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疗法在胃肠功能紊乱中应用进展综述

中医疗法在胃肠功能紊乱中应用进展综述

ID:22154295

大小:5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7

中医疗法在胃肠功能紊乱中应用进展综述_第1页
中医疗法在胃肠功能紊乱中应用进展综述_第2页
中医疗法在胃肠功能紊乱中应用进展综述_第3页
中医疗法在胃肠功能紊乱中应用进展综述_第4页
中医疗法在胃肠功能紊乱中应用进展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疗法在胃肠功能紊乱中应用进展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医疗法在胃肠功能紊乱中应用进展综述中医中药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有明显的优势与特色,中医药在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一篇探究中医疗法在胃肠功能紊乱中应用进展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查看。  外科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是指由外科手术引发的一组以腹胀、腹痛、腹泻或便秘等消化道症状为主的临床综合症,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临床资料统计显示,胃肠功能紊乱在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率为15%~40%,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为20%~50%,食管(贲门)癌术后为50%[1-3].临床表现与术式的选择、患者身体状况有关,轻者可仅有嗳气,重者可出现

2、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或便秘等情况。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发生,严重影响手术的效果,加重患者负担,不利于预后,现代医家从中医理论出发,辨证论治,取得良好效果,笔者进行初步的整理,现对中医疗法在胃肠功能紊乱中应用进展予以综述。  1基本认识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出现有关腹部手术的记载,《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记载名医俞附对人体进行割腹治疾:割皮解肌,决脉结筋,搦脑髓,揲荒抓幕,濳浣肠胃,漱涤五脏,练精温形.《后汉书华佗传》中有华佗剖腹去胃肠疾秽的记载:若疾发结于内,针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因刳破腹背,抽割积聚。但在古文献中尚未发现针对胃肠功能紊乱的病

3、名记载,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在痞证纳呆呕吐痞满反胃呃逆腹痛腹胀肠结肠痹等疾病的记载中找到相类似的描述。其病位在胃肠,与肝、胆、脾等脏腑有关,故胃肠功能紊乱对应于传统医学的脾胃运化失常.中医学认为,脏腑之中,脾主运化、升清、统摄血液;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主通降、以降为和;肠腑气机宜降而不宜升,宜动而不宜静。脾胃是供养全身营养的根本,也是维系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环节。《素问灵兰秘典论》云脾胃者,仓凛之官,五味出焉。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灵枢玉版》云人之所受气者,谷也。谷之所注者,胃也。胃者,水谷气血之海也。《素问厥论》云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

4、也.同时,对脾胃升降运动失司的表现亦有描述,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月真胀。  祖国医学认为,手术克伐正气,导致气机失调,脾胃功能紊乱,加之患者禁食,气血生化乏源;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其精髓在于通和健.胃得和降,脾运化得健,才能生化气血,敷布营养于全身;脾胃运化失司,脾不升胃不降,胃肠气机呆滞,运化失常则气血生化无源,进而影响患者的康复[4].这也说明强健脾胃是术后快速康复的关键环节之一,正所谓:脾胃之气既伤,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由生,扶正必先补脾土.笔者认为,对此类患者,在遵循六腑以通为用的原则之上,要更加注重益气扶正

5、。  2治疗  消化道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是在器质性改变基础上形成的功能性疾病。现代医学的治疗手段较为局限且效果不显。中医临床医师根据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结合现代医学理论、药理研究,借助理疗仪器,围绕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开展了诸多临床观察及研究,个体化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疗效确切,优势显著。  2.1中药口服  中药口服(包括鼻饲)是改善术后胃肠蠕动的基本治疗方法。梁凯雯[5]采用运脾饮(苍术、枳实、厚朴、藿香各12g,丹参、黄芪各15g,陈皮6g)治疗妇科腹部手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紊乱,结果表明运脾饮能明显缩短术后患者肛门排气时间,减轻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升高血清中胃

6、动素含量以促进胃、十二指肠等空腔脏器的收缩,同时降低胰高血糖素水平,解除该激素对胃肠道蠕动的抑制作用,增加胃酸的分泌,促进胃、小肠运动及胆囊收缩。叶蓓[6]研究表明肠胃通(炒枳壳10g、赤芍12g、莱菔子10g、厚朴6g、白术10g、制大黄6g)有行气活血通腑之效,能够有效缩短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减少肠粘连、肠梗阻等并发症的发生。王凯波等[7]认为加味黄芪人参汤(黄芪20g、苍术10g、神曲10g、五味子5g、升麻6g、陈皮10g、白术10g、当归10g、麦冬15g、黄柏8g、炙甘草10g、郁金10g、田七15g、丹参15g)具有益气活血化瘀、清热养阴、调理脾胃之

7、功,切中创伤术后脾胃运化失司的病机,对促进术后组织修复和胃肠消化、吸收起到良好效果。  2.2中药灌肠  直肠给药法源自于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蜜煎导法和猪胆汁导法,其后《证治准绳》《医宗金鉴》《世医得效方》都有类似的记载,经后世不断发展和完善,尤其近代对胃肠动力学的不断完善,使得直肠给药更具高效、安全、方便、生物利用率高等特点。现代研究表明,灌肠给药的药物能直接刺激局部神经,通过局部反射环路,调节神经递质、细胞因子、炎性介质等胃肠激素的分泌,间接促进肠蠕动。同时,减少胃肠道水分的吸收,促进胃肠道内代谢废物、细菌和毒素的排出[8].还能改善胃肠道血液灌注,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