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至安福二级公路沿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防治措施

江西省宜春至安福二级公路沿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防治措施

ID:22195074

大小:72.12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7

江西省宜春至安福二级公路沿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防治措施_第1页
江西省宜春至安福二级公路沿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防治措施_第2页
江西省宜春至安福二级公路沿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防治措施_第3页
江西省宜春至安福二级公路沿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防治措施_第4页
江西省宜春至安福二级公路沿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防治措施_第5页
资源描述:

《江西省宜春至安福二级公路沿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防治措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江西省宜春至安福二级公路沿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防治措施摘要:根据地形、地貌、地层岩性以及已发生地质灾害情况,分析和研究宜春至安福二级公路沿线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特征及危险性评估,为防止与减轻地质灾害对公路工程的危害、防止与减轻工程建设诱发或加剧地质灾害提供地质依据。关键词: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危险性评估;防治措施;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A1引言江西省宜春至安福二级公路,起点位于宜春市清宜线127+852处,终点位于吉安市安福县山庄乡塔基前附近,与已建成通车的省道S239线(分宜至安福)二级公路相接,路线全长41.822公里。沿线设有大、中、小桥30座、隧道1座。分析和研究公路沿线地质

2、灾害发育分布特征及影响素,为防止与减轻地质灾害对公路工程的危害、防止与减轻工程建设诱发或加剧地质灾害提供地质依据。2地形、地貌本项目沿线地形中段高,北、南两端低。北段为丘陵、盆地区,线路绕山脚而行;中段穿越武功山脉,为低山区,线路沿七里河南下,南段为丘陵区。北段,标高85-204米;中段,位处武功山摺皱隆起区,地形起伏剧烈,山体陡峭,沟壑纵横,切割剧烈,海拔高程200〜660米之间,植被茂密;南段(双田至终点段),位处安福褶皱带,山体呈波状起伏,海拔高程115〜250米之间,植被发育。依据公路沿线不同的地貌成因和形态特征,可将评估区地貌类型划分为岩溶盆地、冲洪积盆地、剥蚀丘陵区、剥蚀低山

3、区。3地层岩性沿线出露地层较多,岩性复杂多变,地层自新至老有:第四系、二叠系、石炭系、泥盆系、震旦系,不同地形地貌分布岩性如下:岩溶盆地区:主要岩土类型为第四系冲洪积层,下伏基岩为石碳系灰岩及二叠系厚层状灰岩、钙质页岩、含炭钙质页岩,岩溶发育。冲洪积盆地区:岩土类型主要为第四系冲洪积层与下伏震旦系松山群老虎塘组千枚状砂岩、变质砂岩及混合岩。受构造影响,岩石裂隙发育。剥蚀丘陵区:岩土类型主要为震旦系松山群老虎塘组砂质千枚岩、变质砂岩及泥盆系上统佘田桥组砂岩、粉砂岩。岩层受构造影响,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山顶标高143〜220米,高差10〜90米,地形坡度10〜25°,山体覆盖层薄,松散土层厚

4、一般小于1米,局部基岩裸露。洼地区覆盖层厚一般小于5米,主要由粘土及中粗砂组成。一般千枚岩全风化带厚度5〜10米,而千枚状砂岩、变质砂岩全风化带厚度2〜5米,风化残积层以含砂低液限粘土、粉土为主,厚度一般1〜4米。剥蚀低山区:岩土类型主要为晚元古界震旦系松山群千枚岩间夹千枚状砂岩、变质砂岩,及混合岩,岩石具有硅化现象,石英脉发育,局部发育有燕山期花岗岩。基岩全风化带厚一般5〜10米,局部12米,风化残坡积层以低液限粉土、粉土质砂为主,厚约2〜3米,局部4〜5米。4区域地质灾害发育特征新建公路沿线地形地貌条件复杂,褶鮍、断裂等构造发育,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较差,地质环境条件较差,降雨集中时段

5、易发生崩滑流地质灾害,采矿活动、开采岩溶水及外部加载与震动等条件下易产生地面塌陷,线路处于崩塌、滑坡、地面塌陷易发区。据调查和收集沿线及周边发生的崩、滑地质灾害点17处。以小型崩滑为主,主要因修路切坡等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影响,在集中降雨或暴雨诱发下形成,总体上属于暴雨型地质灾害。5沿线人为工程活动及其影响新建公路沿线人为工程活动主要有当地居民建房、修路切坡、取土、以压水井等形式少量开采地下水、采石、采高岭土矿、采硅石矿等。6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经对公路沿线滑坡、崩塌地质灾害点、公路两侧的自然斜坡、人工切坡、面向或穿越新建公路并有可能形成泥石流的沟谷、公路沿线地面塌陷易发性实地调查,并分别对上

6、述灾点、人工切坡、自然斜坡、沟谷、地面塌陷对新建公路的危险性进行了评估,结果如下:6.1滑坡公路沿线部分地段路堑边坡发生小型滑坡灾害,发现有13处,灾害规模50〜1800m3,均分布于丘陵低岗区。其中11处分布于震旦系老虎塘组变质岩地层中,1处分布于泥:系佘田桥组沉积岩层中,1处分布于印支期花岗闪长岩层中。滑坡性质均为土质滑坡,主要是因公路工程建设,对山坡坡麓、坡脚进行开挖以后,形成了一个新的临空面,使坡体失去了支撑力、破坏了原有的平衡状态,在强降雨条件下,边坡失稳并沿结构面(层面、裂隙面、软弱夹层等)发生滑移。6.2崩塌公路沿线部分地段路堑边坡发生有小型崩塌灾害,发现有4处,灾害规模6

7、〜30m3,均分布于剥蚀丘陵人工切坡部位,处于震旦系老虎塘组变质岩地层中。崩塌主要为土质崩塌,次为岩质崩塌,①土质崩塌:有两种崩塌方式,其一是边坡顶部开始产生裂缝,经不断的发育形成土体剥落式崩塌;其二是边坡中下部存在较松散砂性土层或存在持水度较高相对软弱的土质,经不断淘蚀后而发育成的坠落式崩塌。②岩质崩塌:发生在变质岩类区,岩质崩塌方式有错落、剥落。从调查资料的分析结果来看,顺向坡、坡体高(大于10m)、坡度陡(50〜80°)、岩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