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性+新+论

汉+语+词+性+新+论

ID:21985899

大小:32.01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6

汉+语+词+性+新+论_第1页
汉+语+词+性+新+论_第2页
汉+语+词+性+新+论_第3页
汉+语+词+性+新+论_第4页
汉+语+词+性+新+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汉+语+词+性+新+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汉语词性新论问题的提起在系统的汉语语法研究已经开始了一个多世纪、汉语教学语法体系已经确立了几十年的今天,为什么要再提起这个问题呢?笔者认为,那是因为我们至今在这个问题上仍然处在一片混乱的局面、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好汉语词性问题的缘故。我认为,有必要来个正本清源。说起词性(或叫“词类”),我们首先必须搞清楚什么是词性。问题也正是由此引起的。如果连什么是词性都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那么,还谈什么给汉语词汇定性分类呢?我们且看一看目前流行的词类的名称吧。有的把汉语的词汇分词十一类,有的分成十类,有的分成九类,有的分成十二类,有的分得更多,比如十五类……。但大体上是差不多的,可以说是大同

2、小异。我们只举代表性的例子说一说。根据新近出版的邢福义先生的《汉语语法三百问》(其权威著作《汉语语法学》的通俗解释或另一个版本),他把汉语的词分成了三种十一类:第一种:成分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的),包括(1)名词、(2)动词、(3)形容词和(4)副词第二种:特殊成分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但具有特殊性的),包括(1)数词、(2)量词、(3)代词和(4)拟音词第三种:非成分词(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的),包括(1)介词、(2)连词和(3)助词。其他体例也与此差不多,比如有的把数量词合为一个词类的,有的还提出了语气词,有的还从传统的形容词中拉出两个新词类,叫什么“状态词”和“区

3、别词”,有的把拟音词叫做象声词,等等。还有的在大类上把词类概括为“实词”和“虚词”的,比如上面的第一种和第二种应该属于“实词”的范畴,而后面的一种应该算“虚词”。所谓实虚,基本上就是根据能否充当句子成分尤其是主要的句子成分而言的。实词比较实在,虚词比较空灵,后者主要起语法作用。这里不对各种大同小异的分类法一一评论,只从以上这种典型的分类出发,评论一番。究竟是根据什么把词分成这些种类的呢?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吗?如果仔细考查,不难发现,传统语法的所有这些分类法都是基于两个标准的:一个是语义,一个是功能(语法功能)。我认为,问题正好就出在了这里!我们无论给什么分类,都只能根据一个标

4、准,而不能使用两个,即“双重标准”。使用双重标准,是无法做出任何科学的分类的,因为这本身就是一个自相矛盾的做法!比如“男女老少”就不是一个科学的分类:一方面按照年龄,一方面又按照性别,到底按照什么啊?当然,那仅仅是一个成语,说明各种人都有了,并非代表科学的分类(如果作为分类,那显然是行不通的)。请看,“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和“拟音词”这些概念都是根据语义而提出的,而只有“介词”、“副词”、“连词”和“助词”是根据语法功能而提出来的。就是说,在这十一类中,有一多半是按照语义定义的,只有一少半是按照功能定义的。比如,说名词是“指称事物的”,

5、是“表示人物事地的词”(更早的说法干脆就把它说成是“事物的名称”);说动词是“表示行为活动的词”;说形容词是“表示性质状态的词”;说数词是“起计数作用的词”;说量词是“表示计量单位的词”,说代词是“指代某种思想对象的词”,说拟音词是“对声音的模拟”。这些概念当然都是语义概念,而非语法概念。相反,传统上的“介词”(在语法构造中起中介作用的词)、“副词”(作状语的词、修饰谓词的词)、“连词”(起连接作用的词)和“助词”(起附加作用的词)概念则是按照语法功能定义的。不言而喻,我们是在谈论语法,“词性”本来就是一个语法概念,而非语义概念。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仅仅按照语法功能(或叫“

6、句法功能”)这一条标准来划分词性呢?谈到这里,我们不禁想到了这些概念的来源。它们最初是从哪里来的呢?我看是产生于翻译。因为汉语虽然也有自己的语法但是系统地研究汉语语法仅仅是近代的事,而且是从模仿西方语言的语法体系开始的。我们的许多语法概念都是从西方语言借用过来的,是翻译的产物。那么,这些概念的翻译是否准确?由于长期以来就这么用惯了,大多数人似乎已经对此麻木了,不再思考一个为什么了,都觉得很自然了。其实,我看并不然。首先,这类翻译就不是那么准确的和科学的。看一看英语,就可以知道。所谓的noun(名词)、verb(动词)、adjective(形容词)、adverb(副词),都仅

7、仅是一种语法概念,而非语义概念。我们的“名词”、“动词”、“形容词”等之类的翻译法都不能反映出原初的含义,而仅仅是按照我们的理解行事的结果。好像“名词”就一定和“名”有关,“动词”就一定和行为动作有关,“形容词”就一定要和状态性质有关,等等。其实,这些词类在外语中往往都有自己固定的形态,人们一看就可以知道个差不多(并不是根据词义来判断,首先是根据词形和功能来判断的)。搬用到汉语里,就麻烦了:语义成了判断的最重要的标准(如果不是唯一的标准的话),而语法功能则退到了次要的地位。为什么呢?因为汉语的词基本上没有任何固定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