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赛义德为代表的后殖民理论对传统翻译观的颠

以赛义德为代表的后殖民理论对传统翻译观的颠

ID:22131408

大小:5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7

以赛义德为代表的后殖民理论对传统翻译观的颠_第1页
以赛义德为代表的后殖民理论对传统翻译观的颠_第2页
以赛义德为代表的后殖民理论对传统翻译观的颠_第3页
以赛义德为代表的后殖民理论对传统翻译观的颠_第4页
以赛义德为代表的后殖民理论对传统翻译观的颠_第5页
资源描述:

《以赛义德为代表的后殖民理论对传统翻译观的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以赛义德为代表的后殖民理论对传统翻译观的颠摘要:传统语文学范式中的翻译研究以及后来语言学派的对等论,其核心都是翻译的忠实对等论,后殖民理论的发展对传统的翻译理论观进行了颠覆,让翻译走出传统的语言层面,走向更为广阔的社会、经济、政治、意识、文化等层面。关键词:忠实对等论;赛义德;东方主义;文本研究;外部因素引言中外翻译理论发展史告诉我们,每一次哲学、文学和语言观的更新总会引起翻译研究范式的变革。20世纪初,以索绪尔结构主义语言学为基础的“翻译科学派”的研究范式把翻译研究从传统的语文学范式中解脱出来,使翻译研究走

2、上系统化、理论化的轨道。但语言学派的理论“未免过于简单,说到底不过是个等值理论”(转引自何绍斌11)。语言学派的理论终究还是未逃脱传统的“忠实对等论”。1972年,荷兰学者杰姆斯霍尔姆斯(JamesHolms)在哥本哈根“第三届国际应用语言学研讨会”上宣读了《翻译研究的名于实》一文,它“通常被看作是这一学科诞生的宣言书”。(Munday14)这一学科即指“翻译研究”。自此,“翻译研究”这一学科再一次实现范式转移,走出传统译论的忠实对等论。90年代初,Basst与Lefevere提出“文化转向”的口号,认为翻译

3、的单位不再是词语或句子,甚至不是语篇,而是文化(8)。同时,后殖民主义理论的发展,给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使翻译家们逐渐认识到影响翻译的外部因素,把意识形态,权力话语,文化语境,文化霸权,民族身份等纳入翻译研究的范围。一传统翻译理论研究中的问题“从传统上讲,翻译是建立在西方哲学有关实在(reality)、再现(representation)与知识(knowledge)的观念之上。实在被视为是毫无疑问‘存在那里’(outthere)的某种东西,知识是关于这实在的再现(arepresentationofthis

4、reality),而再现则可不经中介直达透明的实在(atransparentreality)。”(费小平21)实际上,这与西方传统的“形而上学”之主客体二分的观念密不可分。“形而上学”指人们在对世界、存在、物质和意识等哲学范畴进行研究的时候,总是假定语言从属于它以外的某种不变的存在—如观念本质、生命本源、终极目的、真理、先验性、上帝和人等等,即预设了一个永恒在场的终级范畴,它被看作是支配一切的无所不在的终级力量。因此,翻译从来都是以原文为中心的活动,译者必须无条件的尊重原文,“忠实对等论”成为了不可颠覆的翻译

5、标准。20世纪初以来,以索绪尔为代表的结构主义语言学蓬勃发展。语言学的发展为翻译注入了新鲜血液。著名语言学家、译论家奈达借鉴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以其翻译《圣经》的实践经验,提出了翻译中的“最贴切的自然对等”,提出了“翻译的科学”。其后的波波维奇、纽马克、柯勒、切斯曼特等都是对等论或等值论的忠实守护者。毋庸置疑,他们将语言学与翻译结合的研究方法促进了翻译的发展。但是,他们终究没有逃脱传统的“忠实对等论”的窠臼。这种“忠实对等论”中其实暗藏了许多预设。1.的意图或是文本的意义是确定存在的,是可以为理想的译者所完

6、全把握的;2.不同的语言、思维和文化之间的共性远远大于特性,因而不同语言文化之间的差异可以忽略不计;3.语言是意义的透明载体,译者能够把的意图或是文本的意义从原文中剥离出来,然后用另一种语言将其重新表达出来;4.原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之间的地位在客观上是完全平等的;翻译用语都是两种文化在平等基础上进行的对话、交流,而客观现实也是如此;5.译者在翻译活动中是完全价值中立的,译者的文化立场也绝对是不偏不倚的;6.只要译者力图忠实地再现原著,那么他(她)的行为就必定是一种中立地、价值无涉的行为。(孙会军7-8)人们从

7、来不去置疑这些预设,认为这些都是理所当然的事实,因而导致了翻译研究中的一些盲点。人们从来都认为翻译是透明的,是一种语言对另一种语言的表述和再现。可是,语言之间果真平等吗?翻译又果真如此透明纯洁吗?二以赛义德为代表的后殖民理论基础“后殖民”是相对“前殖民”而言的,“前殖民”指19世纪帝国主义所进行的军事殖民,而“后殖民”则指20世纪以来第一世界国家对第三世界民族所进行的一场文化殖民。后殖民主义诸种理论,主要研究殖民时期之“后”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文化话语权力的关系,以及有关种族主义、文化帝国主义等新问题(朱立元

8、414)。后殖民主义理论作为一种理论批评话语,“首次将西方对东方进行文化殖民的事实及后果纳入自己的研究范围,将研究重心从文本形式转移到文化政治批评上来,显示了西方当代理论批评在“后现代主义”之后的一种新动向。它侧重于分析帝国主义文化侵略、宗主国与殖民地的关系、第三世界精英知识分子的文化角色和政治参与、关于种族/文化/历史的“他者”的表述,揭露西方形而上学话语的局限性,试图重新界定文化象征的过程,使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