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131229
大小:5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7
《以培养职业素质为导向的高职英语教学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以培养职业素质为导向的高职英语教学探究摘要: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用人单位越加重视学校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的培养。本文试图研究如何在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关键词:职业素质兴趣自主学习学习态度团队合作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随着社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如今用人单位不仅要求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必要的专业知识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而
2、且更加重视学校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的培养。因为职业素养可以直接决定你在职场的发展状况,为职业能力的后续发展奠定基础。本课题组试图通过教学实验,研究如何在高职英语的课堂教学中贯穿着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一、职业素质的定义 职业素质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其主要表现在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个性及职业情况等方面。职业素质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职业道德,具体地说是敬业乐业、刻苦耐劳、一丝不苟、遵纪守法、恪守信用等品德。第二层次的职业素质是通用的职业能力,具体是交往沟通能力、组织管
3、理能力、团结协作能力、战略策划能力、语言文字能力等。第三层次的职业素质是专门的职业能力,是各自的职业或岗位特殊要求所决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二、高职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英语课是高职院校各专业开设的公共课程,所以本项目组着重研究对第一和第二层次职业素质的培养。我们希望通过平时在高职英语的教学中的渗透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能适应社会和自身发展需要的“社会人”,以便将来在就业时能够在个性品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社会交往、自我调适、学习、言语表达等能力方面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较快地适应
4、职业生活。 为了切实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首先对项目组成员所带的2011级6个新生班级的316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一方面,希望学生对高职院校职业素质的培养达成共识。另一方面,测试一下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学生都认识到培养职业素质的必要性。所有学生一致认为礼貌待人,培养合作性学习能力和团队精神非常重要。几乎全部同学都赞同大学生必须诚实守信,遵纪守法,树立严谨的学习态度(315:1)和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314:2)。绝大多数同学觉得提高语言和书面表达能力(312:4)以及自主学习能力(3
5、06:10)很重要。91.14%的学生同意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是高职院校的必须任务,并且88.29%的学生认为职业素质的培养应该贯穿于各门功课的教学之中。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也发现,84.49%的学生能够较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态度积极、乐于与外界交往,有一定的自我调适能力。而7.91%的同学适应能力一般。另外,7.59%的学生适应能力很强,能很快地适应新的环境,与人交往轻松、大方,给人的印象良好。 基于以上的调查,我们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的培养: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乐学好学精
6、神 心理学家CarlR.Rogers认为:“人类生来就具有学习的潜能,当学生察觉到学习内容与他自己的目的需求有关时,便发生了意义学习。”罗杰斯的这一观点揭示了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的需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一个必要条件。一方面,我们向学生强调培养学习兴趣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做到乐学好学;另一方面,我们用适当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通过猜谜语、学唱英文歌曲以及翻译欣赏谚语等轻松活泼的形式缓解学习的紧张情绪,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猜谜语不仅有助于启发和开阔学生的思维,还能让他们轻松地
7、复习巩固所学的单词。利用课间时间让学生欣赏英文歌曲或给他们教唱英语歌曲是大多数学生希望老师能够做的事情。在聆听和感受优美旋律的同时,学生不但练习了听力,他们对英语的好感也增加了。谚语是每一种语言沉淀的文化精华。让学生欣赏和翻译谚语既可以使他们直接体会语言文化的差异,又可以通过精炼生动的语言感悟生活的真谛。我们要求学生背诵老师介绍的谚语,并在今后所写的文章中适当加以引用。其次,把握时机,在课堂上适时加强文化因素的导入。大学外语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化意识和文化敏感性,使之成为发展成为学生的跨文化
8、交际能力。外语教学的任务就是培养能够胜任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顺利地进行交流的人才。作为文化重要载体的语言,它是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因此,教师必须在外语教学中导入文化知识。在教学中,我们会结合课本内容或西方的节假日适时引入文化知识的介绍。学生在了解文化差异的同时,也提高了学习兴趣,并且对语言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再者,最后,适当运用竞赛和奖励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竞争意识。总之,教师只有时刻把满足学生的情感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