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窦解剖和常见疾病影像诊断

海绵窦解剖和常见疾病影像诊断

ID:21981976

大小:3.36 MB

页数:83页

时间:2018-10-21

海绵窦解剖和常见疾病影像诊断_第1页
海绵窦解剖和常见疾病影像诊断_第2页
海绵窦解剖和常见疾病影像诊断_第3页
海绵窦解剖和常见疾病影像诊断_第4页
海绵窦解剖和常见疾病影像诊断_第5页
资源描述:

《海绵窦解剖和常见疾病影像诊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海绵窦解剖及常见疾病影像诊断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耿左军1海绵窦解剖海绵窦(cavernoussinus)为一对重要的硬脑膜窦,位于蝶窦和垂体的两侧,前达眶上裂内侧部,后至颞骨岩部的尖端。窦内有许多结缔组织小梁,将窦腔分隔成为许多互相交通的小腔隙。窦中血流缓慢,感染时易形成栓塞。2每侧海绵窦前起眶上裂的内侧端,向后达颞骨岩部尖端,长约2cm,内外宽1cm。在横切面上,海绵窦略呈尖端向下的三角形。上壁向内与鞍膈相移行;内侧壁在上部与垂体囊相融合,下部以薄骨板与蝶窦相隔;外侧壁较厚,又分为内外两层,内层疏松,外层厚韧。两侧海绵窦在前床突的前方借海绵间前窦相通,在后床突之后借海绵间后窦相沟

2、通。因而在蝶鞍周围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环状静脉窦,称为环窦(circularsinus)。在前床突和后床突之间的海绵窦外侧壁的内层中,由上而下依次排列着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和上颌神经。海绵窦腔内有颈内动脉和展神经通过,颈内动脉在窦内上升并折转向前,展神经位于颈内动脉和眼神经之间,或在窦的外侧壁内。在后床突之后,外侧壁内只有滑车神经(居上)和眼神经(居下)。海绵间前窦海绵间后窦垂体海绵窦内神经示意图海绵窦(CS)常见疾病肿瘤原发肿瘤(19.61%)继发肿瘤(75.49%)感染及非感染性疾病血管性病变肿瘤—常见原发肿瘤/肿瘤样病变脑膜瘤神经源性肿瘤硬膜海绵状血管瘤表皮样囊肿/皮样囊肿

3、脑膜瘤脑膜瘤是鞍旁最常见的占位性病变,多见于中老年女性,高峰年龄在41~50岁。脑膜瘤大部分起源于蛛网膜内皮细胞或硬脑膜上皮细胞群。鞍旁脑膜瘤常沿脑膜向周围生长,前可达眶尖、后可达斜坡,向外沿颅中窝底扩展,向内可累及鞍内。虽然鞍旁脑膜瘤具有脑膜瘤的一般特点,多数易于诊断,但该区为脑膜瘤误诊的好发部位,而且其他肿瘤也常有类似脑膜瘤的表现,需引起注意。动态增强有助于显示脑膜瘤的早期强化特点,并可提示其硬度,有助于手术方案制订。影像学表现:①MRI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肿块,较少出现分叶,呈等或稍长T1信号,等或稍长T2信号;②有时可见出血或囊变,邻近血管常被包绕变窄;③钙化,临近骨质破坏或

4、增生较常见,此种骨质增生硬化极少见于其他鞍旁肿瘤,因此是确定脑膜瘤诊断的重要征象;④增强扫描时呈中度到明显强化,并常见脑膜尾征,此为脑膜瘤典型表现。病例1:CT示左侧桥小脑角区圆形等密度病变(黄箭),于MRI上呈长T1长T2高FLAIR信号,与左侧海绵窦分界不清(红箭)。病例1:增强扫描病变明显强化,累及左侧海绵窦(红箭),并见脑膜尾征(黄箭)。病例2:右侧鞍上等密度肿物,边缘见钙化,MR呈长T1长T2高FLAIR信号。病例2:增强扫描明显强化,右侧海绵窦受侵。神经源性肿瘤多见于中年,无明显性别差异。主要来自三叉神经,包括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和恶性周围神经鞘膜肿瘤。影像学表现(三叉

5、神经瘤):①鞍旁肿块并向后延伸到桥小脑角,典型者例呈哑铃状,形态学对诊断帮助较大;②MRI多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常见坏死、囊变或出血;③常见神经孔道扩大及神经增粗。多数神经源性肿瘤可见病变填充Meckel腔。邻近血管可被包绕或推移,但一般无狭窄;④增强扫描时呈显著均匀或不均匀强化。三叉神经瘤:右侧桥小脑角区-鞍旁囊实性肿物,内见分隔,累及右侧海绵窦(红箭)。增强扫描肿物不均匀强化,囊变区无强化,累及右侧海绵窦(红箭)硬膜海绵状血管瘤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分为脑内型和脑外型,中年女性发病率较高,其中鞍旁海绵状血管瘤,起自海绵窦间隙血管,约占颅内海绵状血管瘤0.4%~2.0%,是脑外海

6、绵状血管瘤最好发的部位。由于颅中窝血管、神经丰富,当鞍旁海绵状血管瘤截面超过3cm时,会产生压迫症状,向海绵窦生长可压迫Ⅳ、Ⅴ、Ⅵ对脑神经,前生长可压迫视神经管,向鞍上池生长可压迫视交叉,其临床症状有视物下降、复视、头痛、眼外肌运动障碍等。影像学表现:①肿块常累及蝶鞍,鞍旁部分大,鞍内部分小,呈“横哑铃状”改变;②T1呈稍低/低信号,T2呈明显高信号,类似“灯泡征”;③增强后呈显著较均匀强化或不均匀渐进性强化,因此动态增强延迟强化“填充”为海绵状血管瘤典型表现;④DWI等信号,ADC值明显升高(肿瘤内无肿瘤细胞,水分子扩散速度明显快);⑤MRS无NAA峰、Cho峰、Cr峰(因病灶内

7、无脑组织)。左鞍旁肿物,长T1长T2稍高FLAIR信号,累及左侧海绵窦(红箭)。增强扫描早期肿瘤呈蜂窝状强化,后期强化进展,左侧海绵窦受侵(红箭)。表皮样囊肿/皮样囊肿鞍旁表皮样囊肿多为先天性,系神经管闭合时外胚层上皮成分卷入颅内所致,鞍旁发病率仅次于桥小脑角区,占第二位。鞍旁皮样囊肿发病机理与表皮样囊肿相似,只是还含有皮附器、毛发、皮脂腺、汗腺等成分。影像学表现(表皮样囊肿):①病变多位于蛛网膜下腔,形态不规则,呈长T1长T2信号,多不均匀;病变易包绕神经、血管,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