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格物致知思想与宋代绘画写实性

理学格物致知思想与宋代绘画写实性

ID:22130547

大小:4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7

理学格物致知思想与宋代绘画写实性_第1页
理学格物致知思想与宋代绘画写实性_第2页
理学格物致知思想与宋代绘画写实性_第3页
理学格物致知思想与宋代绘画写实性_第4页
理学格物致知思想与宋代绘画写实性_第5页
资源描述:

《理学格物致知思想与宋代绘画写实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理学“格物致知”思想与宋代绘画“写实性”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田丹内容提要宋代绘画有着鲜明的写实性特征,其原因是多样的。“人之合于画,造乎理者,能尽物之妙,昧乎理则失物之真”,宋代绘画求“真”的风格显然与宋代理学“格物致知”思想的影响有莫大的关系。本文从宏观角度概述了宋代理学“格物致知”思想对宋代绘画“写实性”的影响,及熙宁后新儒学的发展与其对宋代绘画的影响。关键字理学格物致知宋代绘画写实性宋代绘画是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的一个高峰阶段,其写实的风格给后世留下极其深远的影响,此前此后的画坛并非没有重视写实的画家,但是像宋代那样,写实发展成为整个时代的创作

2、风气,在画史上是绝无仅有的,造成这种写实之风的原因有很多。因宋代绘画多受宋代理学的影响,理学“格物致知”的思想深深地影响着宋代绘画。使它非常重视对“物”的细致入微地观察与绘画,重视“形似”与“格法”。本文仅论理学“格物致知”思想对当时绘画的影响。一宋代画家的儒学修养我们知道,理学是儒学在宋代的新发展,宋代理学有一种精心研习的精神,不做空泛之论。理学不仅将伦理纲常理应遵守的“天理”,而且高度强调人对“天理”的自觉意识。值得注意的是,宋代画家或绘画理论家大都有学习儒家思想的习惯,他们由科举道路步入仕途,要走以经立身的路,而以科举进入画院者,也以学儒家

3、经典为重要基础,在画院所开设的课程中,经学也是少不了的。因此,北宋画家多是以儒学的胸怀来为艺,画论家也是以儒学的胸怀来论画。太宗朝以来的儒学复兴,到了哲宗朝便演成排斥佛老、独尊儒术的风气。元祐二年,“吕公著当国,始请主司不以庄、老书命题,举子不得以申、韩、佛书为学……今天下之士,多通于经术,而知所学矣,宜复制策之科,以徕拔俗之才裨于治道,盖乃帝王之道,损益趋时,不必尽同,同归于治而已,今复置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自今年为始。”。[1]种风气直接影响到画界,重视绘画的神宗、徽宗等都是儒学的提倡者。可以这样说,宋代绘画中的审物之风,在一定程度上,是在新

4、儒学的陶冶下形成的。格物致知的方法、义理心性之学以及重视格法等思想,都在推动宋画写实之风的演进。二“格物致知”与宋画的“写实性”“格物致知”一语出自《大学》,《大学》开篇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而修身来源于正新、诚意、致知、格物。其云:“致知而格物”,“格物而后知至”。二程认为,“6格犹穷也,物犹理也,若曰穷其理云尔。穷理然后足以致知,不穷则不能致也。”[2]格物就是穷理。朱熹《四书集注大学章句》说:“间尝窃取程子之意以补之曰:所谓致知在格物者,必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论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无穷,故其知有不尽

5、也。”[3]格物是致知的必然前提。致知为何要到物外穷理?为何即物就能达到心知?理学家认为,这并非遍览外物增加知识,而是借物而发明本心。万物皆是一个理字,即物就是我,得物理就是致吾知。格物须物物格之还是格一物而万物皆知?程颐的回答看似有些自相矛盾,《二程遗书》上云:“格物穷理,非是要尽穷天下之物,但于一事上穷尽,其他可以类推。至如言孝,其所以为孝者如何,穷理。如一事上穷不得,且别穷一事或先其易者,或先其难者,各随人深浅,如千溪万径,皆可适国,但得一道入得便可。所以能穷者,只为万物皆是一理,至如一物一事,虽小,皆是有理。”[4]又云:“人要明理,若止

6、一物上明之,亦未济事,须是集众理,然后脱然自有悟处。”[5]《二程遗书》上还说:“又问:‘只穷一物,见此一物,还便见得诸理否?’曰:‘须是便求。虽颜子亦只能闻一知十,若到后来达理了,虽亿万亦可通。’”[6]这段话曾引起后代理学家的争论,其实我认为程颐的意思并不矛盾,程说格物只格一物显然是不够的,即使颜子那样的人才也只能闻一通十,但是也不能将千万亿事物都格了,而是要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格的多了,达到“达理”了,则“虽万亿亦可通”。但一个问题,理学家虽强调身己上功夫,内心中修炼,但却把即物穷理作为其出发点。绘画也是如此,理通才有天趣。宋画写实之风

7、产生的原因至为复杂,但理学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我们不能说北宋会画写实之风就是在“格物致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们必须尊重绘画自身发展的逻辑,绘画史毕竟不是思想史,当黄筌等在细审物理之时,宋代理学还没有形成。但是这一理论在加强宋代的写实画风中还是起到一定作用的,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当时绘画理论家也是通过引入理学,来印证绘画必须切合“物性”、“物理”的。当然我们不能说理学对某某人的某某画产生如何的影响,这种点点坐实的方法并不是客观的态度,理学的格物致知的思想对绘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画家的思维和整体的绘画风格的影响方面,我们必须“浑沦”地看,

8、而不能“破碎”地看。关于宋画写实之风和格物致知学说的联系,南宋以来的不少学者就已察觉到这一点。邓椿《画继》中所说的“格物之精”显然用的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