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120095
大小:70.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7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材分析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WORD资料下载可编辑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研读教师:开发区香晖园学校赖艳霞老师一、单元内容分布及课时安排3课时9加几(含用数学)5、4、3、2加几3课时8、7、6加几(含用数学)口算3课时1课时单元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共计10课时(编排在计算中)二、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前期学习本册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后续发展时间内容时间内容第一册第一单元第一册第六单元数的认识6——10的认识和加减法·9加几(理解掌握“凑十法”,会用此法计算出9加几的加法)·8、7、6加几(理解掌握“凑十法”,会用此法计算出8、7、6加几的加法)·5、4、3、2加几(
2、理解掌握“凑十法”,会用此法计算出5、4、3、2加几的加法)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退位减法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多位数加减法专业资料整理分享WORD资料下载可编辑三、单元教学建议年级册数学习领域学习内容知识点知识与技能目标(带*的内容是能力弱的学生当前必须掌握的内容)教与学的建议学生应有这样的机会教师的帮助小学二年级上册数与代数20以内的进位加法9加几*理解和掌握“凑十法”①注意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口说、动脑想等学习活动掌握计算方法,充分理解和掌握算法②在多种不同的算法中,选择自己喜欢或掌握得比较好的方法进行计算③脱离实物,让学生思考算法,算出得数①给学生以充分的观察探讨
3、、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和空间②注意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学习计算方法,培养计算意识③加强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会用“凑十法”计算出9加几的加法会用其他方法计算结果8、7、6加几*理解和掌握“凑十法”*会用“凑十法”计算出8、7、6加几的加法会用其他方法计算结果5、4、3、2加几*理解掌握“凑十法”*会用“凑十法”计算出5、4、3、2加几的加法会用其他方法计算结果专业资料整理分享WORD资料下载可编辑四、本单元教学难点及解决策略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凑十法”的思考过程,并能熟练掌握和运用“凑十法”进行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策略:(1)注意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学习计算方法,培养计算意识如用
4、“凑十法”算9加几的内容,先用“放进1盒凑成10”的活动揭示凑10的过程,再让学生人人动手摆一摆或画一画,边实际操作,边对照算式进行计算,具体形象的操作过程与抽象的计算过程一一对应,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算法。在此基础上先让学生不用实物,说出计算步骤,算出得数;再不出声想出计算步骤,算出得数。揭示──操作──说──想的系列学习活动,给学生以充分的观察探讨、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和空间。这样从具体到抽象,一步一步深入的学习过程,可以使学生比较好地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同时避免了死记硬背。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不仅可以实现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的教学目的,还可以
5、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初步的计算意识。(2)加强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①根据教学实际,尽量选择效果好的练习形式。练习目的明确、省时间,每个学生都会有较多的练习机会,便于教师检查指导,学生又感兴趣的方式,都属于好的练习方式。例如,把式题编制成练习卡片,供学生做抽卡游戏,既可以经常进行练习,学生又有兴趣;让学生举数字卡片,和教师一起完成找“朋友”练习,既可以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又便于教师了解每个学生口算的情况。又如开火车、接力赛、对口令等都是很好的练习形式。②练习要讲实效。比较容易的题少练些,比较难的题要多练,练习有针对性。比如,20以内进位加法中,9+2、9+3、8+3等可以少练些
6、,8+9、8+6、7+6等就要多练些。教学中要随时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已熟练的式题,就适当减少练习的次数,避免盲目多练,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③专业资料整理分享WORD资料下载可编辑加强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辅导。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孩子获得成功。20以内进位加法比10以内加法的数目大,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并达到计算熟练,不是件容易的事。学生对20以内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有快、有慢,有先、有后。教学中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要多些关爱和帮助。要注意了解他们的困难所在,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多给他们练习机会,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尽快达到教学目
7、标。(1)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标准》(第一学段具体目标)要求,培养学生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方法。也就是说,低年级的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这是学生今后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是培养人才的需要。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不是朝夕之功,需要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