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197175
大小:7.42 MB
页数:67页
时间:2019-02-22
《大白菜根肿病抗性生理及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StudyontheResistancePhysiology●lClu√brootinChinesecabbagesandBi0109icalCharacteristicsofPlasmodiophorabrassicaeThesissubmittedtoQ兰叼如D内multuralUniversityInFulfillmentoftheRequirementfortheDegreeofMasterofAgronomyKuangNingning(Depar恤ent。fAgronomyandPIantPr。tecti。n)Supervisor:Y
2、ahHonghaiQingdao.ChinaJune,2012万方数据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青岛农业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己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研究生签名:溉郦时间:年月日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本人完全了解青岛农业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3、,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同意青岛农业大学可以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表、传播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协议)研究生签名:导师签名:硫乌‰荡e锄时间:年月目时间:年月日万方数据青岛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大白菜根肿病抗性生理及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摘要大白菜根肿病是大白菜生产上的一种重要病害,近些年来,在我国一些地区根肿病发生面积急剧增加,给大白菜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为了有效地防治大白菜根肿病的危害,合理利用品种的抗病性,迫切需要对一些主推的大白菜品种抗根肿病进行鉴定和抗病机制作进一步深入研究
4、。为此,本文以青岛地区大白菜根肿病菌为试验材料,就根肿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大白菜品种对根肿病抗性生理和大白菜根肿病的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适合大白菜根肿病菌休眠孢子萌发的温度约为24。C,最有利于萌发的pH值约为6.3,48℃为休眠孢子的致死温度,光照对休眠孢子的萌发具有抑制作用,过滤灭菌和病根经过腐烂处理的根分泌物对休眠孢子的萌发均有促进作用,其中在过滤灭菌的根分泌物中休眠孢子的萌发率最高,为69.98%。经抗性测定,大白菜不同品种间存在抗性差异,对根肿病抗性较强的品种为87.114,较感的品种为夏抗王,在供试品种中没有发现免疫品种。大白菜根
5、肿病菌对不同十字花科蔬菜的侵染能力不同,依次为大白菜>小白菜>薹菜>甘蓝>油菜>萝卜。接种根肿病菌后,对品种87.114株高和株重增长的抑制作用较小,分别为6.77%和9.54%;对夏抗王株高和株重的抑制作用较大,分别为9.54%和10.53%。接种根肿病菌一段时间后,抗感品种的PAL、PPO、POD、SOD活性均呈现升高趋势,且具有单峰型酶活高峰,活性提高幅度因酶而异;同一种防御酶活性增加的幅度抗病品种要高于感病品种,并且活性峰值出现的时间也早于感病品种,对照品种防御酶变化不明显,说明病原菌侵染可以激发寄主产生防御酶,使活性升高。接种后抗病品种的丙二
6、醛含量要低于感病品种,而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要高于感病品种,且活性峰值出现也早于感病品种。同工酶和可溶性蛋白电泳分析结果表明:在大白菜与根肿病菌互作过程中,抗、感品种接种前后,不论是谱带的数量还是颜色都发生了变化,与寄主的抗病性呈正相关。抗病品种EST、PPO、POD、SOD同工酶和可溶性蛋白的谱带数量多于感病品种,并且随着接种时间的延长,有新增谱带的出现。感病品种接种后谱带有逐渐加强的趋势。对大白菜根肿病防治技术的研究发现,调整土壤pH对病害发生有明显作万方数据技术青岛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用,在土壤pH4.9的范围内,以pH6时发病率和病情指
7、数最高,当pH大于7时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急剧下降。在不同类型土壤对病害影响中,棕壤土的病情指数和发病率最低,而草炭土最高。初步表明土壤保水力强,有机质含量高,对根肿病发生有利。供试的几种药剂中,生石灰的防治效果最好,达到73.86%,其余药剂的防治效果依次为甲基托布津>百茵清>五氯硝基苯>多菌灵>敌克松。关键词:大白菜根肿病;病菌生物学;品种抗病性鉴定;抗性生理;防治万方数据青岛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StudyontheResistancePhysiologyofClubrootinChinesecabbagesandBiolocalCharacter
8、isticsofPlasmodiophoraAbstractChinesecabbageclu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