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178422
大小:5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7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目前,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一大社会问题。大学生就业是我国就业问题中带有战略性的核心问题。用多维视角和发展观的思维审视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不难看出现象的背后有很多令人深思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多是发展中、前进中出现的。清醒地分析、科学地把握会找到多渠道解决的方案和对策。 关键词:中国;大学生;就业 :F241.4文献标志码:A:1673-291X(2011)02-0060-02 据统计,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611万,当年就业率约为68%。2009年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是有史以来最为严峻的一年,劳
2、动力需求大量缩减,由于高校不断扩招,新增劳动力在急剧上升,岗位数量与大学毕业生人数之间的供需比降低,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总量减少,加上本来国家经济发展速度就不及新增劳动力增长速度,导致整个就业形势凸显劳动力供给大量增加和需求量严重减少的矛盾。上千万的大学生特别是农村来的大学生耗费一家几十年的收入,毕业之后却面临失业的威胁,这确实是一个值得党和政府高度关注的、重大而现实的社会问题[1]。 一、从主客观方面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既体现了其他国家在就业问题中的普遍性,又体现了我国国情的特殊性,将矛盾的普遍
3、性与特殊性相结合,从主客观因素入手,能使我们更深刻、更科学地分析就业难问题的原因。 (一)外部客观环境对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1.全球金融危机对就业的影响 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我国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经济状况向来决定和反映就业的状况,金融危机在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人们的就业尤其是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带来了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招聘人数下降带来的就业率下降[2];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压力增大,造成薪资下降,这和大学生的心理期待有所
4、差距,使得一些大学生宁愿选择不就业,也不愿意接受低薪工作。 2.我国国情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目前的劳动力相对过剩。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每年需就业的人数达2000万(2010年大学毕业生630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400万,城镇人口和新增劳动力1000万)[3]。以我国每年经济增长10%算,经济每增长1%带来80万—100万个就业岗位,每年还有近1000万人失业。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带来就业的压力相对增大,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难。 3高校体制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当前,我国部分高校仍然沿袭着精英
5、阶段的培养路线,人才培养模式不合理,教学内容、教学管理跟不上经济发展和社会转轨的步伐,使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整体下降。 第一,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与劳动力市场需求脱节。大学生的培养机制脱离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是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重要原因。一些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有较大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供给严重大于需求。前些年,很多高校都有“大而全”、“小而全”的思想,当时很多所谓的“热门专业”大家都开设,导致现在毕业生的专业相对集中和拥挤,影响毕业生的就业。 第二,教学管理体制不合理。我国现行的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是一套刚性的制度体系,
6、对学生兴趣和爱好尊重不够[4]。大学生进入大学后首先面临的就是课程的选择,但是,学生按兴趣自主选择的范围很小,因为必修课在总课程中所占的比重相当大。同时,学生的学习成绩考评体制和测评方法过于机械化,缺乏灵活性,有的高校甚至局限于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 第三,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滞后。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上,部分高校至今还沿用着以前那种程序式、被动式、经验式的指导,忽视就业指导的全程性、科学性、创造性和前瞻性,就业指导被当做一项临时性、阶段性、局部性的工作。就业指导体系缺乏系统的理论和科学的方法来支撑,很多高校甚至缺乏专业的就业指导教师,
7、忽视与毕业生的沟通。 4.家庭陈旧观念对就业的影响 高校毕业生中来自农村、边远地区的占很大一部分,学生不愿离开本省、本地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遵从其父母的意愿,父母依靠的是子女,总想将子女留在身边或相对近一些的地方,导致毕业生不愿去外地就业。还有部分家长,总希望自己的子女大学毕业能到大城市、好单位,从事好职业,导致大学生选择就业单位的机会相对减少。而城市的许多家长认为孩子读完大学理所当然应该留在大城市,并认为到偏远地区去工作没有前途或难以升迁,这就导致了城市或发达地区人才过剩、就业压力大,而那些偏远或国家需要的地方却紧缺人才。 (
8、二)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首先,学生不能对自己有一个科学客观的认识。当前有许多大学生对自己的认识不清,就业期望值过高,自己对就业的定位欠准确且不合理,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缺乏了解,以至于在求职时茫然而不知所措。 其次,学生的相关专业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