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124322
大小:65.1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7
《新医改背景下社区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现状及相关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新医改背景下社区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现状及相关研究【摘要】目的:了解新医改背景下社区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现状及影响因素,提出干预建议与对策。方法:选取南京市城南某区八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40名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自编一般情况问卷、职业倦怠量表一通用版、应对方式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进行调查,同时对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及社区卫生机构管理者进行访谈。使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结果:①社区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总检出率为26%。②不同年龄、职称、职业、工作年限、家庭月均收入的社区医务人员职业倦怠水平有显著差
2、异;③社区医务人员倾向采用积极应对方式。④社区医务人员应对方式、人格特征和职业倦怠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⑤社区医务人员应对方式、人格特征可以预测职业倦怠。结论:社区医务人员职业倦怠总体水平较低,主动开展组织干预对改善社区医务人员职业倦怠可发挥积极作用。【关键词】社区医务人员;职业倦怠;影响因素随着社会变革的加快、竞争压力的加剧,职业倦怠已成为职场高频词。其对倦怠者自身健康以及家庭、事业的危害不容小视。医务人员也成为职业倦怠高发人群。Maslach等认为[1]:职业倦怠主要发生在长期紧张的助人工作中,体验到的心
3、理疲劳和心理能量被抽空的感觉。从2009年开始的我国新一轮医改,对基层医疗机构(城区主要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出了新要求。社区医务人员承担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任务将更为繁重,职业倦怠水平的严重程度将影响新医改进程。本文以南京市城南某区社区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职业倦怠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探讨有效的干预措施,以期对维护社区医务人员心身健康、推进新医改提供有益参考。1对象和方法1.1对象选取南京市城南某区社区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该区经过区划调整后于2013年成立,其下属的社区卫生机构由三个区整合而成。被调查
4、的八家单位分别在原三个区中按比例抽取,340名被试人员再从被调查单位中按比例随机抽取,发放的340份调查问卷全部回收,有效问卷327份,有效率96.2%o1.2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开展调查。1.2.1自编一般情况问卷包括年龄、性别、婚姻、学历、职称、职业(工种)、从业年限、个人(家庭)月均收入等。1.2.2职业倦怠问卷使用Maslach职业倦怠问卷(通用版)作为检测工具,该问卷分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和个人成就感三个维度,信、效度良好。2002年,我国学者李超平对该量表作了修订,问卷共15道题[2]。采
5、用7点自评方式,计分方式为0〜6分,分值越高则倦怠越强。1.2.3艾森克人格问卷使用EPQ(成人版)作为测试工具,由精神质、内外向、神经质、掩饰性四个量表组成,具有较好的信、效度,是国际上广泛使用的人格问卷量表之一。1.2.4应对方式问卷采用我国学者肖计划编制的应付方式问卷[3],主要测试个体面临应激事件,采取何种应对策略和办法。该问卷由积极成熟的应对(解决问题、求助),消极不成熟的应对(自责、幻想、遐避)及混合型(合理化)6个分量表组成,具有较好的信、效度。1.2.5访谈对该区卫生主管部门和八家社区卫生机
6、构管理者进行访谈,了解该区对社区医务人员职业倦怠所采取的干预措施,分析讨论其发挥的效用。1.3统计分析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差异性分析、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等。2结果2.1本研究对象人口学特征(1)女性居多,计243人,占74.3%。(2)“己婚”人员居多,计258人,占78.9%。(3)“本科”学历者居多,计170人,占52.0%。(4)临床医生和护理人员居多,计236人,占72.2%(5)“初级”职称人员居多,计184人,占56.3%o(6)个人月均收入以“3001-500
7、0元”的居多,计199人,占60.9%(见表1)。表1社区医务人员有效样本基本资料情况表(n=327)2.2职业倦怠总体状况327名被试中职业倦怠总检出人数为85人,检出率为26.0%。其中,情绪衰竭检出率最高(20.2%),去个性化(17.4%)、个人成就感(7.6%)。李永鑫、李艺敏[4]探讨的基于该量表得分的职业倦怠诊断标准,依据三维度的临界值将从业人员倦怠水平分为零倦怠(三维度得分均低于临界值),轻度倦怠(某一维度得分等于或高于临界值)、中度倦怠(某两个维度得分等于或高于临界值)和高度倦怠(三个维度
8、得分都等于或高于临界值)(见表2)。结果显示,三维度均分均未超过临界值,轻度倦怠55人(64.7%),中度倦怠23人(27.1%),重度倦怠7人(8.2%)。表2社区医务人员职业倦怠总体情况2.3社区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人口学变量比较本研究不同性别、不同婚姻状况、不同学历人员在职业倦怠三维度上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在情绪衰竭维度上,36-40岁年龄组最为严重,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应对方式各因子得分由高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