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弊入刑”背景下高考舞弊防范治理研究

“作弊入刑”背景下高考舞弊防范治理研究

ID:22127987

大小:2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7

“作弊入刑”背景下高考舞弊防范治理研究_第1页
“作弊入刑”背景下高考舞弊防范治理研究_第2页
“作弊入刑”背景下高考舞弊防范治理研究_第3页
“作弊入刑”背景下高考舞弊防范治理研究_第4页
“作弊入刑”背景下高考舞弊防范治理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作弊入刑”背景下高考舞弊防范治理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作弊入刑”背景下高考舞弊防范治理研究  摘要:文章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草案)》将考试作弊入刑定罪,分析了??前高考舞弊的现状及特点,分析了高考舞弊行为存在的原因,提出了高考舞弊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高考;舞弊;犯罪;防范  中图分类号:G632.474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李晓庆(1982―),河北建筑工程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招生录取;  赵海富(1976―),张家口市教育考试院教师,中学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招生考试;  申静(1980―),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招生录取。  考试

2、作为检验学习效果和甄别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在古今中外都很受重视。当前,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考试作弊这一问题愈加突出,舞弊之风正在全球蔓延,日益成为全球性的社会“怪胎”。普通高考是国家根本的人才选拔制度,事关广大考生利益,事关亿万家庭福祉,备受社会各界关注。诚信高考、公平高考、平安高考是全社会的共同愿望。2016年高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草案)》施行后的首次高考,也被称为“史上最严高考”,替考、作弊、协助作弊等行为轻则拘役,重则入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草案)》明确将考试作弊入刑定罪,对考试作弊行为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

3、,对综合整治国家教育考试环境,切实维护社会诚信、公平竞争、考生利益和社会和谐稳定,具有正确的价值指向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高考舞弊的现状及特点  1.舞弊手段趋向高科技化  当前高考作弊高科技化趋势十分明显,作弊手段逐年升级,花样翻新,从作弊跑鞋到隐形耳机,从“多用记忆笔”到反探测作弊橡皮,从多功能手表尺子到纽扣摄像机,从专用皮带到作弊眼镜,尤其是近年来出现的口腔骨传导耳机更是让作弊者“武装到牙齿”,同时这类舞弊器材传输非常快,几秒钟即可完成,还能随时转换频段,声音、文字可相互切换,普通的金属探测器也很难发现,层出不穷的作弊神器不断翻新,使人防不

4、胜防,防范工作面临严峻挑战。  2.舞弊行为趋向职业化  高考被不法分子视为有利可图、一本万利的“唐僧肉”,通过高考舞弊来获取非法利益甚至成了犯罪分子的生财之道,形成了黑色利益链。尤其是在个别地区,考试舞弊已经成为一种“新兴产业”,舞弊团伙常年以此为业,把舞弊看作“做生意”,既然是生意,就需要不断“开拓市场”,追求规模效益,作弊也由过去的以枪手代考作弊的初级“作弊产业”形态,发展到为获利而专门为考生提供作弊服务的网络组织“地下产业链”,而且有滋生蔓延之势,这导致高考泄密范围越来越大。  3.舞弊方式趋向团伙化  群体性作弊和作弊经纪人的出现使考场舞弊

5、的社会危害性更大,舞弊方式也由个体行为逐步演化为有计划、有组织、有预谋的群体性作弊。舞弊团伙的数量不断增多,规模有越来越大的趋势,而且团伙内的分工越来越精细,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舞弊链条。  4.舞弊行为趋向组织化  高考作弊的既得利益集团依靠权力与资本,实施有组织、有预谋的高考舞弊案件。2015年6月,江西南昌“6?7高考替考”事件,说明高考舞弊背后的既得利益集团成分极其复杂,各种成分在这条灰色“产业链”获取各自的更大利益。本应是我们“最信得过的人”,却迈不过金钱关、人情关而监守自盗。这种组织化力量的强大,意味着在个别地区,高考已经事实地遭遇特殊利益集

6、团捆绑,在以集体舞弊的形式制造不公。  二、高考舞弊存在原因分析  1.教育及社会评价方式有待完善  再完美的制度也存在缺陷,现行高考存在体制上的缺陷,尤其是评价机制过于僵化。在高考“指挥棒”下,在一切以升学、学历为标准的强大舆论压迫下,社会对教育的评价主要是“升学率”,家庭对孩子的希望看的是“升学”,孩子对未来的幻想寄予的是“升学”。“升学”的绳索牵动着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心。教育的本体功能被异化了,通过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功能被弱化了,忽视了教育的本体功能。高考教育是一种功利性教育,把考试和升学当作衡量和规范一切教育活动的标尺,僵化、单一的终结性

7、评价机制,忽视了人才培养的过程性、多样性和合理性,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2.诚信教育体系有待建立  当前社会处于经济迅速发展的转型时期,经济体制不完善,政治体制改革有待加强,新的道德体系还未完全构建,这些都导致社会上存在某些诚信缺失、道德缺损的现象,同时功利、竞争、效益的观念渗透到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在社会总体资源分配有限的情况下,受家庭出身、户籍的差异以及社会选人用人机制存在任人唯亲等不公平、不公正现象的流弊,在“分数就是硬道理”的现实环境中,竞争更加激烈。当舞弊行为的成本远远低于收益时,考生就有可能抱着侥幸的心理铤而走险。  三、防治高考舞

8、弊的措施  1.诚信教育武装头脑,让考生不想舞弊  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时期,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理和不劳而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