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974275
大小:649.32 KB
页数:37页
时间:2018-10-26
《我省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评价指标体系解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辽宁省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评价指标体系解读沈阳城市学院 目录12国家与省政府对本科高校应用型建设的任务与目标要求试点专业指导性评价指标体系 国家与省政府对本科高校应用型建设的任务与目标要求1 (一)优化专业结构,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的应用型专业体系。按需重组人才培养结构和流程,围绕产业链、创新链调整专业设置,形成特色专业集群。引导高校密切跟踪辽宁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的趋势动态,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推动教育资源向服务辽宁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的专业集群集聚,打造一批辽宁急需、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应用型专业集群。国家与省政府对本科高校应用型建设的任务与目标要求 (二)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支持高校和专业集群与行业、企业、实务部门开展深度合作,以提升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为重点,科学制定实施符合应用型人才成长规律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方案,深化以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为突出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加强实验、实训、实习环节,实训实习的课时占专业教学总课时的比例达到30%以上。引导高校紧跟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设计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整合相关课程,形成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群或课程模块,深化体现行业产业发展、技术进步和社会建设要求的课程体系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将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有机结合。全面推行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国家与省政府对本科高校应用型建设的任务与目标要求 (三)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学模式改革。着力培养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积极实施以学生为中心、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采用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组织方式、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大力推进学生课程学业水平评价改革,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考查和能力的评价,建立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的评价方式。国家与省政府对本科高校应用型建设的任务与目标要求 (四)建立促进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的机制。根据学科特点科学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实践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合理安排实训、实习、社会实践等环节。积极与行业、企业、实务部门等共建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探索共建共管共享的长效机制。根据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改善实践教学效果。大力支持和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和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等创新实践活动,探索形成加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就业创业能力培养的有效机制。国家与省政府对本科高校应用型建设的任务与目标要求 (五)建设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教师队伍。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加强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积极通过交流、互聘等形式,形成高校与行业、企业、实务部门联合培养教师的有效机制,建设一支教师、工程师等资格兼具,教学能力、实践能力兼备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鼓励和支持教师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开展研究实践和技术研发,及时掌握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构建科研反哺教学的长效机制。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调整教师结构,改革教师聘任制度和评价办法,积极引进行业公认专才,聘请企业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作为专业建设带头人、担任专兼职教师。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企业接受培训、挂职工作和实践锻炼。国家与省政府对本科高校应用型建设的任务与目标要求 (六)健全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特点的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专业教学质量评估与反馈机制,探索形成有效的学生毕业前质量反馈和毕业后质量跟踪调查制度,建立毕业生达成毕业要求程度和教师教学效果评估机制,切实根据评估、反馈情况不断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国家与省政府对本科高校应用型建设的任务与目标要求 (七)提升服务区域发展的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能力。紧密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产业转型升级重点,融入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行业技术创新体系,打造区域特色产业和行业共性技术研发中心,大力推进大学科技园建设。大力加强高校技术转移机构建设,鼓励以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转让等方式与企业深度合作,将潜在的技术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进科研成果率先省内转化。国家与省政府对本科高校应用型建设的任务与目标要求 (八)建立行业企业深度参与的高校治理结构。建立健全有行业和用人单位参与的理事会(董事会)制度、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度;扩大二级院系自主权,鼓励院系与行业企业合作,建立院系理事会(董事会)或联合管理委员会,建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国家与省政府对本科高校应用型建设的任务与目标要求 2辽宁省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试点专业指导性评价指标体系 向应用型转变试点专业指导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9个一级指标、21个二级指标,从培养方案、师资队伍、教学资源、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质量保障体系、特色与辐射作用等方面进一步明确了专业向应用型转变的目标与任务。辽宁省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试点专业指导性评价指标体系 辽宁省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试点专业指导性评价指标体系 1.1专业定位专业建设思路体现应用型建设需要;专业定位、培养规格符合行业需求,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特色明显。1.培养方案(3个二级指标)相关研究成果、相关工作总结评价要素支撑材料辽宁省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试点专业指导性评价指标体系 1.2培养目标1.培养方案(3个二级指标)支撑材料培养目标定位准确,符合学校专业建设要求和应用型专业内涵建设要求,体现所服务面向行业、企业的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人才培养方案、相关工作总结评价要素辽宁省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试点专业指导性评价指标体系 1.3课程体系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对应落实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毕业生的能力要求,体现行业、企业的发展动态与需要;优化课程结构,整合相关课程,形成支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群或课程模块;设置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1.