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扬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ID:22039998

大小:715.00 KB

页数:89页

时间:2018-10-22

扬州市教育局教研室_第1页
扬州市教育局教研室_第2页
扬州市教育局教研室_第3页
扬州市教育局教研室_第4页
扬州市教育局教研室_第5页
资源描述:

《扬州市教育局教研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扬州市教育局教研室杨志才Tel:0514-7361136(O)yzlishi110@tom.com依据考纲回归教材巩固基础拓展能力—浅谈高三历史新一轮复习《孙子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一)认真研究《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二)准确把握2006年历史命题趋势(三)目前历史学习的基本状况(三)进一步加强教学研究工作(四)进一步加强学科能力训练(一)认真研究《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今年我省历史高考有两个指导性文件:一个是国家教育部高考命题中心发布的《考试大纲》,一个是省教育厅发布的《考试说明》。这两个文件,我们都应该认真加以研究,切实把握其精神实质,用以

2、指导我市新一轮历史复习工作。先说《考试大纲》。与2005年《考试大纲》相比,在考试内容方面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变化:那就是在中国近现代史的抗日战争时期,增加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抗日初期的正面战场”、“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删去了“国民党政策转向反动”、“正面战场形势的恶化”、“一党专政和官僚资本的膨胀”。《考试大纲》对于考试内容的一增一删,可折射出三方面的信息,一是国家考试命题中心对于抗日战争考点的关注,二是现代史学研究成果对于中学历史教学包括高考的影响,三是对于历史研究的实事求是态度的倡导。中国现代史学会会长郭德宏教授在《历史教学》2005年第11期上,发表

3、了《论抗日战争史研究中的若干重大问题》一文。文中对于抗日战争史研究中的若干重大问题发表了许多新的意见,集中起来就是如何全面客观地评价包括国民党、国民政府和正面战场以及全体中国人的抗战,体现了现代史学实事求是的精神。这是我们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关注的。如,抗日战争的两个战场问题。应该说,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共同构成了一个统一的中国战场,都是中国战场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都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又如,抗日战争中的国共关系问题。从1939年开始,国民党虽然加强了其反共的方面,接连发动了晋西事变、皖南事变等一系列严重的摩擦事件,但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民

4、族统一战线始终没有破裂。这就说明,国共两党之间的合作还是主要的,国民党的反共是有限度的。另一方面,在1939年开始,国民党虽然加强了反共的方面,但抗日还是比较积极的。仅以1938-1940年底为例,国民党军队共毙俘日军263251人,同时也付出了1019911人的重大伤亡。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师级以上的高级将领有73人为国捐躯,最为著名的是在枣宜会战中与敌奋战九天九夜而壮烈牺牲的张自忠将军。应该说,在抗日战争中,国民党爱国官兵是做出了重要贡献的。这些观点和现行教材之间还有一些距离,但在教学的过程中,可有机地加以引入,以拓展历史学习的多维思维,同时也为了张扬实

5、事求是的学风。简述抗战初期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的形成过程。试结合国际国内因素分析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敌后战场巩固和发展的原因。过程:193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洛川会议,制定了人民战争路线,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原因:发动百团大战;领导敌后游击战争;制定“三三制”原则,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开展整风运动;中共以斗争求团结,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坚持抗战;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材料一:1937年初,中国近代著名军事家蒋方震(国民党陆军上将)在谈到中国能否打过日本的问题时指出“……中国有地

6、大与人众的两个优越条件,不战则已,战即不能不动用拖的哲学,拖到东西战争合流,我国转弱为强,把敌人拖垮而后矣。”材料二:1937年8月18日,即“八一三”事变后的第五天,国民党高级将领陈诚(国民党陆军上将,蒋介石的亲信之一)在南京研究抗战策略的时候,提出“我国军事落后且未有充分作战准备,不宜实施迅速决战之战略,但因我国国土广大、人口众多、经济资源散在各地,具有长期作战之条件。故我国对倭作战之最高指导方针,不能不根据优劣相反的客观条件,实施持久消耗战略。在此项大方针下,国军作战之具体运用可分为三期:第一期为持久抵抗时期,第二期为敌我对峙时期,预定之第三期,为我总反攻时

7、期,在抗战第一时期,国军……消耗敌人战力,保存我军主动,借以空间换时间,扩大战场,分散敌军兵力,以求达成提早阻止敌人前进,乃建立长期抗战的目的。”——《民国高级将领列传》综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①阅读材料1和材料2,指出蒋方震和陈诚在抗战的基本策略上有何相同之处?其共同的依据是什么?②结合当时的国际形势分析蒋方震提出的抗战“要拖到东西战争合流,我国转弱为强”是否可能实现?为什么?③依据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国民政府在抗战初期是如何“消耗敌人战力”的?④蒋方震和陈诚的主张有合理之处,但均未找到中国抗战胜利的根本出路,结合材料分析:他们认为取得抗战胜利的途径各是什么?

8、其共同的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