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睾的影像学诊断

隐睾的影像学诊断

ID:21954936

大小:1.53 MB

页数:18页

时间:2018-10-21

隐睾的影像学诊断_第1页
隐睾的影像学诊断_第2页
隐睾的影像学诊断_第3页
隐睾的影像学诊断_第4页
隐睾的影像学诊断_第5页
资源描述:

《隐睾的影像学诊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简述隐睾的影像学特点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广东省应急医院影像科颜剑豪副主任医师2013-5-13隐睾的产生睾丸下降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腹腔内的移行,发生于孕10周~15周,这一进程受副中肾管抑制激素的控制。第二阶段是由腹股沟向阴囊内的移行,发生于孕26周以后,这一过程受睾丸引带移行、附睾发育、雄性激素刺激、生殖股神经和腹压的控制。以上各因素可影响睾丸的正常下降,从而造成睾丸在下降过程中停留在腹股沟管的内环、管内或外环,发生不同程度的下降不全则称为隐睾。隐睾的产生此外,先天性解剖结构异常也是造成隐睾的主要

2、原因。若睾丸沿引带尾端其他分支下降至会阴、耻骨部或股部,则称为睾丸异位,但不多见。隐睾发生率在早产儿为30%,新生儿为4%,1岁时为0.66%,成年人则为0.3%。隐睾分为可触及型和不可触及型二种;不可触及型约占20%左右,进而分为腹腔内及腹膜后两类。隐睾的临床表现均有患者阴囊发育不良、青春期阴毛稀少、男性不育等特点。同时隐睾也较正常睾丸发生扭转的机会多13倍。隐睾也可发生癌变,发生率约0.5%,其中不可触及型隐睾发生癌变的记录则明显高于此数。隐睾的超声诊断超声操作简便易行,无创伤,是目前对隐睾患者主

3、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检查方法:充盈膀胱后,立位探测,睾丸下降,探头长轴与腹股沟韧带垂直,自外上向内下作一系列斜切。多数隐睾容易在腹股沟管、内环附近或阴囊根部的表浅部位被探测到。隐睾的CT诊断隐睾在CT上表现为正常睾丸移行部位有一1~3cm左右卵圆形软组织肿块影,大小不等,边界清楚,轮廓光整,密度均匀,增强后轻度强化。隐睾发育不良者,其CT值与腹壁肌肉相似。如果肿块体积偏大,内密度不均匀,有大片坏死及条状间隔者,应高度怀疑睾丸恶变,隐睾的MR诊断MR平扫表现为在其常见部位(腹腔内近内环口区或腹股沟管内)

4、见椭圆形软组织信号,睾丸实质内的曲细精管含大量的蛋白和水,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为高于脂肪的高信号。睾丸包膜(血管膜、白膜、鞘膜)呈条状或线状,由大量纤维结缔组织组成,T1WI、T2WI为包绕睾丸的线状或线条状中低信号或低信号;睾丸引带含大量纤维结缔组织,T1WI、T2WI为中低信号;附睾因其管间的脂肪含量多少不一,T1WI、T2WI信号略有差别,如含脂量大,T1WI较睾丸信号高,T2WI较睾丸信号低。反之亦然。增强扫描,隐睾信号多有中度强化,高于邻近腹壁肌肉,对比信噪比明显提高,有时还能区分

5、附睾与睾丸。隐睾在常规MRI上表现为阴囊内、腹股沟管内、髂血管旁及腹腔内边缘清晰的椭圆形长T1、长T2信号;*弥散加权成像DWI上,隐睾呈明显高信号。DWI在细胞排列紧密的组织中,细胞膜相对数量更多,自由水分子的布朗运动受限也更多。睾丸组织结构致密,细胞密度较高,在DWI图像中呈高信号,因此,结合DWI序列应该有助于提高不可触及隐睾的检出率。隐睾容易发生恶变,恶变率随睾丸离阴囊距离的增大而增高。精原细胞瘤是睾丸最睾丸最常见的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占生殖细胞肿瘤35%~50%。隐睾并精原细胞瘤的MR诊断:患

6、者阴囊空虚并发现腹部肿块;肿块较大;T1或T2加权像病变内部信号不均匀,T2信号较低,增强扫描,则这种不均匀性显示的更清楚;瘤周有时可见低信号的纤维假包膜。谢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