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问题一探究”式教学研究

初中物理“问题一探究”式教学研究

ID:22158533

大小:2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7

初中物理“问题一探究”式教学研究_第1页
初中物理“问题一探究”式教学研究_第2页
初中物理“问题一探究”式教学研究_第3页
初中物理“问题一探究”式教学研究_第4页
初中物理“问题一探究”式教学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问题一探究”式教学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初中物理“问题一探究”式教学研究  “问题—探究”式教学是指以“问题”为核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符合新课程的理念,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全而发展的有效教学模式,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尤其值得广泛推行。近年来,我们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对“问题一探究”式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形成了一些认识,取得了初步成效,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文就“问题一探究”式教学的有关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初步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一、“问题一探究”式教学的理论  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问题是联系已知和未知的桥梁,人类的知识是在不断发现问题和

2、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增多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比解决问题更有价值、更有意义。问题是思维的前奏、是科学探究的源泉、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抓手。因此,问题意识是教学过程的起始和归宿。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学的主要目的不是让学生记住老师或教材上所描述的内容而是要学活知识、培养能力、学灵脑子。教学活动必须引导学产生进行积极主动的问题探究,让学生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自主建构知识体系。物理学习动机的发生是以兴趣为支撑的,而问题意识是兴趣发生之源,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则始终充满着兴趣。因而“问题一探究”式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内驱力,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

3、。  二、“问题一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问题一探究”式教学以“疑”为核心,以“探”为灵魂。教学中,应让“疑”和“探”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的组织要充分体现一个“疑”字,突出一个“探”字,要通过创设积极的课堂教学情境,营造和谐的思维氛围,为学生自学、观察、思维、发问、讨论、探索等活动提供丰富的感性素材。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把知识变换为一系列的研究性问题,促进学生研究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1、通过提问,激发兴趣,引导探究  有趣的问题往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一个恰到好处的问题能够立时激起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是教学实践反复证明的事实。因此,教

4、学中应精心设计问题,同时巧妙安排问题的引出方式。可以通过与生产生活有密切联系的事例直接引出,也可以把具有趣味性科普知识设计成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提出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引发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思考、讨论、探索。例如,在学习“浮力”知识时,学习了浮力的概念后,可以直接向学生提问: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让学生围绕这个问题进行猜想和探究,当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再进行点拨,为学生的自主探究铺设一定的台阶,让学生顺利完成探究任务,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激起更强烈的探究兴趣。  2、借助实验,发现问题,引发探究  知识源于实践,始于观察。实验是物理

5、课程及教学的显著特点,物理实验作为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是研究和发展物理的基础,许多物理问题都是由实验引发的。因而,物理实验在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物理教学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和优势让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比较,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教师要适时引导点拨,防止学生“只做不看”或“看而不思”,引导学产生捕捉现象、才找原因、揭示本质。在实验中可以通过“为什么”型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探究;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观察、综合讨论寻求规律和结论。例如,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实验,学生没感性经验,让学生猜想是不现实的,我们只能在实验过程中加以启发和诱导,当学生在实验中有

6、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后,教师可以提出这样一些问题:物体、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应该怎样摆放?如果把凸透镜遮挡了一半,能否成完整的像?为什么物体、凸透镜、光屏的中心要大致在一条直线上?如果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通过凸透镜能否在光屏上成像?等等。实事求是说,这些问题的提出科学探究的角度来说似乎探究性不强,但基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从探究的广义性来认识,已经达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程度。在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倾听,并给以恰当的激励性评价,一方面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的热情,另一方面也能为学生的思维和实际探究进行方向性提示,以确保学生的思维和探究不偏离正确的轨道。  3、设置障碍,启迪思

7、维,协同探究  根据教学内容巧妙地“设疑”布障,在常规的途径中设置非常规的问题,或在一般层次中设置较深层次的问题,或在单向问题中设置多向问题,有意识地给学生设置一些“学习障碍”,激发学生进行探究、另辟蹊径的意识和热情,从而自行扫除障碍。例如,在学习“密度”知识时,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用一只量筒和适量的水,如何估测一块橡皮泥的密度?测定固体密度的力一法有多种,基本原理是公式p=m/v从只要测出质量和体积问题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