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白菜形态学性状及其根肿病抗性鉴定

普通白菜形态学性状及其根肿病抗性鉴定

ID:22000287

大小:5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6

普通白菜形态学性状及其根肿病抗性鉴定_第1页
普通白菜形态学性状及其根肿病抗性鉴定_第2页
普通白菜形态学性状及其根肿病抗性鉴定_第3页
普通白菜形态学性状及其根肿病抗性鉴定_第4页
普通白菜形态学性状及其根肿病抗性鉴定_第5页
资源描述:

《普通白菜形态学性状及其根肿病抗性鉴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普通白菜形态学性状及其根肿病抗性鉴定董正中陈超权刘子萌郑柳青吴薇谢涵冰葛柳S刘盛兰嘉余小林浙江大学农业试验站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摘要:针对目前普通白菜新品种选育的骨干亲本同质性变高,遗传竹景越来越窄等生产实际问题,为进一步拓宽育种资源的变异范围,从国内外引进了12份普通白菜种质资源。对其植物形态学性状进行了调查,并鉴定了其根肿病抗性。结果表明,所引进的普通內菜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鉴定获得1份屮感根肿病的材料。研宄结果为深入了解和充分利用上述种质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关键词:普通白菜;形态学性状;根肿病;聚类分析;作者简介:董正中(1969—),男,浙

2、江泰顺人,长期从事蔬菜良种引进与品比工作,E-mail:309900324@qq.com。作者简介:余小林(1970—),男,江西广丰人,教授,博士,从事蔬菜分子育种工作,E-mail:xlyu@zju.edu.cno收稿日期:2017-09-06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2016YFD0100204-31)Received:2017-09-06文献著录格式:董正中,陈超权,刘子萌,等.普通白菜形态学性状及其根肿病抗性鉴定[J].浙江农业科学,2017,58(11):2006-2009.普通白菜[Brassicacampestris(syn.B.ra

3、pa)L.ssp.chinensis(L)Makino]又称小白菜、青菜、不结球白菜,在我国北方俗称油菜,属十字花科芸薹属芸薹种(2n=2x=20),系南方普遍栽培最人众化的蔬菜。20世纪70年代后,我国北方地区的栽培而积也迅速扩大。相对大白菜而言,普通白菜植株矮小,叶片绿色展开,绝大部分无叶翼,叶柄肥厚,短缩茎上的叶片抱合成基部肥大的筒状莲座叶,部分植株束腰呈“花瓶状”。其生长期短,借助简易的设施在我国南方温暖地区已经实现了周年生产与周年供应。据统计,普通白菜占长江中下游各大城市蔬菜总产量的30%~40%,占当地蔬菜复种面积的40%飞0%[1-2]。南

4、方有谚语:“三天不吃青,头上冒金星”,可见,普通白菜在日常居民蔬菜供应中居重要地位。普通白菜原产于我国,中国东部的江淮地区到太湖一带是白菜类蔬菜的演化中心。由于其有着悠久的栽培和演化历史,目前在生产上品种类型繁多位1。普通白菜性状变异很大,如叶柄宽窄、厚薄、长短、粗细,叶片大小、形状、色泽、数量、轻重,植株直立开展与束腰情况以及香味等不冋特性而构成多种类型m。根据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和栽培特点,普通白菜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按照栽培季节可以分为春白菜、夏白菜和秋冬白菜,其中,以秋冬白菜为主;按叶柄颜色可分为青梗白菜和白梗白菜,其中,以青梗白菜为主;按照叶柄

5、长短和植株高矮的不同,还可分为矮桩类型(株高〈30cm)、中桩类型(30on〈株高〈45cm)和高桩类型(株高〉45cm),0前以矮桩类型为主。随着主推杂交种的广泛应用,新品种的骨干亲本同质性迅速变高,遗传背景越来越窄,极大地增加丫生产上病虫害流行危害的生态隐患。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拓宽育种资源的变异范围,近年来本课题组从国内外引进了12份普通白菜种质资源,现将其植物形态学观察及根肿病鉴定结果总结如下,以期为深入了解和充分利用上述种质资源提供科学依据。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2份供试的普通白菜材料收集于国内外不同的地方,根据来源不同进行编号。其中

6、,CC-0rCC-06由加拿大萨斯卡通研究发展中心的GaryPeng教授馈赠;CC-07~CC-09购于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CC-10^CC-12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李建斌研究员馈赠。所有材料于2015年9月20口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农业试验田中进行大田播种,10月21日移栽,12月8日开展性状调査。田间管理按常规进行。1.2方法1.2.1楦株形态性状测量在莲座期时,对株高、株幅、叶片长、叶片宽、茎粗、叶片数、叶柄长、叶柄宽、叶柄厚等性状进行测量。每份试材随机选取具有该品种特性的10株植株开展形态学性状调查,采用卷尺和游标卡尺测量此类数量性状。对于株

7、型、叶型、叶形、叶顶端、叶裂刻等质量性状采用目测法,观察其形态性状的多样性。具体操作见《不结球白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U1。1.2.2根肿病抗性鉴定根肿病菌土取自浙江省温岭市箬横镇,经ECD系统鉴定其生理小种为ECD17/15/15G1。釆用插入法进行根肿病的发病试验,具体操作为:草炭、蛭石和珍珠岩按照体积比3:2:1的比例混合作为普通ft菜植株生长的基质。在15孔穴盘(长X宽X高为8cmX6cmX6cm)底部铺上厚4cm左右的基质,在基质上层铺上厚2cm左右带芸薹根肿菌的菌土,随后将种子播种在带菌土壤的上层,每孔播9粒种子,上面再覆盖一层薄薄的

8、草炭,于2(T25°C温室中进行培养。所有处理均采用15孔育苗穴盘,期间加强日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