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上》(语法六)10

《古代汉语上》(语法六)10

ID:22027238

大小:840.00 KB

页数:55页

时间:2018-10-21

《古代汉语上》(语法六)10_第1页
《古代汉语上》(语法六)10_第2页
《古代汉语上》(语法六)10_第3页
《古代汉语上》(语法六)10_第4页
《古代汉语上》(语法六)10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上》(语法六)10》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古代汉语主讲教师:徐志奇六.代词□代词的分类□指示代词□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无定代词□辅助性代词1.代词的分类古代汉语代词可分如下五类:指示代词:⑴此、之、是、斯、兹、然、尔、若⑵其、彼、夫⑶焉、诸人称代词:⑴我、吾、予(余)、朕、卬⑵女(汝)、尔、若、乃、而⑶其、之、彼、厥疑问代词:⑴谁、孰⑵何、胡、奚、曷⑶安、恶、焉无定代词:或、莫、他辅助性代词:者、所2.指示代词1)近指代词:有“此、之、是、斯、兹、然、尔、若”。除“然、尔、若”略等于现代汉语的“如此”、“这样”之外,其他都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这(些、个、种……)”。“是、此、斯

2、”可作主语、宾语或定语,“之、兹”常作宾语和定语。例如:异哉!之歌者非常人也。(吕氏春秋·举难)易王母,文侯夫人也,与苏秦私通,燕王知之。(史记·苏秦列传)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论语·子罕)其若是,孰能御之?(孟子·梁惠王上)斯言之玷,不可为也。(诗·大雅·抑)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若”只作定语,“然”只作谓语,“尔”既可作谓语也可作状语和宾语。例如: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论语·宪问)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孟子·告子)汝乃我家出,亦敢尔邪?(后汉书·邓禹列传)若阙地及泉,隧而

3、相见,其谁曰不然?”(左传·隐公元年)2)远指代词:有“其、彼、夫”,相当于现代汉语中“那(个、些、种……)”,指人或事物。“彼、夫”可以作主语、宾语和定语。例如: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孟子·公孙丑下)挹彼注兹。(诗·大雅·泂酌)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左传·襄公三十一年)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论语·微子)“其”一般只作定语。例如: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孟子·梁惠王上)今欲举大事,将非其人不可。(史记·项羽本纪)藏之名山,传之其人。(史记·太史公自序)3.人称代词1)第一人称代

4、词:有“我、吾、予(余)、朕、卬”等。“我、吾”单复数无别,其他只表单数。一般都能作主语、宾语和定语。例如:他日我曰:“子为郑国,我为吾家,以庇焉,其可也。(左传·襄公三十一年)齐师伐我。(左传·庄公十年)(郤克)曰:“余病矣!”(左传·成公二年)居,予语汝。(庄子·达生)命汝作纳言,夙夜出纳朕命。(尚书·舜典)朕皇考曰伯庸。(屈原《离骚》)人涉,卬否,卬须我友。(诗·邶风·匏有苦叶)不卬自恤。(尚书·大诰)2)第二人称代词:有“女(汝)、尔、若、乃、而”等。“女(汝)、尔”单复数无别,其他只表单数。“女(汝)、尔、若”可以充当主语、

5、宾语或定语。例如: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左传·僖公四年)尔不从誓言,予则孥戮汝,罔有攸赦。(尚书·汤诰)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诗·卫风·氓)若为庸耕,何富贵也?(史记·陈涉世家)“而、乃”多作定语,少数作主语,一般不作宾语。例如:汉王辍食吐哺骂曰:“竖儒几败而公事!”(史记·留侯世家)必欲烹乃翁,幸分我一杯羹。(汉书·项羽传)朕心朕德,惟乃知。(尚书·康诰)3)第三人称代词:有“其、之、彼、厥”。“其、厥、之”单复数无别,“彼”只表单数。“彼”可作主语或宾语,极少作定语;“之”一般作宾语,“其”和“厥”一般作定语,少有例外

6、。例如: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左传·庄公十年)爱公叔段,欲立之。(左传·隐公元年)他日,吾见蔑之面而已,今吾见其心矣。(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今惟民不静,未戾厥心。(尚书·康诰)故兴师遣将,以征厥罪。(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彼不能收用彼众,是故亡;我能收用我众,以此攻战于天下。(墨子·非攻中)3)兼词:一个词兼有两个词性,具有两个词的意义,称为兼词。古汉语有“焉”和“诸”两个常见兼词。“焉”用在句末,是指示代词兼语气词,常指代与人或事物有关的处所范围,相当于“于之”、“于是”,有时相当于“之”。例如:真定,厉王母之家在焉。(史记·淮南

7、衡山列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人主以一国目视,故视莫明焉;以一国耳听,故听莫聪焉。(韩非子·定法)吾闻子之剑利剑也,子以示我,吾将观焉。(公羊传·宣公六年)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左传·僖公四年)“诸”在句末是“之乎”的合音,是指示代词兼语气词;在句中是“之于”的合音,是代词兼介词。例如:冉有问曰:“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论语·先进)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孟子·梁惠王下)君其问诸水滨。(左传·僖公四年)段入于鄢。公伐诸鄢。(左传·隐公元年)※羿犹不悛,将归自田,家众杀而烹之,以食其子

8、,其子不忍食诸,死于穷门。(左传·襄公四年)“其”作定语,作用相当于“彼+连词‘之’”。“其”在句中放在动词前时,是构成偏正结构,隐含的“之”取消了句子的独立性,它象在作主语,实为定语。例如: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