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交如何争取国际话语权

中国外交如何争取国际话语权

ID:22150314

大小:58.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27

中国外交如何争取国际话语权_第1页
中国外交如何争取国际话语权_第2页
中国外交如何争取国际话语权_第3页
中国外交如何争取国际话语权_第4页
中国外交如何争取国际话语权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外交如何争取国际话语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外交如何争取国际话语权 针对中国国际话语权形成的五千年未有之情势、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五十年未有之困境,实现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大复兴、实现中西方的大和解、实现国内外社会的大包容,是中国国际话语权形成之道。树立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观,以可持续发展视野,从理论上阐明中国发展道路(中国模式)及其作为“人类文明史上的伟大创举”和“中国对世界的历史性贡献”,成为中国国际话语权建设的突破口。  关键词国际话语权中国和平发展道路包容性崛起  近年来,西方不断抱怨中国“习惯说不想要什么,而不是说想要什么”。国内民众

2、也在抱怨中国外交太软,这与国际上抱怨中国外交太强硬,形成鲜明对照。这表明,中国已经到了向国内外社会说清楚“中国如何使用崛起了的力量”“中国追求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的时候了。如何说清楚、说好“中国想要什么”,关键是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经历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外交话语体系亟待向国际话语体系升级。  正确理解国际话语权的重要性  国际话语权很重要,毋庸置疑;中国遭遇话语权困境,乃不争事实。我们对中国国际话语权不满意,主要是因为跟我国国力不匹配,也跟14亿人口数量不匹配。然而,国际话语权的重要性,不宜上纲上线,

3、确立以下三个观念至关重要:  其一,做对了才有话语权。话语权与国力不同步,甚至存在不匹配现象。中国话语权增大了,绝非国力增强之后自然而然的产物,而是我们做对了。当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时,欧洲人说“看来中国模式行”。学习、研究、借鉴中国模式成为国际潮流。中国在国际上主张自主选择自身发展道路、尊重不同国家制度选择,就更有感召力了。  其二,可持续性是检验话语权生命力的标尺。话语权犹如银行诚信,须不断积攒。故国内外政策要自圆其说,行为要一以贯之,体现权力的话语要简单易懂,深入人心。法国大革命以其自由、平

4、等、博爱理念,概括了欧洲文艺复兴政治成果,以致于今天欧洲多数国家(包括俄罗斯)都是三色国旗。美国的国际话语权,一言以蔽之,重要的也是三个词:自由、民主、人权,靠的是去国家特色、去功利性、去时效性。中国外交主张如何做到始终如一、自圆其说,适应变化了的国际形势与中国国际角色,持续讲好“中国故事”,是非常现实的考验。  其三,普遍利他性是检验话语权合法性的核心。话语权的威力是利他行为而非自我定位。美国的话语权与其巧妙的“去美国化”不无关联。的确,话语权的一个关键挑战是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如果说假公济

5、私是帝国行为,以公谋私是霸权行为,那么寓私于公便是领导行为。美国的话语权正如美元——“我的货币,却是你的问题”,往往不以“美国”名义出现,如国际研究协会(ISA)并无“美国”字眼,提供给各国学者参与,但大家都知道这是美国的产权。  其四,真正的话语权靠继承而来。老子云:“天之道,利而不害;君子之道,为而不争!”潘基文连任联合国秘书长时的就职演说还引用了这句话。真正的话语权,是对世界未来提出一整套知识、信仰与价值体系,无法强争而只能巧取。毕竟,争来的只是技术层面的话语权。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根本之道,是

6、吸取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继承西方和中国传统并加以创新,使之反映时代本质和未来趋势。  这一点,尤其适合中国兼收并蓄的文化发展传统。靠革命手段(不管是文斗还是武斗)赢得的话语权总是排他性的、不可持续的。  进一步说,话语权靠包容性继承而来,既包容时代发展精髓,又包容人类普遍意志,还包容自身传统,获取最大国际认同。所谓包容时代发展之精髓,是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包容人类普遍意志,是代表先进文化的必要途径,也是代表世界最大多数民意的必然要求;包容自身传统,是讲国际话语权要接国内的“地气”,要获得国内认

7、同,并且体现国家传统文化。  中国为何话语权缺失?  近年来,中国国际话语权增大了,因为我们包容他者。中国发展道路须更具利他性。因此,中国崛起不能简单地停留在自我宣示的层面,而要抓住世界主题从和平、安全向发展延伸的时代机遇,实现三大包容:包容对手、包容他者和包容时代,走“包容性崛起”道路。其出发点是从利我诉求到利他关切,从民族视角到全球关怀,从历史经验到未来诉求,实现中国与世界的利益共赢、权力共生、责任共担、价值共享。①  在实现和平崛起战略向包容性崛起战略转型过程中,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如何更给力,成为

8、摆在中国外交面前的紧迫课题。中国话语权缺失,有三大表现:  其一是太强调特色,缺乏普世话语。强调“特色”,表明难以超越西方,反映出中国近两百年来的心结——既想赶超西方,又怕被西方同化,便在“西方化”和“中国化”间走极端、绕圈子。我们否定打着“普世价值”的旗号干涉他国内政,但也承认价值有普世性。事实上,“自由、平等、尊严等人类普遍价值正在被有机地整合进中国文化之中”。②国际话语权就是对人类价值普世性的表达。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不是去否定价值的普世性。  其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