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洋泾浜英语”与“洋泾浜语言”.doc1

漫话“洋泾浜英语”与“洋泾浜语言”.doc1

ID:22074331

大小:40.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7

漫话“洋泾浜英语”与“洋泾浜语言”.doc1_第1页
漫话“洋泾浜英语”与“洋泾浜语言”.doc1_第2页
漫话“洋泾浜英语”与“洋泾浜语言”.doc1_第3页
漫话“洋泾浜英语”与“洋泾浜语言”.doc1_第4页
漫话“洋泾浜英语”与“洋泾浜语言”.doc1_第5页
资源描述:

《漫话“洋泾浜英语”与“洋泾浜语言”.doc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漫话“洋泾浜英语”和“洋泾浜语言”邢台学院吴士异(邢台学院,河北邢台054001)摘要:“洋泾浜英语”指上世纪中期,未受过正规教育的上海人说的蹩脚的英语。以后,人们又把一些英语词语用音译或音译加意译的方式转换成蹩脚汉语。这些词语虽然蹩脚,但却生动形象,在日常交流和文学作品中频繁使用,姑且把它们称作“洋泾浜汉语”。各国的语言文字都不同程度地融合进了一些外来语,成为“洋泾浜语言”。世界经济、政治和文化的融合,加速了语言文字的融合。这种现象是喜,是忧?我认为是忧喜参半。对此,我们的态度应该是“不求其纯正,但求其高雅”。关键词:洋泾浜英语洋泾浜汉语语言融合语言大同“洋泾浜”,原来是上海的一条河

2、浜,位于从前的公共租界和法租界之间,后来被填成一条马路,即今天的延安东路。所谓“洋泾浜英语”,意指那些没有受过正规英语教育的上海人说的蹩脚英语。他们往往习惯于用汉语思维的方式来说英语。“洋泾浜”的特点一是不讲语法,二是按汉字和英语中的词一一对应,转换成英语句子。因此就出现了“洋泾浜”式的英语(Chinglish)。Chinglish本身就是“洋泾浜英语”,它把ChineseEnglish缩写为Chnglish。以后人们都这样说,“Chinglish”居然约定俗成,成了“洋泾浜英语”的代名词。从传统的角度出发,一般人都强调使用较纯正的语言,但是由于特殊的历史和文化环境,在语言的发展变迁中

3、,各种语言中却逐渐出现了一些不规范的语言现象。在本世纪前半叶半殖民地民地的上海,与外国人接触的华人中间,洋泾浜英语曾经一度相当活跃。当时上海的“洋泾浜英语”,可以说是以随机而遇,随心所欲的方式产生,内部并没有严格的规范。它们往往因使用的场合不同而不同,因交流对象而异,以满足最低限度的交际需要。人们平时所指的“洋泾浜英语”,实际上应该叫做“洋泾浜汉语”更为确切。严格讲,真正的“洋泾浜英语”6指的是按照汉语语法生造出来的不规范的、蹩脚的英语,比如:接电话时问对方“Youiswhat”(你是什么),洋人不但懂,而且也不以为失礼;保姆哄孩子:“Babynocry,babycry,阿妈也cry”

4、(宝宝别哭,宝宝哭了,阿妈也要哭);“longtimenoseeyou.”(很久不见你了。);“giveyousomecollor”(给你点颜色看看);threepiecebook(三本书)等。由于当时“洋泾浜英语”在上海的广泛流行,也就逐渐演化出汉语中的“洋泾浜汉语”。“洋泾浜汉语”是指在汉语中使用的由英语翻译过来的,带有浓重上海地方口音的蹩脚汉语或“汉话”。“洋泾浜汉语”形成的原因之一,就是上海人喜欢对那些性格和行为不伦不类的人和蹩脚事物进行模仿。“洋泾浜”这个词本身就是中西合璧、不中不洋的代名词。在今天的上海,如果有人说你“洋泾浜兮兮”,那可绝对不是一句恭维话。“洋泾浜英语”最初

5、产生于缺乏文化素质的底层的社会,所以有时候也出现了一些令人啼笑皆非事情。有一位洋行老板让中国司机到大光明电影院买电影票。可是司机空手而归,并指手划脚地告诉老板:“Man mountain man sea,today no see,tomorrow see,tomorrow see,same see!”老板也懂一点汉语,但是听了之后,却百思不得其解。于是请教一个英国的“中国通”。这个“中国通”经过一番思考,终于找出了答。他告诉洋老板,这个司机说的是:“人山人海,今天看不成了,明天看吧,明天看,还是那个影片!”从历史上看,“洋泾浜英语”也曾在对外交往中起过一定的作用。一百多年前,上海开埠之

6、初,除了上过洋学校、留过洋的少数知识分子外,多数中国人都没有受过正规的英语教育。跟外国人打交道或为外国人办事的人,只能用“洋泾浜英语”作为交流工具。洋行里的杂役,饭店里的西崽,巡捕房里的巡捕,商店里的伙计,洋人家雇的仆人、保姆以至黄包车夫等等,大抵都会说几句“洋泾浜”,有的说得还非常流利。在一个单位或一个部门,都有一个“主事的人”,这个人有最后的发言权,在汉语中人们习惯上称此人为“老板”。英语中“老板”叫“boss”。一个国家元首的夫人被称作“第一夫人”,一个单位最首要的人物,自然要被称作“第一人”了,也就是“No.1”。上海人总是听外国人把老板称作“No.1”,就是在面对中国人说话时

7、也把“老板”叫做“No.1”。久而久之,有人在汉语的文字中就“No.1”音译成“拿摩瘟”。“拿摩瘟”在汉语中听起来总是有点“瘟神”6的味道。当时在上海工人们非常痛恨那些狐假虎威,为虎作伥,癞蛤蟆似的的工头,所以把工头统统称作“拿摩瘟”。“拿摩瘟”也就以“洋泾浜汉语”的身份进入了中华文学词库。按照这个套路,在对那些非常反感的人,不得不说一声“谢谢”时,自然就翻译成了“三克油,喂你妈去”。除此之外还有把“cement”翻译成“水门汀”,把经常以“I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