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阅读指导--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用法

高考文言文阅读指导--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用法

ID:22000846

大小:2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6

高考文言文阅读指导--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用法_第1页
高考文言文阅读指导--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用法_第2页
高考文言文阅读指导--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用法_第3页
高考文言文阅读指导--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用法_第4页
高考文言文阅读指导--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用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文言文阅读指导--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用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考文言文阅读指导--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本考点要求考生能在阅读材料中,根据具体的语境,分析虚词的用法。考纲要求我们掌握以下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然、若、所、为焉、也、以、矣、因、于、与、则、者、之  关于这20个文言虚词,同学们复习时首先应重新翻翻教材,看看课本上是怎样归纳的每个字的用法,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个知识网,再用到具体文章中去,就容易多了。也有不少文言虚词是集实词与虚词于一身的,翻译时一定要分清词性,如:“之”、“其”、“以”、“为”等都具有实、虚两种词性。  文言虚词与实词一样,也有个古今异同的问题。

2、有的文言虚词沿用下来,古今用法差异不大,如:“以为”(作认为讲时)。也有的就完全不同了,如“所以”,今义表结果,古义表原因、凭借。再有象“虽”,做“虽然”讲时,古今相同,表转折;做“即便”讲时,今天就无此义了。  另外,文言虚词有单音虚词和复音虚词,当然是以单音虚词为主,不要随便把两个虚词看成是一个词,如:其实、可以、于是等。复音虚词一定要积累,因为如果一点不了解,固定的词拆开后,就不好翻译了(要注意课本上的几篇关于虚词的知识短文)。高考试题分析:1.(2002全国高考全国卷12题)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

3、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杀我立尽今以钟磐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B.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C.既出塞,出东道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D.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分析】:答案为A。这道题采用给出四组8个例句,每组内部两两比较、考查异同的方法。设置这道题是为了考查考生对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用法的辨析能力。为了降低难度,同时也想把考生在中学学过的既有知识与现在需要解答的新问题串连起来,在用来比较的8个例句中,除原文外,其余4个均选自中学课本。选择课本用例时甚至考虑到句式上的完全相同,这样做更便于

4、考查考生对于知识进行迁移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A项中的两个“以”字,从词性来看均为介词,从语法意义上看前者表示领率,后者表示工具,因而两者是不相同的。“今以钟磬置水中”一句,出自苏轼的《石钟山记》,不仅是传世名篇,而且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是要求背诵的课文,中学生是十分熟悉的,不会有什么难度。B项中后一句出自课文《陈涉世家》,也是司马迁的文章。这组中进行比较的两个“会”字是常用的文言副词,其意义“正好、恰巧”也是常用的义项,两句中的“会”字意义与用法均相同。C项中“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句,出自贾谊《过秦论》,也是中学生十分熟悉的课文。其中的

5、“既”字表示“已经”、“……之后”是副词“既”的常见用法。而《李将军列传》中“既出塞,出东道”的“既”字也正是这种用法。可见两句中的“既”字意义用法均相同。D项中的“事无大小,悉以咨之”一句,出自诸葛亮的《出师表》,这篇文章流传极广,各种版本的中学课本多选作课文。“事无大小”与阅读材料中的“无老壮皆为垂涕”一句,两个“无”字均表示“无论、不论”的意思,是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的说法意义。这两个“无”字也是相同的。据题目的要求,A项为正确选项。2.(2002全国高考北京卷9题)下列各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过于荆

6、,至江上。苛政猛于虎也。B.曰:“吾知所之矣。”因如吴。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C.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宋何罪之有?D.知不以利为利矣。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分析】:答案为B。本题考查古汉语虚词,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B,B组两句中的“因”都是副词,都作“于是、就”讲。A中“过于荆”的“于”是介词,作“从”讲;“苛政猛于虎也”的“于”也是介词,但用在形容词“猛”之后的“于”作“比”讲。C中“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中的“之”是助词,用在主谓句“有道者所以异乎俗”之间,取消该句的独立性。“宋何罪之

7、有”中的“之”也是助词,用来前置宾语“何罪”。D中“知不以利为利矣”的“以”是介词,作“把、拿、用”讲。“以趋于亡”中的“以”是连词,相当于“而”。3.(2001全国高考全国卷13题)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B.遣使约降于燕故内惑于郑袖C.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D.五千人因衔枚击之相如因持璧却立【分析】:答案为B。A项中的两个“以”字,均为连词,都表示后一动作为前一动作的目的,可译为“来、用来”。意义与用法是相同的。其中“缓攻即墨”的目的在“待其事”

8、;后一句选自龚自珍的《病梅馆记》,“穷予生之光阴”的目的在“疗梅”,两个“以”字均表示目的。如张溥的《五人墓碑记》:“敛资财以送其行。”B项中的两个“于”字,从词性上看均为介词,但表达的意义却不同。“于”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