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研究与“真实”追求及其发展的教育策略

外部研究与“真实”追求及其发展的教育策略

ID:22099567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7

外部研究与“真实”追求及其发展的教育策略_第1页
外部研究与“真实”追求及其发展的教育策略_第2页
外部研究与“真实”追求及其发展的教育策略_第3页
外部研究与“真实”追求及其发展的教育策略_第4页
外部研究与“真实”追求及其发展的教育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外部研究与“真实”追求及其发展的教育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外部研究与“真实”追求及其发展的教育策略自现代以来,中国文学研究就长久地有着重视文学外部研究与真实的趋向,甚至形成了一种强有力的传统。对于这个问题的具体论述,可参见《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外部研究趋势与真实诉求》。这种明显的趋势及其强有力的影响,并不是单一的原因造成的,需要从多角度来进行分析。吉林大学现当代研究的学者群特别是因为环境、时代的原因而深受这种传统影响的老学者们作为紧依学术主流、贯穿现当代文学历程的研究团体,对他们不同时期共性与个性的观察,对于追溯这种外部研究+真实性追求的研究传统、分析文艺思想革新中超越此传统的努力,有着足

2、可借鉴的价值。在对文学外部研究的兴盛及对真实的诉求的研究中,最常见的是其与马克思主义的联系,这代表了追溯这种传统的一种思路,即从西方舶来的理论资源中寻找提供了支撑的部分。然而应该指出,这是对于庞大的西方理论的简单化处理。这种传统的西方理论支柱,应该是更宽泛而又更准确的一种文学观念,即历史主义观念。盛行于19世纪的西方的历史主义观念,虽然是个宽泛概念,然而其核心即在于将文学与外部原因,如时代、种族、社会等紧密关联起来并对比关照。而由于其传入的时代(20世纪初)对于思想发展的需要、以及其与进化论的糅合传播,历史主义观念对中国此后的文学

3、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也包括了马克思主义的文论。在此同时,历史主义观念的传入、沿袭与作用,并不是单一的原因。仍然从西方理论引入的角度看,在对整个西方文学的研究中,对其历史悠久的摹仿论传统的接受,必然也对此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无疑是与历史主义观念纠合在一起的,在此不多赘言。而从中国自身的文学传统来说,必须要提及的是文以载道的传统观点的深远影响。文以载道,体现的就是强调社会性、功能性的文学观。而又因为道的模糊性与可写性,在历史沿革中,这种观点不停地被革新,也不断地被沿袭。到了作为新文学开端的五四时期,文以载道作为一种旧思想

4、受到排斥,然而与此同时兴起的将文学与种种社会思潮、救国思想联系起来的趋势,却恰恰变式地沿袭了载道的传统。至此,载道便于传入的西方文论一起,对中国以后的文学研究造成了深远的影响,而本文所提及的外部研究兴盛、热切追求文学的真实,即是其中一个显著的结果。在吉林大学老一辈学者的早期研究中,既然处于那样的时期与环境下,这种特色自然是并不难见得的。如刘柏青老先生的《鲁迅与日本新思潮派作家》一文。在对新思潮派作总括与介绍的时候,刘老先生并未太多地从日本古典到近代的文学发展、以及新时期文学吸纳革新来着手分析,而是更多地以社会条件为着眼点,也即是采

5、取了以外部研究为主的研究方法,强调这样的事实,决定了明治文学的面貌,因而它缺少那种强烈的反封建的精神,也缺少积极的浪漫主义的风采。而在论述同鲁迅有了文字之交的芥川龙之介时,也多从其小说的叙事内容出发,与其生平、所处年代、环境相联系,并作出了非常富于社会道德意味的结论:作为一个人生的战士,他是失败了,而他的文学也就成了失败的文学。在此同时,我们应该指出,刘老先生的论文里也有着丰富的文学内部研究的成果,是不应该被刻意无视的,比如在论证芥川与鲁迅的历史小说时,更多地是从文学趣味、小说文体的演变着眼的。然而此处关注的是,外部研究如何成为中

6、心,并且左右着文学评价的最终定论。而且,刘老先生的此文绝非孤例。那一年代的吉大学者们的研究,作为全国主流研究的一个局部,显现出对外部研究的偏重,以及与此密不可分的对文学真实的追求。再如刘柏青教授的《三十年代左翼文艺所受日本无产阶级文艺思潮的影响》、金训敏教授的《论鲁迅的拿来主义》、刘中树教授的《漫谈老舍的创作的民族化和大众化》等皆对此有所体现。而在思想解放文坛革新的历程中,这种传统虽然依旧有其强力的影响,却无法不受到强烈的冲击。正如冯友兰《新理学》中提出的照着说、接着说,乃至于对着说,在文学研究进一步发展之时,如何面对偏重外部研究

7、、真实追求的传统,如何在此上做到吸收与超越,又一次成为了学者研究中无可避免的问题。那么,传统的重外部研究的方式从一种绝对主流变为相对主流,并且带上了旧的文化标签以后,学术界是如何继续研究、发展的呢?作为对于文本的自我把握的直观表现,题目中的要素开始丰富了起来,并且明显地形成了一种更复杂的标题构造即形成了一种更专属于文学的标题形式,其中文学作为主体与许多新的美学、文艺学、社会学理论结合起来。如张福贵、马丽玲《人类思想主题的生命解读张资平小说性爱主题论之二》,张丛皞的《大团圆与中国现代小说创作的主体意识变迁》等等。从文本来看,在新时期

8、的学者研究中,超越旧传统的努力是不难寻见的。一方面,从接继的角度来说,旧的通过外部研究拓宽文学研究的方法,通过对更大的主题的探究被延续下来,文学获得独立性前提下,被置于一种大视野之中进行分析。如张丛皞、韩文淑的《诗意难寻的生命寓言重读憩园》,在对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