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109417
大小:7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7
《新旧动能转换企业的机遇与财务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财务与会计2017,17,67-69新旧动能转换:企业的机遇与财务对策王乐锦程晓月山东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导出/参考文献关注分享收藏打印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16BGLJ03〉及〈15CKJJ05〉的研宄成果近年来,我W经济发展进入转型升级的新常态,经济增长动力、资源要素等约束条件发生了明显变化,>1.宏观经济由以总量性失衡为主转为以结构性失衡为主,经济下行压力仍未摆脱。而放眼世界,整体经济复苏艰难,影响经济发展的不稳定因素增多。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局势,粗放型发展的传统模式已难以为继。与此同
2、时,在我国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发现,传统发展模式的动能出现明显衰退,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作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正逐步成为经济提质增效和实现平稳增长的关键力量,推动着经济和社会模式的变革。2017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创新管理优化服务培育壮人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强调:加快培育壮大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是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和实体经济升级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着力点。因此,新旧动能转换是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推进供给
3、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由之路。、新旧动能转换:企业发展的新机遇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改造升级传统动能,有赖于技术、产业、业态与发展模式的全方位创新。而今,中央改革的路线图清晰明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依照创新发展理念,着眼于经济长远发展,增加服务于企业新动能培育的有效制度供给,进一步激活市场创新机制,放宽政策限制,突破制度羁绊,着力人才、金融、技术等要素的机制改革,用制度创新推进企业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以打破新主体进入市场的制度瓶颈等。所有这些都为企业加速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了良好的制度基础,为企业转型发
4、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从政府服务角度看,中央以打造高效服务型政府为宗旨,以“放管服”改革为突破口,创新政府管理模式,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政府部门在工商、质检、标准规范、知识产权、资源开放等多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举措,大幅度缩减事前行政审批,更加注重事中监管与事后监督,将行政管理变为更具科学性、灵活性和针对性的服务。同时,由于新兴经济业态变化快、创新多,对局部政策调整需求明显,因此,政府不断探索新旧动能转换矛盾的化解机制,推进服务重心下移,积极发挥地方政府的主动性,及时解决企业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存在
5、的问题。此外,政府还为企业创新提供了充足的智力培育与人才政策保障,为企业引进高端人冰提供了较为良好的环境。由此可见,政府服务水平的提高,降低了企业的制度性成本,消除了企业“高精尖”人才流动的制度障碍,而且利用政府所设立的专利审查、审批快速通道等,为企业创新效率提高和新动能的释放与传统动能的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从产业布局的角度来看,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布局调整已初见成效。一是产业结构明显调整。新旧动能转换特征主要体现在较之传统产业,新产业、新业务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逐渐增强,尤其是第三产业已跃升为拉动
6、经济增长的主耍动力,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正在逐步形成。二是区域布局向好。众所周知,不同地区的新旧动能要素和结构存在差异,经济增长活力强弱不一。从全国范围内来看:长三角地区积极培育企业转型升级新动力,企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珠三角地区以科技创新为代表的新增长点正在加速成长中,并将其作为拉动经济的新动力;京津冀地区资源环境与发展的矛盾逐渐缓和;东北地区民营经济的宏观环境不断优化,制约东北地IX:经济发展的机制性和结构性问题正在逐步得以解决。因此,企业应因地制宜,突出技术高端化、产品和服务品牌化,优化产
7、业产品结构,积极寻求发展新空间,努力找到一条适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的新旧动能转换之路。从新主体、新业态的角度来看,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新主体、新业态不断涌现,其与经济的融合又不断催生出新动能。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政策感召下,社会创业、创新的热情空前高涨,新增企业主体数目大、发展快,并出现丫向第三产业倾斜的态势。不仅如此,经济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大大增加了新动能效应的可持续性。此外,通过建设数字中国,大力推动传统产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加之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的重塑,迅速涌
8、现出诸如跨境电商、智慧交通、远程教育等新业态。与此同时,随着线上线下智能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互联网金融与移动支付等新的商业模式不断推陈出新。新业态和新模式的建立,表明了数字经济渗透力的持续提升,为企业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了新路径。总之,在新旧动能转换中政府的职责是通过不断提升和优化自身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制定和实施包容创新的审慎监管制度以及加强机制建设等为企业降低交易性制度成木创造良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但企业才是国民经济的基木细胞和社会生产力的载体,因而也是新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