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058499
大小:5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6
《浅谈地方高等医学院校青年教师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地方高等医学院校青年教师的培养摘要:青年教师占地方高等医学院校师资的较大比重,他们往往存在育人意识薄弱、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学能力欠缺、科研能力薄弱和经济及社会地位较低等问题。要培养素质良好、结构合理、队伍稳定的青年教师队伍,就需提高人文素质,培育良好师德师风;加强校本培养,鼓励学历提高;结合学科建设,培育青年教师学术团队。 关键词:地方高等医学院校青年教师培养措施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既是一所大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特征,又是确保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所在。青年教师是高校的生力军,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在我国
2、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得到快速发展的地方高校,在办学规模扩张的同时其师资队伍通过补充和引进,接纳了数量庞大的青年教师,构成了以青年教师为主体的中低职称教师底部沉重的师资队伍结构。[1]高等医学院校作为医学高级人才培养基地,其教师,尤其占较大比重的青年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培养质量。因此,地方高等医学院校青年教师的培养成为值得我们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地方医学院校青年教师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育人意识薄弱。 地方医学院校青年教师大多直接从毕业院校来到工作岗位,尚未形成明确的角色意识和规范行为,对教师岗位
3、的热爱度和忠实度尚不足,对教师职业既要教书,又要育人的高标准要求难以适应。高校现行的对教师的各种考核机制使得他们更“重业务轻育人”,其关注点多集中在自身学历提高、及科研项目的申报上,而对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教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学科专业,实现“医者仁心”等方面较少涉及。 (二)青年教师队伍不稳定。 面对市场经济的冲击、社会生活的多元化和经济成分的多样化,经济收入较低的青年教师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影响。经济发达地区能为医学及其相关专业的从业者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和较为优厚的经济报酬,因此优秀青年教师常通过考研或其他方式流向条件
4、好、待遇优厚的发达地区。尤其对于地方高校来说,这种情况更为普遍。但过于频繁的人才流动不仅会打乱学校的管理秩序,破坏刚刚建立起来的合理的师资队伍,而且会严重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加大地方高校与发达地区教育质量的差距。[2] (三)教学能力有所欠缺。 地方医学院校青年教师大部分毕业于医科院校,他们对医学基础课程及临床专业的基本知识有所掌握,但大多不十分深刻和系统,并缺乏系统而科学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技能培训。而一些高校由于近几年不断扩招,师生比例不足,新教师在经过短时间的培训后就走上了讲台,承担大量教学任务。繁重的教学任务使得他们无
5、力进行必要的教学方法的探索和专业知识更新,在授课时唯恐讲错,不敢脱离教材,教学方法单一,师生交流少,教学效果难以达到,教学质量也就难以提高。[3-4]还有部分非医科院校毕业的青年教师虽然教育理论和教学技能掌握较好,但缺乏医学方面相关知识,在授课过程中难以联系医学实际适当举例说明,使得学生对该门课程在医学临床中的作用认识不明确,容易缺乏相应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科研能力薄弱。 不可否认,高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学科性质和水平对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有较大影响。地方医学院校从科研课题的级别、数量及受资助的力度各方面来说都处于劣势
6、。加上青年教师得到各种进修和培训的机会较少,对学科前沿和进展的把握度不足,申报课题的难度则显得更大。即使申请到了项目,由于受科研条件和个人科研基础等限制,完成课题也同样很难,这进一步影响了青年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 (五)经济及社会地位较低。 青年教师在工资、住房、福利待遇方面都明显低于资历老的教师,而政府和学校的资助大多针对专家、学者,加之科研经费匮乏、家庭生活压力,青年教师的经济负担更加沉重。在学缘结构和亲缘关系复杂的地方高校,学术关系X络是青年教师的发展平台,较于资历老的教师,青年教师融入学科学术圈和学术团队需要更大
7、的努力,即使融入了,其影响力也是微乎其微,社会地位难以提高。[5]在经济和社会地位低下的双重压力下,部分青年教师不得不转向校外寻求资源和发展空间,难以有更多的精力投入教学科研中。 二、地方医学院校青年教师培养的基本措施 (一)提高人文素质,培育良好师德师风。 医学具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两种性质,医学人才的知识技能结构应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有机结合的知识技能体系。教师是教学的主体,青年教师的人文素质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素质教育的情况。医学院校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医学工必须接受相应的职业道德教育。因此,学校应重视加强教师的人文素质修
8、养,医学院校的青年教师更应积极拓宽人文知识面,用科学、人道的态度对待人、生命、自然和环境,养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品质,既能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又能教会学生正确处世,真正地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6]。 (二)加强校本培养,鼓励学历提高。 受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