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湘西到北京――《从文自传》中的生命意识探讨

从湘西到北京――《从文自传》中的生命意识探讨

ID:22006179

大小:4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6

从湘西到北京――《从文自传》中的生命意识探讨_第1页
从湘西到北京――《从文自传》中的生命意识探讨_第2页
从湘西到北京――《从文自传》中的生命意识探讨_第3页
从湘西到北京――《从文自传》中的生命意识探讨_第4页
从湘西到北京――《从文自传》中的生命意识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湘西到北京――《从文自传》中的生命意识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从湘西到北京――《从文自传》中的生命意识探讨04级汉语言文学何国维目前诸种对沈从文的研究,主要以沈作品中蕴含的生命意识、人性为切入点,来体会、再现他的湘西世界。记录了沈从文人生前二十年经历的《从文自传》(以下简称《自传》)可成为考察沈创作思想根源的好资料。学生认为贯穿于沈创作中的“乡下人”式的生命意识形成于(退一步来说,也是主要形成于)《自传》所含括的时期――虽然沈从文多年后才提出“乡下人”概念――包括从其军人家庭的出生,到幼时顽童式的逃学,再到湘西十三县的军旅生涯经历的种种。《从文自传》从沈从文出生的地方写起,一直写到他进入北京,刚好是对比

2、强烈的两个点。一边是纯朴自然的湘西,赋予他基本为人的感情与理性,教他初懂生命意义,由此引发他对本来生命样式的怀疑;一边是当时正逐步现代化的北京,思潮涌动,沈试图于此寻找生命的合理形式和意义。两个地方所代表的意义,在对比中折射出沈独特的生命意识。《自传》相较沈其他的作品,更能体现沈成长历程的苦涩真味。以此我们更好的洞悉沈“乡下人”生命意识的缘由。这便是学生撰写本文的用意。顽童时代的启蒙教育在《自传》第一节,沈介绍了他“所生长的地方”。其笔下的故乡凤凰原名“镇筸”(民国后改称凤凰县),是个“地方居民不过五六千,驻防各处的正规兵士却有七千”的“苗蛮

3、”之地,山头有七千多座碉堡。19世纪末20世纪初,凤凰的社会文明还没开化,社会面貌基本还是一种自然蒙昧的状态。当地的人情风俗、思想观念都浑然保存着古老样式。历史的强力血腥和现实自然人性和谐地结合着。在这里人神共乐,人性与神性浑然一体,呈现出古老的湘楚文化特征。历史的血腥、现实生活的自然和谐,独特的人文地理历史环境,加上中国近现代社会变革的影响,成为沈从文性格感情、人生价值观念的沉重历史背景。按照《自传》的介绍,沈的祖父沈宏富是参加过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骁将,沈的父亲也是个军人,虽不如祖父一辈荣耀,但这样的家庭背景反映在沈从文身上便是自小对

4、军人的崇拜和一身果敢,不气馁的勇气。“即或我爸爸希望做一将军终生也做不到,但他把祖父那一份过去光荣,用许多甜甜的故事输入到这荒唐顽皮的小脑子里后,却料想不到,发生很大的影响。”“可是爸爸给我的教育,却对于我此后生活的转变,以及在那个不利于我读书的生活中支持,真有很大的益处。体魄不甚健实的我,全得爸爸给我那分启发,使我在任何困难情形中总不气馁,任何得意生活中总不自骄。比给我任何数目的财产,还似乎更贵重难得。”学生认为,日后沈的人生转折就得益于此。沈幼时染上了逃学、撒谎甚至赌博的恶习,后来又参加了当地的“土著部队”6,过的是杀人清乡的生活。然而,

5、在逃学、军旅过程中,无论生活多么的堕落,环境如何的恶劣,沈并没忘记他将军家庭出身给他的荣耀感,抱着“将来做大事”的信念,绝不服从目前生活对他的安排,紧紧抓住了生活里为数不多的机会逐渐地释放生命热能,初步完成了他为人性格、生活态度的塑造。军人的生活态度深深的影响了沈。在沈看来,生命是一场强力博弈,唯有军人式的果敢和坚持,才有机会迎来生命之花的绽放。正是这一份从血缘处继承下来的果敢和坚持,使得沈在日后无论如何的艰难、如何的挫折情况下,都没放弃对生活的执着追求。受沈从文的感染,他笔下的许多人物似乎得了同样的果敢和坚持,如《大小阮》中的小阮、《虎雏》

6、里的虎雏、《过岭者》的无名士卒……他们以军人的生活态度,凭借那份果敢与坚持,承担命运的摊派,演绎不同的生命样式。沈从文六岁就开始入读私塾。然而私塾、小学的见闻更丰富沈的视野,雕琢他的品性。在《自传》中沈毫不掩饰他逃学、撒谎的恶习,也自嘲“玩劣”。沈认为二十岁后“不安于当前事务,却倾心于现世光色,对于一切成例与观念皆十分怀疑,却常常为人生远景而凝眸,这分性格的形成,便应当溯源于小时在私塾中的逃学习惯。”河街的一切人事见闻,在沈看来不仅仅是他们的汗流和叹息,更是使他明白了许多事情的知识,因为在这如诗如画的风景里游走的作者不仅是调皮、不拘常理的顽童

7、,也是满腹心事的少年。此时的沈学会了初步的人生思考。于是小小年纪的沈“有时便有点发愁”,想“用这个方面得到的知识证明那方面的疑问”。这就是沈独立思考和自由向往的发端。1980年,沈回答美国学者金介甫“您为什么1922年来北京?”的疑问时说“我想独立”。[1]沈的一生极力挣脱权力、宗派的束缚,多次拒绝身边朋友邀他加入某些社团、组织、派别――“京派文学”的形成也非沈从文的本意,只是评论者加诸其身的“头衔”。虽然如此,沈作为“京派文学”重镇,提出文学远离商业和政治的文学观,显示出别样的个性和取向,其中因由于此便有了最好的答案。这种对自由的追求,为他

8、后来反感于城市文明所谓道德播下了种子。在沈看来,感情的自然、自由发展属于人的天性,如果对其进行压制、约束,结果只能是人性的萎缩,缺少人类生命所必须的张力。有关这点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