埤导线水泥碎石化工艺研究及思考

埤导线水泥碎石化工艺研究及思考

ID:22071467

大小:70.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0-27

埤导线水泥碎石化工艺研究及思考_第1页
埤导线水泥碎石化工艺研究及思考_第2页
埤导线水泥碎石化工艺研究及思考_第3页
埤导线水泥碎石化工艺研究及思考_第4页
埤导线水泥碎石化工艺研究及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埤导线水泥碎石化工艺研究及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埤导线水泥碎石化工艺研究及思考:本课题主要研究丹阳市埤导线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破碎处治技术,通过专用设备一次性破碎为咬合嵌挤碎块柔性结构,可充分利用旧路残余强度,碾压后可直接作为路面基层或底基层,同时,也间接地解决了移除碎块的环境污染问题,是目前最行之有效,最为直捷的解决反射裂纹的破碎技术,且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关键词:埤导线水泥碎石化    水泥混凝土路面碎石化是一种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破碎处治技术,是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大修或改造的重要手段。该技术是将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面板,通过专用设备一次性破碎为咬合嵌挤碎块柔性结构,可充分利用旧路残余强度,且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这种结构不仅具有一

2、定的承载力,而且具有有防止或限制反射裂缝发生、发展的作用,破碎后的粒径范围为2~40cm,力学模式趋向于级配碎石。本项目利用埤导线改造,通过碎石化技术,利用特殊机械将旧水泥混凝土板块破碎成较小的粒径(底部不超过37.5cm,中间不超过22.5cm,表面不超过7.5cm),碾压后可直接作为路面基层或底基层,同时,也间接地解决了移除碎块的环境污染问题,是目前最行之有效,最为直捷的解决反射裂纹的破碎技术。本文针对此课题展开科学研究,旨在为下次施工积累经验。  一、埤导线项目概况  X201埤导线为四级公路,本次设计段落起点位于建山镇  胡高公路平交处,终点位于其林电灌站平交处,全长3.3

3、23Km。经现场调查,全段为水泥砼路面,目前路面出现了板块断裂、唧泥、错台、角隅断裂等病害。该路段路况日益恶化,服务水平下降,根据《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073.1—2001)中的要关规定,本项目小组认为必须尽快对上述段落进行大修改造。  二、埤导线老路病害调查:  2.1原路面设计情况  K0000—K3322.759段为水泥混凝土路面,全长3.323Km。路基宽6.5Ccm,路基横断面形式为:2×0.5m土路肩5.5m行车道。路面结构为18cm水泥砼板11cm二灰石15cm石灰土。  2.2路面取芯情况  采用钻孔取芯观察,选取具有代表性的7处。每处的取芯情况

4、分别汇总如表3-1。    路面取芯状况一览表表2-1  序号道路  名称位置桩号路面类型层面厚度(cm)基层厚度  (cm)状况描述  1埤导线左K2700水泥18.011.0面层侧面孔洞较多,基层成型较好  2右K1900水泥17.511.5面怪芯样裂开,基层松散不成型  本次路面芯样代表目前路面结构层的状况,经认真分析芯样情况,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面层芯样基本完整,但厚度不足,表明面层整体情况较差;  2)本次改造路段范围内的基层均为单级配二灰石,基本松散不成型。  2.3路基、路面状况调查  2011年4月中旬,本项目小组进行现场会面调查,通过全线的路况调查发现,水泥

5、路面的病害主要有纵横斜裂缝、交叉断裂、角隅断裂、唧泥、接缝碎裂、错台、填缝料损失、修补损坏等。  2.4、交通量调查  埤导线年平均日交通量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  2.5路面现状评价  2.5.1水泥路面破损分级标准  路面破损分断裂类、竖向位移类、接缝类、表层类等四种类型。  2.5.2水泥路面破损状况评价标准  本项目水泥路面采用路面状况指数(PCI)和断板率(DBL)两项指标评定路面破损状况。  主要结论:埤导线(K0000—K33.22.759)水泥砼段路面破损等级差,路面断板率高,破坏十分严重,根据《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073-2-2001)中相关规

6、定。该路段需要进行大修补强措施。  三、埤导线老路病害原因分析及修补对策:  3.1水泥路面  通过老路面芯样情况及路面破损状况,总结出各种病害产生的原因如下:  3.1.1裂缝  [病害产生原因]  1)水泥混凝土板的厚度与强度不足;  2)二灰碎石基层不成型,强度差;  3)二灰石基层水稳定性差;  4)路基或基层不均匀沉降,反射裂缝。  3.1.2板角损坏  [病害产生原因]  1)混凝土板浇筑时,模板四角周边漏振或振捣不实;  2)二灰碎石基层强度和稳定性没有达到设计要求,在  外荷载作用下变形过大;  3)过早拆除中面模板,角隅受损伤;  4)开放交通过早,强度未达到设计

7、标号;  5)昼夜温差过大,板角翘曲应力过大;  6.1.3沉降  [病害产生原因]  1)地基、路基和基层的压实度不好;  2)路基和基层的含水量过高;  3)基层与路基材料中细颗粒含量或地基中膨胀土含量  高;  4)附近的地下水位高。  3.2改造思路:  结合本项目各段道路的目前现状,在施工图考虑时建议遵循以下原则:  1)适时修复病害,恢复原路技术标准;  2)因地制宜、可操作性强,符合当地筑路材料供应状  况;  3)维持现有道路横断面不变。  3.3大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