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重写文学史

浅谈重写文学史

ID:22202443

大小:5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7

浅谈重写文学史_第1页
浅谈重写文学史_第2页
浅谈重写文学史_第3页
浅谈重写文学史_第4页
浅谈重写文学史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重写文学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重写文学史:重写文学史”在学术界的热潮已经过去,但对于一些问题仍需进一步探讨。本文粗浅的分析了“重写文学史”中用立场书写和动态的历史两方面。  关键词:重写文学史当代文学    “重写文学史”的呼声与热潮始于八十年代末而兴于九十年代。“重写”的“重”很显然是大家的共识,但对于“写”却是存在着较大的意见分歧的。而这“写”的分歧的本身正显示出了“重”的必要性。《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编者为“文学史观”的讨论设计了一套问卷,向有过文学史操作经验的学者展开了七个方面的调查,如学科性质、分期原则、“史”“论”关系、

2、著述方式等等。由此问卷可知,当我们深究一下我们习以为常的研究对象时,会发现它是如此的陌生。陌生的造成在于判断依据或是价值立场的变更。曾经由于传统的承袭及生活、研究的泛政治化,人们必然地、也必须持一致的价值标准。一但,社会进入一个多元化时代,这种一致必然解体。“重写文学史”已经不在是学界的热点、焦点,但一些问题,却仍有讨论的必要。  1用立场书写  解体是“破”,但“破”与“立”是辩证统一的。没有“立”的“破”是不可能彻底的。那么,文学史的重写要抛弃原先的束缚,就必须借助新的依据。这实际上也正是上述《丛刊》问卷

3、的由来。在讨论“写”的问题之前,确实有必要搞清一些本原性的问题,如什么是“文学史”。我以为瑙曼的观点很有参考价值。他在《作品与文学史》中说,文学史在德语中有两个意思,一是指文学具有一种在历时性的范围内展开的内在联系,可表述为“文学的历史”;另一个是指我们的对这种联系的认识以及我们论述它的本文,可称为“文学史”。而对文学史研究的成果,则称为“文学史编纂”。“史”本身意味着一种重现。“文学史”也就是过去文学状况的一种重现。但是,“重现”本身就是一种虚望,任何一次“重述”,都不可能是历史的重现。历史只可能被尽量的接

4、近。同时,任何一次文学的书写都是主观的。文学创作曾经有过追求“零度写作”,实际上是不可能的。那么文学史的书写试图以纯客观的态度呈现也是虚望。也就说任何一次文学史的写作都是一次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都带有主体的主观印迹。由此看来,试图以一部文学史之力来呈现过去的文学的面貌纯属一种奢望。也因此,我们所讨论的对象是“文学史”的第二种意思,即我们对“文学的历史”的认识与评述。  所谓的多元化时代,说到底就是立场的多元化。当然,这里的立场绝不只是狭隘的政治立场,是全面的多元。所以在这样的一个时代,任何一次文学史的书写必

5、然都是多元中某一元的组成部分。我在这里要强调的是,每一次对“文学史”的书写都必须明确立场。立场的明确,即保证了文学史整体的方向,也就使得文学史在某一维度上得以统一的体现。这种个别的保证让整体的多维度、全面呈现文学史有了依据。  有人指责八十年代以来趋于热门的现代文学史研究,由于没有成功地应用纯文学的标准作评价依据,只是一种换汤不换药的改进;克服了政治标准第一的倾向之后,人们只是“换了一种当前占主流的意识形态标准来评价文学”,例如个性主义、人道主义、现实主义、文化反思和批判、思想革命的镜子、知识分子的道路等等,

6、然而这些“依然是文学之外的非文学的标准”。但我以为文学本身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形式是它的构成部分,内容也是它的构成部分。上述研究,虽然只是着眼于内容的各维度呈现,但无疑是对文学史更丰富的展示,其价值是不可轻易抹杀的。而所以出现这样一种局面,关键还在于“重写文学史”必具的条件尚未真正完全具备。一般而言,“重写文学史”必须具备下列诸条件,即:宽松的心灵环境,独立的首创精神和胆识,方法论及其原则的改革。在条件尚不具备之时,过于苛刻的要求没有任何意义。  2动态的历史  相对于文学批评的“主要采用静态的研究方法”,则

7、文学史本身的历时性使之必然地要求一种全局的动态的研究。中国的文学史,特别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在很大程度上没有体现出“史”的流动性与连续性。在更大的意义上是“文学批评”。从这一现象可以看出,我们对于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的界说和职责尚不明确。无疑这三者在实际的操作中必然是相互合作,但是,彼此却不是可以相互替代的。由此,我们也就可以考虑到另一个问题,即如何看待和处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分期。我曾经就这个问题请教了曾老师的看法,发现我的想法某种程度上与曾老师是相近的。即,所谓当代文学,必须显示出其当下性。现存的

8、现、当划分以1949年为线,而十七年、文革及新时期之初的社会面貌及文学生态与当下的状况实在相差太远。所以它们无法与“当下”相吻合,也就不应该纳入“当代文学”的范畴进行研究。如曾老师所说,我们可以用人的“代”大致从现存往前推划出十五年左右作为当代文学的研究领域,而之前的则纳入现代文学的研究范围。当然这里面还包含着另一个重要的问题,即对当代文学的研究应以文学批评为主。因为“史”是一个历时性的过程,对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