培养方案(3个二级指标)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相关工作总结评价要素支撑材料辽宁省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试点专业指导性评价指标体系 2.1师资队伍数量和质量本专业的师生比不低于1:30;专业负责人教学经验丰富,具有与本专业相关实践经历;专业教学团队教学水平高,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开展技术咨询、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服务等能力强。2.师资队伍(3个二级指标)教师名册;相关佐证材料评价要素支撑材料辽宁省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试点专业指导性评价指标体系 2.2师资队伍结构2.师资队伍(3个二级指标)支撑材料师资队伍结构合理;专业教师中行业、企业、实务部门兼职教师占比原则上不低于30%;专业专任教师中“双师双能”型和具有行业实践经历的教师占比不低于70%专任教师名册;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复印件;教师培训证书或挂职锻炼证明;兼职教师名册评价要素辽宁省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试点专业指导性评价指标体系 2.3师资队伍建设具有明确的教师教学与实践能力培养工作方案,以及行业、企业、实务部门教师与学校教师互聘的具体措施,实施效果良好。2.师资队伍(3个二级指标)教师队伍建设方案、落实情况总结评价要素支撑材料辽宁省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试点专业指导性评价指标体系 3.1课程建设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不断更新课程内容;课程内容设计科学,结合行业标准,体现技术进步、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建设需求;课程教学组织合理,教学模块与环节设置有效支撑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课程资源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建设成果明显。3.教学资源(4个二级指标)相关文件、工作总结等评价要素支撑材料辽宁省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试点专业指导性评价指标体系 3.2教材建设3.教学资源(4个二级指标)支撑材料积极选用适合应用型专业教学需要的教材;具有与行业、企业、实务部门联合编写的教材,并有明显应用型专业特征;教材建设成果明显,包括:国家/省级规划教材、特色教材等。相关工作总结、文件等评价要素辽宁省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试点专业指导性评价指标体系 3.3校内实验条件及利用3.4校内实训条件及利用专业实验室、工作室等建设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利用率高,实验教学质量良好。辽宁省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试点学校指导性评价指标体系3.教学资源(4个二级指标)相关证明材料评价要素支撑材料实习、实训条件建设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教学仪器设备利用率高,教学质量良好。相关证明材料 4.1共建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与行业、企业、实务部门等共建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探索了共建共管共享的长效机制,取得良好效果。4.校企合作(2个二级指标)校企合作协议、相关工作总结评价要素支撑材料辽宁省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试点专业指导性评价指标体系 4.2校企双向互聘机制4.校企合作(2个二级指标)支撑材料建立了学校与行业、企业、实务部门之间人员双向互聘、相互融合机制,运行状态良好,有效促进了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应用技术开发。相关工作总结评价要素辽宁省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试点专业指导性评价指标体系 5.1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积极探索问题导向、案例教学等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充分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改革成效明显。5.教学模式(5个二级指标)教学方法改革总结报告、相关成果评价要素支撑材料辽宁省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试点专业指导性评价指标体系 5.2教学组织形式5.教学模式(5个二级指标)支撑材料教学组织形式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积极探索现场教学、远程教学、模拟教学等适宜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组织形式改革成效明显。教学组织形式改革总结报告、相关成果评价要素辽宁省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试点专业指导性评价指标体系 5.3学生学业水平评价改革学生学业水平评价改革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推进学生学业水平评价改革,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考核和实践能力的评价;建立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的评价方式。5.教学模式(5个二级指标)学生课程学业水平评价改革总结评价要素支撑材料辽宁省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试点专业指导性评价指标体系 5.4实践教学5.教学模式(5个二级指标)支撑材料建立了促进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的机制,实践学分(学时)占比不低于30%。根据学科特点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实践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合理安排实训、实习、社会实践等环节;建立了优化实训资源配置和管理的运行机制;形成了加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就业创业能力培养的有效机制。相关工作总结、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评价要素辽宁省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试点专业指导性评价指标体系 5.5毕业论文(设计)毕业论文(设计)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毕业论文(设计)选题面向企业、行业实际;行业、企业、实务部门导师与学校导师联合指导毕业论文(设计);保障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机制完善,运行良好。5.教学模式(5个二级指标)毕业论文(设计)环节改革的总结报告、改革成果、毕业论文(设计)文本(抽样儿)评价要素支撑材料辽宁省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试点专业指导性评价指标体系 6.1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创新创业教育与应用型专业建设深度融合,有效支撑应用型人才培养;与企业、行业联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在课程教学、实践教学、第二课堂等各个教育环节,体现在专业培养方案、课程大纲、成绩考核等各种教学文件中。6.创新创业教育(2个二级指标)相关证明材料评价要素支撑材料辽宁省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试点专业指导性评价指标体系 6.2创新创业教育基地6.创新创业教育(2个二级指标)支撑材料学校与行业、企业、实务部门协同共建创新创业教育基地,机构、人员、场地、经费等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利用率高。相关证明材料评价要素辽宁省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试点专业指导性评价指标体系 7.1在校生质量学生参加创新创业项目、工程实践项目,竞赛获奖,发表论文,取得专利,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等情况。7.人才培养质量(2个二级指标)相关证书、证明材料评价要素支撑材料辽宁省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试点专业指导性评价指标体系 7.2毕业生质量7.人才培养质量(2个二级指标)支撑材料本专业学生就业率、对口就业率;学生就业单位评价:包括毕业生专业知识与技能,敬业精神,职业道德,知识更新能力,创新能力,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在本单位的工作稳定性、学校就业服务水平等。专业学生就业去向、就业工作总结;就业单位评价情况评价要素辽宁省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试点专业指导性评价指标体系 8质量保障体系建立了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特点的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过程监控、督导及持续改进机制,实施效果良好;专业建设经费充足。8.质量保障体系相关文件及佐证材料评价要素支撑材料辽宁省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试点专业指导性评价指标体系 9特色与辐射作用9.特色与辐射作用支撑材料在应用型建设过程中彰显了专业特色,其经验对同类专业具有示范、辐射作用。能够及时总结应用型建设经验,公开发布或发表总结报告、研究报告,对同类专业改革起到参考作用。总结报告、相关佐证材料评价要素辽宁省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试点专业指导性评价指标体系 谢谢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