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公交车车门防夹装置设计与研究

ID:22090694

大小:66.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27

上海公交车车门防夹装置设计与研究_第1页
上海公交车车门防夹装置设计与研究_第2页
上海公交车车门防夹装置设计与研究_第3页
上海公交车车门防夹装置设计与研究_第4页
上海公交车车门防夹装置设计与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上海公交车车门防夹装置设计与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上海公交车车门防夹装置设计与研究:随着城市交通的快速发展,公交车作为一种广泛性,实用性强的交通工具,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在得到便利的同时,安全问题也随之而来。其中,公交车门夹人夹物事件频发。为了解决公交车门防夹问题,本文针对性地设计了一套红外对射防夹门系统,有效加强了乘客上下公交车的安全性。研究的基本思路是:(1)实地考察,在公交站询问乘客是否有被夹经历,测量公交车门的尺寸,观察公交车门运作方式(2)分析数据,得出乘客被夹的最频繁的危险区域,并根据结论制作图纸。(3)根据图纸通过电脑软件Inventor制作基本模型,并通过3D打印制作实

2、体模型,安装红外对射防夹门系统。(4)展示模型并讲述其运作原理,通过问卷的方式来获取有关本装置的看法与建议。关键词:红外对射;公交车门;防夹;3D打印;:TP311:A1引言鉴于上海公交车在发展过程中车门的设计在不断变化,本文决定针对于一辆公交车的后门进行防夹装置的研究[1]。该装置的工作原理本身与车门型号基本无关,因此该装置也可以同样的方式应用到其他上海的公交车门中。标准为:1)该公交车车门与大多数上海公交车车门的工作原理基本相同。2)该公交车有一定的客流量,即客流量在上海各公交车的平均水平,日均383人。3)该公交车有早晚高峰时段。选择763路公交车车门,

3、作为防夹门系统的对象,进行设计与研究。763路公交车车门打开与关闭的工作原理与上海大多数公交车相同,其客流量在日均385人左右,且具有早晚高峰时间段。763路公交车符合上述的研究对象选取标准。在763路公交车后门上端的车顶内侧处装有监控器,可将后门情况实时反映至司机处。然而该监控器在客流较大时会出现监控死角,导致无法检测到车门是否会夹到异物。同时,司机处的显示器上显示出的监控图像较为模糊,难以辨别车门处安全隐患。2防夹门系统的工作原理2.1防夹门系统的构成该系统主要由设置于车门上滑槽中的红外对射装置与设置在公交车司机方向盘右侧的指示灯构成[2]。1)红外对射装

4、置电路模块设计传感器是基于热电效应原理的热电型红外传感器。通过红外线对射,检测对射范围内是否有异物。当对射装置监测到异物存在时,将会向指示灯发射信号。该对射装置的扫射范围为公交车车门处于闭合状态时所在的平面。当车门打开时,对射装置开始工作。2)指示灯指示灯的作用为当红外对射装置监测到异物存在并发射信号时,接受该信号,并释放红色光芒,以示车门处有异物存在,从而使司机警觉,以防在有异物时关闭车门。2.2红外对射系统的装配红外对射装置可直接扫描车门所在平面的情况,避免检测死角。指示灯以简单的形式清晰地出反映车门处的安全隐患,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监测误差。这样的优势可以

5、有效提升公交车门安全性。在如图1所示,箭头所指的凹槽处有10cm宽的区域,可将红外对射装置固定在此处。图1红外对射系统的安装3数据统计分析和改进措施3.1问卷调查通过对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由图2看到,早晚高峰(8到10点、16到18点)公交车门夹人事件发生频率最高。图2公交车夹人事件时间段统计数据由表1可见多数人被车门夹过。经问卷统计在所有被夹乘客中,92%的乘客在两门中间被夹,可见两门中间的区域是事故多发的危险区。表1问卷调查数据统计调查问题是否被公交车门夹过73%27%当前防护措施是否有效36%64%课题组的装置是否有效94%6%乘客被夹的频率大都是一周一

6、次,较多的人认为当前防护措施并没有实际效果,而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课题组的措施对当前情况进行了有效改善。上表中6%的人认为课题组方案无效,经过课题组实际调查,总结出如下理由:红外对射装置有难以避免的误差范围,在客流量过大时,很难保证装置是否会有误判问题。3.2问题和进一步改进方案在客流量较大时,容易造成:随着城市交通的快速发展,公交车作为一种广泛性,实用性强的交通工具,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在得到便利的同时,安全问题也随之而来。其中,公交车门夹人夹物事件频发。为了解决公交车门防夹问题,本文针对性地设计了一套红外对射防夹门系统,有效加强了乘客上

7、下公交车的安全性。研究的基本思路是:(1)实地考察,在公交站询问乘客是否有被夹经历,测量公交车门的尺寸,观察公交车门运作方式(2)分析数据,得出乘客被夹的最频繁的危险区域,并根据结论制作图纸。(3)根据图纸通过电脑软件Inventor制作基本模型,并通过3D打印制作实体模型,安装红外对射防夹门系统。(4)展示模型并讲述其运作原理,通过问卷的方式来获取有关本装置的看法与建议。关键词:红外对射;公交车门;防夹;3D打印;:TP311:A1引言鉴于上海公交车在发展过程中车门的设计在不断变化,本文决定针对于一辆公交车的后门进行防夹装置的研究[1]。该装置的工作原理本身

