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如何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ID:22086937

大小:55.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7

如何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_第1页
如何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_第2页
如何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_第3页
如何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_第4页
如何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_第5页
资源描述:

《如何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如何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现在的许多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走过场、效率低、无实效等问题还很普遍。  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提高其效性呢?笔者认为,只有精选合作学习的内容、选准合作学习的时机、明确合作学习的步骤、保证合作学习的时间,才能真正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一必须精选合作学习内容  小组合作学习虽能在教学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并不是说所有的内容都应采用合作学习。选准、选精学习内容是确保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因素。  1.模棱两可、计算结果容易出现分歧的内容  如果小组合作解决问

2、题的答案非常明显,而且是唯一的,那就没必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而模棱两可、易产生认知冲突的内容最值得讨论。如,“会议室有单人椅34把,双人椅8把,一共能坐多少人?若有42人参加会议,够坐吗?”同学们立即动笔算了起来:34+8×2=50。教师接着问:“要是只有42人开会,够坐吗?”“够了。因为只有42人,而这里有50个坐位。”有的学生还拿起“武器”──算式来展示:“你看:50﹣42﹦8(把),还剩下8把椅子。”这时学生的兴趣浓厚。“老师,不对,应该是8人。”“不是8人,是8把。”“不是8把,因为你不知道是单人椅,还是双人椅。”“应该是8把单人椅。”“那不一定,也可以是双人椅啊!”“你怎么知道

3、别人喜欢坐单人椅,还是双人椅?还可能多出的既有单人椅,又有双人椅呢!”“写‘把’不行,应该写‘人’。”“应该写‘个’,是表示‘剩下8个座位’。”这时,教师抓住思维疑点问道:“你们看这里的单位到底应该写什么?大家小组讨论一下。”这样恰当灵活地运用生成性资源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加深他们对学习内容深层的、全面的理解和感悟,从而享受小组合作学习带来的快乐。  2.方法不确定、答案不唯一的开放性内容  一些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可用多种策略解决,让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再进行充分的小组合作交流,可以改善学习效果。如体现“算法多样化”的内容,就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方法在小组中

4、交流。“你的方法是……”、“你是怎样想到这种方法的?与同学交流一下。”“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等等。又如,“两个面积相等的图形,周长相等吗?”每个学生比较、猜测的依据和思维的角度都可能不一样,问题一经提出,必然会有多角度的思考,小组同学就能有效地实现互补和互助。选择这样的内容进行合作学习,能让学生在思维活动中享受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3.个人无法独立操作的复杂内容  在学生个人操作无法完成时,教师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发地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同学间团结协作的精神。如在教学“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时,教师可创设这样的情境:动物王国举行拍球比赛,小猴、小马、小熊、小狗、小白兔分在一组进行比

5、赛。请小朋友们来作裁判,看看这些小动物在1分钟内各拍了多少个球。在个人无法准确地数出多少个球时会自觉想到采用小组合作的办法,每人负责数一种小动物的拍球情况,然后再汇总起来。可见,精心选择合作内容,是指导学生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  二必须选准合作学习的时机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不能为了制造热闹的假象随意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合作,教师必须及时、恰当地把握好合作学习的时机,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  1.在大部分学生思维活跃时组织合作学习  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并且该问题的答案又是丰富多彩的,这时学生热情高涨,举手如林,个别的回答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表达欲望,这时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能最大

6、程度地满足学生的表达需要,而且能真正达到互通信息,共享成果的效果。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当认识了角的形状、特点及各部分的名称时,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说说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有角?孩子们充分发言,有的说教室的黑板上有角,门上有角,玻璃上有角、国旗上有角……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无不积极兴奋,当老师说“停”的时候,还有的学生意犹未尽,一副遗憾的样子,于是我趁机组织小组合作,“把你看到的、想到的,说给小组内其他同学听一听”,孩子们听后立即沉浸在畅所欲言的情境中,自己的想法在小组的合作中得到了分享,满足了全集同学的欲望,同时也了解到了生活中处处有角的问题。  2.在大部分学生思维受阻时

7、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在我们的课堂上有可能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大部分学生都懵了,只有极个别学生能想出答案来。这时一方面需要教师引导,另一方面就需要小组合作交流。  如四年级教材中“升和毫升”第一课时的内容:第一部分是比较两个明显能看出大小的杯子的容量大小,第二部分是比较不能明显看出大小的冷水壶的大小,第三部分是通过其中一个冷水壶的容量多少引出“容量单位”。教材中的问题是这样设计的:(1)看看两个茶杯,说说哪一个装的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