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理念到行动—— 初中历史生本教育的尝试

从理念到行动—— 初中历史生本教育的尝试

ID:22157245

大小:2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7

从理念到行动—— 初中历史生本教育的尝试_第1页
从理念到行动—— 初中历史生本教育的尝试_第2页
从理念到行动—— 初中历史生本教育的尝试_第3页
从理念到行动—— 初中历史生本教育的尝试_第4页
从理念到行动—— 初中历史生本教育的尝试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理念到行动—— 初中历史生本教育的尝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从理念到行动——初中历史生本教育的尝试  【摘要】本文重点阐述了依照“生本”教育理念对改革历史教学方法的一些尝试。具体的方法有:“先学后教”;前置学案;小组学习开发资源,丰富学习方式。通过这些方式真正达到提升生命价值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生本历史教学生本教育从理念到行动——初中历史生本教育的尝试  【摘要】本文重点阐述了依照“生本”教育理念对改革历史教学方法的一些尝试。具体的方法有:“先学后教”;前置学案;小组学习开发资源,丰富学习方式。通过这些方式真正达到提升生命价值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生本历史教学生本教育从理念到行动——初中历史生本教育的尝试  

2、【摘要】本文重点阐述了依照“生本”教育理念对改革历史教学方法的一些尝试。具体的方法有:“先学后教”;前置学案;小组学习开发资源,丰富学习方式。通过这些方式真正达到提升生命价值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生本历史教学生本教育学生调到增城市第二中学后,“生本”这个词经常在耳边听到。学校也派我们去参加相关的培训。记得,第一次去“生本”教育实验学校——增城市实验小学听课。我被孩子们自信大方的表现、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深深地震撼了。当我翻开郭思乐教授的生本“著作——《教育走向生本》时,被”生本“理念深深地吸引了。从被震撼到被吸引,再到行动,我在尝试中实践,实践中尝试;遇到了

3、教育的盲点,也收获了为师的快乐。  ”生本“课堂之所以有那样强烈的立体感和鲜活感,是由”生本“的”一切为了学生“的核心理念决定的。”生本“的”价值观,一切为了学生;伦理观,高度尊重学生;行为观,全面依靠学生“,[1]使得教育者不再相信生命可以被控制。这也使教育更加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如果用这样的理念,去指导我们的教学,进一步引领课堂,我们的教育将会是充满生机的。下面依照”生本“的理念,结合方法论——”先学后教,以学定教“,[2]谈谈我在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反思。  一、生本的理念指导下的方法论——”先做后学,先学后教“(一)先做后学反映了儿童的认知规律这里郭思

4、乐教授作出了明确的回答:”先做后学是由学生的认知规律决定的。“[3]先做后学反映了儿童的整体意义认识规律。做是实践,而实践加工的是对象的整体,这就给儿童以十分鲜明的意义,从而保证了他们充沛的学习热情和经验支持。我们给儿童创造一个他们相对自由的学习情景,而不是先行。  (二)学生”接受“知识只能依靠其自主构建建构主义也认为,学生对知识的真正”接受“,只能依靠他自己的自主构建来完成。这样,所谓学习过程就不仅仅是教师向学生单向输出、传递知识的过程,不是学生机械、被动地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积极、主动地构建这些知识信息和自我发展的过程。  (三)认知论也主张先行后知从哲学

5、角度去考虑,实践也是第一性的。正所谓”实践出真知“。一代教育大家陶行知,早年信仰”知性合一“说,便改本名为”知行“,后认识到”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便改名为”行知“,意在强调”行“比知更重要。  二、生本理念指导下的困惑本以为带着”一切为了学生“的”生本“理念去展开活动应该是轻而易举的。可是先学,学什么呢?让学生预习课文?无数次的尝试告诉我们这些第一线上的历史老师,学生很难自觉地预习历史课文,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借鉴了郭思乐的以学案作为前置作业让学生先学。我们通过集体备课,认真准备学案,课前围绕教学重点难点布置几个研究主题。可是将学案发下去后,再收上来的时候

6、,发现只有一部分平时乖巧、成绩好的同学完成。经过几次尝试:全班48人,第一次,完成的只有5人,占全班人数的10%;第二次,完成的只有7人,占全班人数的13%;第三次,完成的只有6人,占全班人数的11%。这种做法无法改变传统教学中只使一部分学生受益的状况。满腔热情变成了一片迷茫,如何让我们的学生们先学。这个棘手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怎么办呢?  三、小组学习促进学生的成长——收获生本教育的的真谛这时,我们采取了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学习。  (一)组织课堂学习小组提高学习效率合理的分工,有效的管理会使学习效率得到提高。我们采取四人小组的形式,让组员分别担任:组长、记录

7、员、声控员、记分员。全班同学选出一位同学负责全面工作。合理分工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习能力,扩大参与度,培养团队精神。但是,要收到良好的效果,要通过适当的思想动员,营造相应的氛围来实施。为此,我专门利用一节历史课给学生讲清楚分组的作用和目的,征求同学们的建议和意见。千万不要认为这是在浪费时间,后来我们的实践证明这节课是很重要的,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后来,学生们还为自己小组取名字,如:”QQ华夏“、”三国无双“、”血铸中华“、”皇亲国戚“、”争霸中原“、”考古一族“等,以体现四人小组的特色。他们把最爱讲话的同学选为声控员,将最有管理能力的同学选为小组长。  (二)小

8、组学习的开展小组成立后,组员互相分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