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易》的文本及其相互关系

一、《周易》的文本及其相互关系

ID:21960011

大小:104.00 KB

页数:35页

时间:2018-10-21

一、《周易》的文本及其相互关系_第1页
一、《周易》的文本及其相互关系_第2页
一、《周易》的文本及其相互关系_第3页
一、《周易》的文本及其相互关系_第4页
一、《周易》的文本及其相互关系_第5页
资源描述:

《一、《周易》的文本及其相互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周易》的文本及其相互關係(一)《經》1.《周易》書的出現《左傳·莊公二十二年》:“周史有以《周易》見陳侯者。”《左傳·襄公九年》:“姜曰:亡,是于《周易》曰:‘隨,元亨利貞……’”《左傳·昭公七年》:“孔成子以《周易》筮之。”《左傳·宣公六年》:“伯廖告人曰:無徳而貪,其在《周易》豐之離”。2.《周易》本為占筮之書《周禮·太卜》:“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其經卦皆八,其別皆六十有四。……以邦事,作龜之八命:一曰征;二曰象;三曰與;四曰謀;五曰果;六曰至;七曰雨;八曰瘳。以八命者贊三兆、三易、三夢之占,

2、以觀國家之吉凶,以詔救政。”鄭玄《易贊·易論》:“夏曰《連山》,殷曰《歸藏》,周曰《周易》。連山者,象山之出雲,連連不絶;歸藏者,莫不歸藏於其中;周易者,言易道周普,無所不備。”3.《周易》的含義A.周鄭玄、陸德明義理論《周易》之“周”,稱之為廣大悉備。鄭玄《易贊·易論》:“易之為名也,一言而含三義:易簡,一也;變易,二也;不易,三也。”陸德明《經典釋文》:“周,代名也,周至也,遍也,備也,今名書,義取周普。”孔穎達則從地點說《周易》之周,以之為“周原”。《周易正義序》:“鄭玄雖有此釋,更無所據之文……案《世譜》等群書,神農一曰連山,亦曰列山氏。

3、既連山、歸藏並是代號,則《周易》稱‘周’,取岐陽地名,毛詩云‘周原膴膴’是也。”B.易以日月為易。《說文》:“秘書說曰:‘日月為易,象陰陽也。’”鄭玄:“易者,日月也。”《易緯·乾坤鑿度》:“易名有四義,本日月相銜。”魏伯陽《周易參同契·乾坤設位章》:“日月為易,剛柔相當。”《經典釋文》:“《易》,經名也。虞翻注《參同契》云:‘字從日下月。”C.周易周禮·大卜》賈疏:“《連山》、《歸藏》皆不言地號,以義名《易》,則‘周’非地號。以《周易》純以乾為首,乾為天,天能周匝於四時,故名《易》為‘周’也。”換句話說,“周易”謂廣大悉備的易道,《周易》則是揭

4、示此道的經典。4.篇章《周易》在先秦就分為上下兩篇。《系辭》:“二篇之策,萬有一千五百二十。”《晉書·束皙傳》:“其《易經》二篇,與《周易》上下經同。”漢孟喜前已稱經。孔穎達《周易正義卷首》:“但子夏傳云雖分上下二篇,未有經字。”他又說:“案前漢孟喜《易》本云分上下二經,是孟喜之前已題經字。”《後漢書·荀爽傳》:“文王作《易》,上經首‘乾’、‘坤’,下經首‘咸’、‘恒’。”5.內容上篇明天道,下篇敘人事。《序卦》:“有天地然後萬物生焉,盈天地之間者唯物,故受之以芚。”《序卦》:“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

5、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有上下然後禮義有所措。夫婦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韓康伯注《序卦》:“先儒以‘乾’至‘離’為上經,天道也;‘咸’至‘未濟’為下經,人事也。”6.《易經》從西漢開始,人們稱《周易》為《易經》,同時將注解《周易》的十翼也列為經文。此時雖經傳並稱十二篇,但兩者並未合為一書。《漢書·藝文志》:“《易經》十二篇,施、孟、梁丘三家。”顏師古注:“上下經及十翼,故十二篇。”從鄭玄開始,《經》與《傳》合為一書。《三國志·高貴鄉公傳》:“鄭玄合《彖》、《象》於《經》者,欲使學者尋省易了也。”7.經傳連附至王弼始將《彖

6、》、《象》按六十四卦一一分拆,而配附於相應的卦辭與爻辭後;又將《文言》分開,分別置於“乾”、“坤”兩卦後;其餘則合書而行。《周易》一書於是成了現在通行本所見的形式。但朱熹的《周易本義》卻力主回到經傳相分的狀態,已便學人瞭解伏羲、文王、孔子三易各有所分。(二)《傳》《周易大傳》,先秦已有《易傳》之名。《戰國策·齊宣王見顏斶》:“是故《易傳》不云乎?居上位未得其實,以喜其為名者,必以驕奢為行。據慢驕奢,則凶必從之。是故無其實而喜其名者削,無德而望其福者約,無功而受其鹿者辱,禍必渥。”西漢時有《易大傳》之稱。《史記·太史公自序》:“太史公仕於建元、元封

7、之間,湣學者之不達其意而師悖,乃論六家之要指曰:‘《易大傳》:天下一致而百慮,同歸而殊途。’”《漢書·郊祀志》:“《易大傳》曰:‘誣神者,殃及三世。’”古人更多稱為“十翼”。此名最早見於《易緯·乾坤鑿度》:“孔子……五十就《易》,作十翼明也。”十翼包括《彖》上、下兩篇,《象》上、下兩篇,《系辭》上、下篇,《文言》、《說卦》、《序卦》、雜卦》各一篇。1.《彖》《彖》的成立早於莊子,其宗旨如王弼《周易略例》所言:“夫彖者何也?統論一卦之體,明其所由之主者也。”2.《象》《象》分解釋卦的《大象》辭與解釋爻的《小象》辭,前者比後者成立時間早,但最遲不晚于

8、戰國時期。其宗旨王弼《周易略例·明象》開顯無遺:“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盡意莫若象,盡象莫若言。言生於象,故可尋言以觀象;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