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孤独感研究

留守儿童孤独感研究

ID:21986281

大小:214.8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0-26

留守儿童孤独感研究_第1页
留守儿童孤独感研究_第2页
留守儿童孤独感研究_第3页
留守儿童孤独感研究_第4页
留守儿童孤独感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留守儿童孤独感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农村儿童孤独感研究以湖北省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作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结论却呈现出极大的差异,甚至截然相反,多数研究认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突出,总体情况令人堪忧(王东宇、王丽芬,2005;郑楚亮,2007;徐为民,2007;袭开国,2008;赵时,2010等),但也有不少指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心理相比,心理健康水平没有差异(周宗奎,2005;岳慧兰,2006;刘鹏,2007;张若男,张丽锦等)。木文主要从儿童孤独感方面来了解儿童的心理状况。一、调

2、查对象基本情况本次调杳主要选取蕲春、黄陂、黄石地区的留守儿童作为调斉对象,男生838名、女生593人;留守儿童1016人、非留守儿童415人。调查年级选取小学四五六三个年级,初中七八年级,为调查对象。表1-1儿童心理调查分布(单位.•N)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七年纪八年级合计性别男57152123304202838女6110466214148593类别非留守儿童236658165103415留守儿童951901313532471016二、儿童心理健康基本状况儿童孤独感是由AShier等人1984年编制的3_6年级儿童孤独量表改编而

3、成的(Asher,SR,Hymel,s,renshaw,pd.Lonelinessinchildren.Childdevelopment,1984,55:1456-1464);儿童孤独感有效测试1354份,均值37.80,众值38,极小值18,极大值80。在儿童孤独感方面,正常的片32.3%,有点孤独的占43.9%,很孤独的占20.3%,特别孤独的占3.3%,严重孤独的占0.2%(图2—1)。图2-1儿童孤独感分类直方图<7点搣独很抓独儿艰孤独感分炎严承的孤独贫儿负孤独祕分炎30-20-O-Hlsjed三、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

4、心理健康状况对比(一)儿童孤独感的研宄现状及研宄工具20世纪80年代以后,以AShier等人的研宄为标志(Asher,SR,Hymel,s,renshaw,pd.Lonelinessinchildren.Childdevelopment,1984,55:1456-1464),小学儿童的孤独感及与之相联系的交友问题成为国外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研究热点之一。研宂发现,在小学儿童屮存在着相当普遍的孤独感(cassidy,j,asher,sr.lonelinessandpeerrelationsinyoungchildren.Childd

5、evelopment,1992,63:350-365),还有研究考察了同伴地位和学校适应对儿竜孤独感的影响,发现被同伴拒绝、没有朋友或虽有朋友却不能满足建立亲密关系的需要都与孤独感有关(margalit,m,ben-dov,i.Learningdisabilitiesandsocialenvironments:kibbutzversuscitycomparisonsoflonelinessandsocialcompetence.Internationaljournalofbehavioraldevelopment,1995,1

6、8(3):519-563)。我国有研究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国外有关研究的结论(邹泓.同伴接纳、友谊与学校适应的研宄.心理发展与教育,1997,3:55-59),但从总体上看,对留守儿童进行的有关研宂数量并不多,关于友谊关系和情绪适应、学业和社交适应等问题的研究还主要限于初屮以上的青少年群体。而iL,有关研究主要采取横断设计,旨在考察儿童友谊关系发展特点的研究还较少。另外,针对儿童对自身同伴交往或交友状况的认知和感受对其实P示的交友状况的影响的研宂也并不多见。发展心理学家认为,儿童是其自身发展的主体,他们通常能够根据社会评价及自我

7、认识和评价,进行主动而有效的自我调整,以适应环境。关于孤独感的概念,目前心理学界尚无公认的统一界定。对孤独感可作以下定义,孤独感是指个体感觉缺乏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自己对交往的期望与实际交往水平之间产生差异时而产生的一种主观心理感受和消极的情绪体验。孤独感与独处、独居有其不同之处。孤独感反映了个体对其社交关系网络不完善的主观知觉,因而与独处不同,后者反映了一种真实的状态,这种主观上的不完善可以进行定量(如,社交网络规模偏小)或定性(如,与他人缺乏亲密感)的评估。独居与孤独感也不同,它是主观故意选择的独处。独居的动机可能来自于沉

8、思冥想的需要,或荠是为了进行某种有目的的活动(如学习、养兴趣爱好),与孤独感总是和负性的情绪体验相联系有所不同,独居可以被视为愉快的、积极的,有吋甚至是令人向往的,能激发人的创造性,为个体提供解脱现实生活中沉重的工作压力的机会(池丽萍等:《小学儿童问题行为、同伴关系与孤独感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