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教学设计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教学设计

ID:2202920

大小:2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1-15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教学设计_第1页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教学设计_第2页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教学设计_第3页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教学设计_第4页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教学设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教学设计12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经历探究、猜想、验证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3已知底边及底边上的高,能应用尺规作出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过程与方法】在探究过程中,增强协作交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证明意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及价值观】1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2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重点难点【重点】写出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其逆命题【难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应用上的区别和各自的应用教学过程一、创设

2、情境,导入新知师:上节我们共同探讨了轴对称图形,知道现实生活中由于有轴对称图形,而使得世界非常美丽那么大家想一想,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呢?生: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师:什么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呢?学生思考抢答生:经过线段的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又叫做线段的中垂线师:很好!这节我们继续学习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有关内容(板书题)二、共同探究,获取新知教师引导学生作图:作已知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学生讨论作法教师总结作法1分别以点A和B为圆心,以大于AB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

3、点和D2作直线D直线D就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学生作图师:你能说明为什么这样作出的直线D就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吗?学生交流讨论师:因为直线D与线段AB的交点就是AB的中点,所以我们也可以用这种方法作线段的中点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线段两端距离相等怎样证明这个结论呢?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参与师:这个命题的条是什么?生:一个点是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师:结论呢?生:这个点与线段两端距离相等师:请同学们写出已知、求证,并证明教师找一名学生板演,其余同学在下面做,然后集体订正已知:如图,直线N经过线段AB的中点,且N⊥AB,P是N上任意一点求证:PA=PB证明:∵N⊥AB(已知)∴∠AP=∠BP=9

4、0°(垂直定义)在△AP与△BP中,∵∴△AP≌△BP(SAS)∴PA=PB(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三、合作交流,深化理解师:你能写出上面定理的逆命题吗?生: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师:它是真命题吗?学生思考生:是师:你能证明这个定理吗?学生思考证明,教师找学生板演,集体纠正四、乘胜追击,学以致用教师出示本第123页例题【例】 已知:如图所示,△AB的边AB、A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点P求证:点P在B的垂直平分线上学生讨论证明方法,并板演,然后集体证正证明:连接PA、PB、P∵点P在AB、A的垂直平分线上∴PA=PB,PA=P,∴PB=P,∴点P在B的垂直平分

5、线上师: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生: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这点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师:很好!这个结论很有用,请大家记一下学生熟记五、迁移巩固,解决问题1教材该节练习的第1题,学生口述作法,独立完成作AB的垂直平分线,这条线与直线l的交点即为要确定的停靠站的位置2教材该节练习的第2题,学生小组合作,集体纠正、D两点的位置可分为两点在线段AB同侧、一点在AB外一点在AB上、两点在AB异侧三种情况下面就第一种情况进行证明,其余两种情况下的证明与此类似(1)证明:∵、D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的两点,∴A=B,DA=DB(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线段两端距离相等)∴△AB、△ABD是

6、等腰三角形(2)∵A=B,DA=DB,(已证)D=D,(公共边)∴△AD≌△BD(SSS)∴∠AD=∠BD(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六、堂小结师:今天你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生: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师:你能叙述它们的内容吗?生甲: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生乙:与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师:你还有哪些疑问?学生提问,教师解答教学反思本节先复习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概念,然后用尺规作图画出垂直平分线,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用这种方法画出的就是垂直平分线,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由垂直平分线的作图过程可得到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随后我带领学生对

7、这个定理进行了严格的证明,让学生自己思考怎么写已知、求证然后让学生说出这个命题的逆命题,并证明它是真命题,并把这个命题作为定理熟记,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培养了学生求真务实的精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