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020264
大小:59.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6
《浅析公路隧道大变形的施工处治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公路隧道大变形的施工处治技术:本文利用国内外已有成果,结合某隧道实体工程,研究分析了软弱围岩隧道大变形施工处治技术,归纳出了其围岩大变形的破坏特征,分析了其大变形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合理的施工方法和处治措施,可供软弱围岩隧道施工参考。 关键词:隧道软弱围岩,变形监控量测及处治 Abstract:thispaperuseathomeandabroad,results,ationtreatmenttechnology,summarizedthelargedeformationofitssurroundingrockthefailurecharact
2、eristics,analysesthecausesofthelargedeformation,andputforethodandtreatmentmeasuresforationmonitoringandtreatment :U455:A: 随着我国基础建设事业的高速发展和西部大开发的进一步推进,交通工程(特别是地下工程)迅猛发展,其中大量的长大、深埋隧道工程纷纷上马,穿越高地应力区以及遇到软弱围岩体,常导致软弱围岩大变形等相关地质灾害。本文将结合某实体工程,对软弱围岩隧道大变形施工处治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以便为今后软弱围岩隧道大变形
3、的处治提供新的技术资料。 一、工程概况 本文隧道起讫里程为D2K23+739~D2Κ24+812,全长1073m,为单线公路隧道。全隧道采用带仰拱的曲墙复合式衬砌、喷锚支护。隧道地层主要以变质砂岩夹板、泥岩为主,具有薄层状夹中厚层、节理裂隙极发育、岩质软、层间结合差、易剥落掉块、局部夹有破碎夹层等特点。 二、围岩变形破坏特征与原因 该隧道围岩变形破坏主要有以下特征: (1)围岩变形量大 Ⅴ级变质砂岩夹板岩施工过程中30d水平收敛总量为300~400mm,拱顶下沉总值为150~200mm。V级炭质片岩个别地段碳质含量高、地下水丰富,变形远远
4、超出正常水平,局部水平收敛变形总量达1260mm。 (2)变形快且变形速率高 隧道开挖后,围岩正常日水平收敛达30~50mm。一般随隧道的掘进,变形也随之加快,局部10d水平收敛超过920mm,20d累计变形量超过1560m,累计变彤达2250mm。 (3)变形持续时间长 围岩变形持续时间较长,一旦开挖后形成临空面,变形往往达数月不止,个别地段二次衬砌施工之后依然存在变形。 (4)变形分布不均匀和不对称 隧道普遍存在左右侧变形不均匀和不对称现象,初期支护完成后不同段落左右侧变形量不同。前期水平收敛的速度和累计变形值均明显大于拱顶下沉。后期
5、出现拱顶下沉明显增大现象,下沉达500~600mm,每天达20~30mm。 (5)蠕变加突变 初期支护封闭后,开始虽然变形较为平稳缓慢,但由于各后续工序对围岩的扰动加速了围岩的变形,如爆破震动、中台阶及下台阶落底、仰拱开挖时岩体产生突变,造成初期支护突然失稳,发生垮塌。 (6)围岩遇水软化,变肜加剧 碳质片岩遇水软化,施工时呈泥浆状,强度极低,且有地下水渗流处变形较大。其原因主要是:碳质片岩具有变形长时间发展的流变性质,抗剪强度低且对震动影响很敏感;在区域地质构造作用下,地层强烈扭曲揉皱,产生大量密集的节理和顺层摩擦镜面,岩体的整体性遭到严重
6、破坏;根据测试及分析,最大主应力σ1基本上沿铅垂方向,σ2和σ3为近水平应力,隧道洞身最大水平主应力为17MPa,隧道横截面内的最大初始应力σmax约为15.93MPa;根据国标《GB5021-94工程岩体分级标准》,该区属极高应力区;加上围岩顺层偏压、局部围岩节理裂隙切割破碎等因素,最终引发隧道支护变形、侵限、掉块、坍塌及开裂等严重大变形现象,并且变形分布不均、不对称。 三、施工方法 通过对大变形的特征和原因的研究分析,最后确定的施工方法为: (1)隧道大变形段施工中严格遵循“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早封闭、快衬砌、勤量测”的原则。
7、 (2)Ⅳ、Ⅴ级围岩碳质片岩小范围分布段落,变形控制采用超短三台阶法施工,二次衬砌距掌子面距离严格控制在35m范围内。 (3)V级围岩碳质片岩大范围分布段落,大变形控制采用上、中台阶加临时仰拱的方法。 (4)在充分考虑碳质片岩变形特性的基础上,尤其应重视快速封闭成环、衬砌紧跟的思路,这是控制碳质片岩大变形的根本。 (5)具体施工时还应按照“石变我变”的思路,动态调整施工方法。 四、实际施工中开挖采用三台阶法施工,加密小导管超前支护。具体施工措施如下: (1)适度的变形 隧道地质构造及碳质片岩的岩性决定了初期支护的变形必然性。施工中必须遵循
8、“先放后抗”的原则,根据监控量测资料,分析二次衬砌施作前的变形总量,加上一定的富余量作为变形预留量,控制初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