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损害赔偿范围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损害赔偿范围

ID:22125506

大小:57.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7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损害赔偿范围_第1页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损害赔偿范围_第2页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损害赔偿范围_第3页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损害赔偿范围_第4页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损害赔偿范围_第5页
资源描述: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损害赔偿范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损害赔偿范围  【】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由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精神损害赔偿也应该被纳入相应的损害赔偿范畴内。刑事案件附带要求给予精神损害赔偿是对刑民法制统一的进一步体现,司法实践中能有效纠正以刑抵赔错误认识、纠正刑罪以钱私了的错误,也符合立法和司法确立附带之诉的宗旨,符合诉讼便利原则,并能进一步体现与国际法制接轨的要求。【关键词】精神损害;纳入;刑事诉讼赔偿范围刑事诉讼过程中,司法机关在对被告人刑事责任予以解决的同时,附带处理由人民检察院或者遭受损失的受害人针对被告犯罪行为危害而提出赔偿损失的一种诉讼称之为

2、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涵盖了广泛的内容,除意义和概念以外,还包括其成立条件以及特征、赔偿的范围以及其中存在的反诉问题等。笔者主要探讨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如下。一、现行法律针对附带民事诉讼赔偿范围的有关规定以及存在的缺陷在国内刑事诉讼法现行版本中第九十九条有如下规定:被告人的犯罪行为对被害人产生影响并造成物质损失时,被害人有权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要求附带民事诉讼。2000年12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颁布《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问题的规定》,文件内容明确指出,因他人犯罪行为侵害而导致自身人身权利受损造成物质损失

3、、或犯罪分子损毁个人财物造成物质损失时,受害人有权要求附带民事诉讼;而他人犯罪行为对受害者造成精神损失时由受害者要求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情况,法院将拒绝受理。此外还指出,犯罪行为对被害人所造成的物质损失,是指在犯罪行为影响下所产生的实际损失以及受害者必然要承受的损失。2002年7月11日出台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法院是否受理刑事案件被害人提起精神损害赔偿民事诉讼问题的批复》中指出,在刑事案件诉讼中,被告人犯罪行为导致被害人遭受精神损失后由被害人提起的附带民事诉讼,抑或被害人在刑事案件审结后另行提起精神损害赔偿者,法院将不予受理

4、。这一文件内容针对被害人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无权提出精神损害赔偿要求的情况作了进一步明确。在现行法律体系中,针对附带民事诉讼赔偿范围的相关规定仍有缺陷,其中针对因犯罪行为导致精神损失的被害人作出了不予受理其提起的附带民事诉讼的规定,由此导致精神损害赔偿被排除在外。二、在附带民事诉讼赔偿体系中纳入精神损害赔偿的法理根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百条明确指出,人民法院在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审判过程中,除适用刑事诉讼法以及刑法外,还应适用民事诉讼法以及民法通则中的相关内容。2010年颁

5、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对此也做了相应规定,民事法律应授予被侵害人权利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因此可以认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有权提出求精神损失赔偿的要求。最高人民法院于2001年2月26日出台的《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对精神损害赔偿事由予以明确。《解释》中第一条内容指出,若非法行为对自然人人格权利如身体权、健康权、生命权、肖像权、人格尊严权、名誉权、人身自由权、荣誉权以及姓名权造成侵害时,受害者由此提出精神损害赔偿并据此向法院起诉时,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对他人人格利

6、益或个人隐私造成侵害,或违反社会公德与公共利益者,法院应依法受理被害人因权利被侵害为由而起诉并提出精神损害赔偿要求。除此之外,《解释》还明确、具体地规定了其他允许主张赔偿精神损害的情况。国外立法情况看,把精神损害赔偿纳入附带民事诉讼赔偿范畴并不鲜见。法国《刑事诉讼法》中明确规定:附带民事诉讼应涵盖作为起诉对象的罪行,所造成的从肉体、物质上乃至精神层面的全部损失。德国法律中也明确将因侮辱、诽谤伤害了身体而导致的损失纳入到民事诉讼的请求范围内。美国由于其刑事诉讼并无附带民事诉讼,因而被害人可于刑诉案件审理终结后,遵循民事诉讼程

7、序,根据侵权行为法、精神赔偿法提出因为犯罪造成的赔偿之诉。同时从精神利益与物质利益的关系看,可以进一步找到精神损害赔偿纳入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的理论依据:第一,精神利益和物质利益二者具有相互转化的特性。与物质利益相比,精神利益虽然无法通过金钱得到精确衡量,但它与物质利益之间存在无法分割的密切关联。这主要表现在受害人精神利益处于正常或者安全状态时,一般都能向物质利益转化,否则会导致此类利益丧失。比如,一个信誉良好的人不仅能够得到公众的信赖和敬重,同时还有利于为以后的晋升、生产经营、婚姻以及就业工作等方面奠定基础,由此获取相

8、应的利益,这就是一定的情况下精神利益所创造的来物质利益。第二,来自物质层面的帮助对于恢复精神损害而言往往是不可或缺的。补救精神损害迥异于补救物质损害,通常来说,受害人承担的物质损害一般由侵权人进行赔付即可得到有效恢复,而侵害人赔付行为对于受害人精神损失的恢复则很难奏效,通常难以使精神损害有效恢复至原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