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国优秀传统伦理道德的现代价值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优秀传统伦理道德的现代价值探析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深层结构中的精髓和核心,是中华民族的民族魂和民族精神,亦即我们常说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精神力量,也是中国文化对人类文明最突出的贡献之一。优秀的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规范和内容是中国社会主义伦理道德规范建设的基本内容,党和国家有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文件中都非常重视中国传统伦理道德问题,强调对之进行研究、扬弃、古为今用,为建设社会主义伦理道德规范和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服务。在基本界定中国优秀伦理道德范畴和内容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社会实际,客观地探析中国传统优秀伦理道德在社会主义伦理道德体
2、系建设中的价值和作用,批判地继承和创造性地发展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对于中华民族乃至人类社会的价值提升都具有时代意义和普遍意义。一、中国优秀传统伦理道德思想的主要内容与规范伦理指人伦道德之理,指人与人相处的各种道德准则。中国伦理思想体系主要由三个方面内容构成:人伦关系原理,道德主体品格要求,人性的认同,概括地说,就是人伦、人道、人性o“礼”的人伦法则1二”的人道原理“善”的修养人性,构成中国伦理体系的基本结构要素。道德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以善恶、荣辱、是非等观念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和教育,以及人们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们的思想行为,调整人们之间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原则
3、和规范的总和。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是指在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社会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及行为规范。即社会成员应当遵循的符合社会规范的做人准则和处理与家庭、邻里、社会、国家关系的行为准则。中国优秀传统伦理道德范畴是指古今一以贯之的、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并实际奉行的、对现代仍有积极影响的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规范和内容。中国传统道德包含内容很广泛,因而人们对中国传统道德主要范畴的概括也不尽相同。传统道德规范不等于传统美德。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古代道德文明的精华,而传统道德规范中包含的‘‘三纲”、“三从四德”及“贞节“忠君”等封建伦理道德,则是应该摒弃的封建糟粕。根据传统的观点和现代中国社会伦
4、理道德规范,将中国优秀传统伦理道德规范基本归纳为公忠爱国、仁爱孝悌、诚信知报、谦虚好礼、勤俭廉正、中和宽容、修身慎独、明智自强、气节情操、重义轻利等十个方面。中国优秀传统伦理道德博大精深,笔者的归纳仍有待商榷之处,这是需要说明的。二、中国优秀传统伦理道德的现代价值刍议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内容丰富,多姿多彩,良莠并存。由于受到历史的、阶级的、社会的局限,难免带有一定的道德旧识,有的甚至是封建糟粕。但反映中华民族道德上的文明进步,体现全人类道德文明的具有长久思想价值的道德智慧是其主流。诸如上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等内容,对中国社会特别是现代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的积极价值是毋庸置疑的。(一)“公忠”爱国的道德
5、精神中国伦理道德思想始终贯穿着一种可以称之为“公忠”的道德精神。从《诗经》提出的“夙夜在公”《书经•周官》提出的“以公灭私民其允怀”,直到王夫之的“以身任天下”、孙中山的‘‘天下为公”,都含有‘‘国而忘家,公而忘私”,为国家、民族而献身的精神。也正是在重视整体精神的影响下,出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为国家、为民族、为整体的利益不息奋斗的崇高爱国主义精神。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历经磨难,长兴不衰,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坚忍不拔的民族伟力,就在于我们民族有着这种爱国、爱民的崇高道德精神。正由于这种重视整体利益,把国家、民族利益放在首要位置的根本道德价值取向,中国
6、传统道德在个人与他人、社会、群体的关系问题上,始终强调“舍己从人’、“先人后己’、“舍己为群”。在‘‘义”与‘‘利”的关系上,把代表整体利益的‘‘义”,放在代表个人利益的“利”之上,强调“义以为上’、“先义后利’、“义然后取”,主张“见利思义”,反对“见利忘义”。主张在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发生矛盾冲突时,应以义为重,以国家、民族之大义为先,牺牲个人的私利(“舍生取义”。在全民族中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倡导重视整体利益,把国家、民族的繁荣进步、社会的发展、人民的幸福放在个人利益、个人享受之上,这对于提高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二)处理人际关系的道德智慧中
7、国传统伦理道德为现代社会的人们妥善处理人际关系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系列道德智慧与原则,这些内容并不因为年代久远而失去光彩,反而因为其在历代社会中实践的积极效果而受到现代社会的普遍关注。下面择其要而举之:一是以儒家为代表的“仁爱”思想,是一种对于协调人际关系具有积极意义的重要道德精神。“仁爱”既是一种人际关系的道德准则,又是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的重要道德智慧。孔子主张仁者‘‘爱人”,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