死人的“丛冢”对祝寿用的“馒头”,界限分明,对比强烈,的嘲讽之情毕露,绝佳的讽刺中流露出无尽的哀婉与沉痛。 鲁迅先生的比喻深刻而富有独创性,这与他平时细致的观察和独特的经历有很大的关联。而且当时的时代背景十分复杂,为的创作积累了必不可少的素材,如:为了表现人的贪婪和凶狠,可以用“眼里闪出一种攫取的光”
7、“眼光正象两把刀”;为了描绘出一幅阴冷的图景,不仅“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连乌鸦也“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以至于“周围便都是死一般静”。 三、夸张手法的运用 在创作中为了突显某样东西往往会使用夸张的语气以增强效果。然而,鲁迅先生使用夸张手法的一个基本前提却是“诚实”。如他在《漫谈“漫画”》中所说:“‘燕山雪花大如席’是夸张,但燕山究竟有雪花,就含着一点诚实在里面,使我们立刻知道燕山原来有这么冷。如果说‘广州雪花大如席’,那可就变成笑话了”。 1.“华大妈在枕头底下掏了半天,掏出一包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