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语用为基,实现说明文教学的有效突围[论文]

以语用为基,实现说明文教学的有效突围[论文]

ID:21975238

大小:15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6

以语用为基,实现说明文教学的有效突围[论文]_第1页
以语用为基,实现说明文教学的有效突围[论文]_第2页
以语用为基,实现说明文教学的有效突围[论文]_第3页
以语用为基,实现说明文教学的有效突围[论文]_第4页
以语用为基,实现说明文教学的有效突围[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以语用为基,实现说明文教学的有效突围[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以语用为基,实现说明文教学的有效突围以语用为基,实现说明文教学的有效突围以语用为基,实现说明文教学的有效突围以语用为基,实现说明文教学的有效突围江苏灌南县实验小学(223500) 刘 侠[摘 要]文本体裁不同,其教学的目标和策略也就不同。在语用视角下,说明文的教学应该紧扣文体特征,以语用理念进行文本解读,选择适切的教学内容,将提升学生语言能力和言语智慧作为基本的教学目标,并积极创设语言运用情境,让学生在体悟的基础上进行实践运用,寻找到突围的路径。[关键词]阅读教学 说明文 语用[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6-014

2、当前,阅读教学仍旧滞留在大一统的教学模式中,即无视文本的体裁特征,采用一贯固有的教学模式对不同文体的课文进行教学,严重制约了阅读教学效益的提升。文本体裁不同,其教学的目标和策略也就应该不同。对说明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说明文教学要“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基本的说明方法”。而在实践中,说明文的教学却遭遇了极大的尴尬。如何以语用为核心,实现说明文教学的有效突围呢?一、说明文教学陷入“人为困境”(一)本质属性消失殆尽说明文教学的核心任务应该是对文章表达方式的体悟,旨在培养学生的鉴别和赏析能力,让学生积极运用说明方法进行语用训练,而不能拘泥于课文的内容信息,感知说明事

3、物的特点。如,教学《海洋——21世纪的希望》这篇课文,教师补充很多关于海洋的知识。课堂上,学生疲于资料的阅读,阅读课演变成为科学课,语文本质属性消失殆尽。(二)目标制定渐行渐远教学内容的选择是阅读教学的首要起点,但很多教师对此却毫无意识。我们的阅读教学总是习惯在课文的字词分析和内容主旨的揭示上,缺失对说明文文体特征的把握。这样,阅读教学就难以行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例如,在教学《莫高窟》时,不少教师将其当作一篇散文来教学。课堂上,学生始终被“彩塑具有什么特点?壁画如何之美?……”等问题纠缠,而对说明文的文体特征却看不到蛛丝马迹,教学目标的错位使得教学渐行渐远。(三)课程意识南辕北辙很多教师

4、仍旧停留于“教课文”的传统思维模式中。在我校“师徒同题异构”活动中,师徒两人同时教学《埃及的金字塔》。师傅重在引领学生感知说明方法,并结合文本的具体内容为学生创建语用实践平台,有效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而徒弟执教时,却让学生概括金字塔的特点,并思考从哪些语句形成这样的认知。两相比较,师徒二人“教语文”与“教课文”的区别高下立判。课程意识的淡薄,常常使得阅读教学钻进死胡同,甚至导致南辕北辙,后果不堪设想。二、语用理念下说明文教学的突围路径(一)从说明文的文本解读中甄别有效的教学内容1.要见树木先见森林。文章的外显结构是作者创作过程中思路的表现形式,其表达的顺序和内容的安排都是由作者的创作思

5、路决定的。读者可以通过对文章结构的把握,揣摩作者的表达思路。说明文没有生动的故事情节,也没有跌宕起伏的情感波澜,文章表现出来的美更趋向于严谨的逻辑。因此,只有厘清文本的基本结构,才能更好地走进文本。如,《神奇的克隆》一文,作者依照生命个体认识事物的基本规律,将内容设置为克隆的定义、克隆的对象、克隆的作用、有趣的克隆四个方面。显然,这样的设置是作者精心安排的:没有精确的定义阐释,其他一切都如同空中楼阁,无从谈起;只有了解了克隆的典型案例,人们才能接受克隆的作用。在这一切基础上,课文再补充富有趣味的克隆现象,读者就会欣然接受。这样的思路安排和结构设置,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有序表达

6、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是说明文教学的重要范畴。2.强化说明文的语言特质。与其他文体要求语言形象生动、富有灵性不同,说明文的价值在于全面细致准确地介绍事物,呈现说明事物的特点,因而其语言的特点表现为精确、规范和严谨。这对培养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是一种有效的途径。有些说明文在精确表达、严谨描述的基础上,为了增强说明的趣味性,还大量使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让读者读来趣味盎然。如,《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一文中就以“孪生兄弟”“兄弟俩”来形容火星和地球的相似性,形成亲切自然的表达风格。针对这样的言语表达特点,教师可以让学生仔细体悟说明文严谨精确的表达特性,充分感受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并在两

7、种风格的比照下丰富自我言语体系。(二)从说明文的文体特征中遴选有效的教学策略1.诵读品味,感受语言表达的生动形象。语文教学,读是基础,更是关键。说明文的教学自然也不例外——没有读,学生就难以准确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没有读,学生更无法体验说明方法所形成的表达效果;没有读,学生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也就更难以形成。例如,在教学《秦兵马俑》一课时,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描写坑俑宏大时,重读了文中的数字。教师顺势引导大家体会这样朗读的好处。这是对文本表达的心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