8、与车门型号基本无关,因此该装置也可以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正文描述:

《上海公交车车门防夹装置设计与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上海公交车车门防夹装置设计与研究:随着城市交通的快速发展,公交车作为一种广泛性,实用性强的交通工具,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在得到便利的同时,安全问题也随之而来。其中,公交车门夹人夹物事件频发。为了解决公交车门防夹问题,本文针对性地设计了一套红外对射防夹门系统,有效加强了乘客上下公交车的安全性。研究的基本思路是:(1)实地考察,在公交站询问乘客是否有被夹经历,测量公交车门的尺寸,观察公交车门运作方式(2)分析数据,得出乘客被夹的最频繁的危险区域,并根据结论制作图纸。(3)根据图纸通过电脑软件Inventor制作基本模型,并通过3D打印制作实

2、体模型,安装红外对射防夹门系统。(4)展示模型并讲述其运作原理,通过问卷的方式来获取有关本装置的看法与建议。关键词:红外对射;公交车门;防夹;3D打印;:TP311:A1引言鉴于上海公交车在发展过程中车门的设计在不断变化,本文决定针对于一辆公交车的后门进行防夹装置的研究[1]。该装置的工作原理本身与车门型号基本无关,因此该装置也可以同样的方式应用到其他上海的公交车门中。标准为:1)该公交车车门与大多数上海公交车车门的工作原理基本相同。2)该公交车有一定的客流量,即客流量在上海各公交车的平均水平,日均383人。3)该公交车有早晚高峰时段。选择763路公交车车门,

3、作为防夹门系统的对象,进行设计与研究。763路公交车车门打开与关闭的工作原理与上海大多数公交车相同,其客流量在日均385人左右,且具有早晚高峰时间段。763路公交车符合上述的研究对象选取标准。在763路公交车后门上端的车顶内侧处装有监控器,可将后门情况实时反映至司机处。然而该监控器在客流较大时会出现监控死角,导致无法检测到车门是否会夹到异物。同时,司机处的显示器上显示出的监控图像较为模糊,难以辨别车门处安全隐患。2防夹门系统的工作原理2.1防夹门系统的构成该系统主要由设置于车门上滑槽中的红外对射装置与设置在公交车司机方向盘右侧的指示灯构成[2]。1)红外对射装

4、置电路模块设计传感器是基于热电效应原理的热电型红外传感器。通过红外线对射,检测对射范围内是否有异物。当对射装置监测到异物存在时,将会向指示灯发射信号。该对射装置的扫射范围为公交车车门处于闭合状态时所在的平面。当车门打开时,对射装置开始工作。2)指示灯指示灯的作用为当红外对射装置监测到异物存在并发射信号时,接受该信号,并释放红色光芒,以示车门处有异物存在,从而使司机警觉,以防在有异物时关闭车门。2.2红外对射系统的装配红外对射装置可直接扫描车门所在平面的情况,避免检测死角。指示灯以简单的形式清晰地出反映车门处的安全隐患,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监测误差。这样的优势可以

5、有效提升公交车门安全性。在如图1所示,箭头所指的凹槽处有10cm宽的区域,可将红外对射装置固定在此处。图1红外对射系统的安装3数据统计分析和改进措施3.1问卷调查通过对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由图2看到,早晚高峰(8到10点、16到18点)公交车门夹人事件发生频率最高。图2公交车夹人事件时间段统计数据由表1可见多数人被车门夹过。经问卷统计在所有被夹乘客中,92%的乘客在两门中间被夹,可见两门中间的区域是事故多发的危险区。表1问卷调查数据统计调查问题是否被公交车门夹过73%27%当前防护措施是否有效36%64%课题组的装置是否有效94%6%乘客被夹的频率大都是一周一

6、次,较多的人认为当前防护措施并没有实际效果,而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课题组的措施对当前情况进行了有效改善。上表中6%的人认为课题组方案无效,经过课题组实际调查,总结出如下理由:红外对射装置有难以避免的误差范围,在客流量过大时,很难保证装置是否会有误判问题。3.2问题和进一步改进方案在客流量较大时,容易造成:随着城市交通的快速发展,公交车作为一种广泛性,实用性强的交通工具,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在得到便利的同时,安全问题也随之而来。其中,公交车门夹人夹物事件频发。为了解决公交车门防夹问题,本文针对性地设计了一套红外对射防夹门系统,有效加强了乘客上

7、下公交车的安全性。研究的基本思路是:(1)实地考察,在公交站询问乘客是否有被夹经历,测量公交车门的尺寸,观察公交车门运作方式(2)分析数据,得出乘客被夹的最频繁的危险区域,并根据结论制作图纸。(3)根据图纸通过电脑软件Inventor制作基本模型,并通过3D打印制作实体模型,安装红外对射防夹门系统。(4)展示模型并讲述其运作原理,通过问卷的方式来获取有关本装置的看法与建议。关键词:红外对射;公交车门;防夹;3D打印;:TP311:A1引言鉴于上海公交车在发展过程中车门的设计在不断变化,本文决定针对于一辆公交车的后门进行防夹装置的研究[1]。该装置的工作原理本身

8、与车门型号基本无关,因此该装置也可以同

显示全部收起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