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证要重视调治脾胃,顾护胃气

临证要重视调治脾胃,顾护胃气

ID:21938260

大小:5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5

临证要重视调治脾胃,顾护胃气_第1页
临证要重视调治脾胃,顾护胃气_第2页
临证要重视调治脾胃,顾护胃气_第3页
临证要重视调治脾胃,顾护胃气_第4页
临证要重视调治脾胃,顾护胃气_第5页
资源描述:

《临证要重视调治脾胃,顾护胃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临证要重视调治脾胃,顾护胃气[]脾胃病多有脾胃虚弱,气阴不足表现,而脾胃对人体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胃气既概指脾胃(包括大肠、小肠)的消化吸收功能,又是人体赖以为生的脾胃元气(包括胃中津液),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人体的抗病能力。饮食失宜,动作形苦,嗜欲无节,思想不遂,谋虑神劳,皆能致伤。临证时,药饵违法致伤,尤为常见,因此,历代医家都把保护胃气作为重要治则之一。本文中笔者一向重视调治脾胃,注意顾护胃气。现通过学习有关论述,对胃气和顾护胃气的若干问题,作简要的介绍和探讨。  [关键词]脾胃病;胃气;胃气不足;益气建中;内伤服药;邪实  []R256.3[]A[]1673-7210(201

2、1)04(a)-005-03    中医脾胃病有虚证也有实证,更多的是虚中夹实;很多慢性消化系统病,有脾虚、胃气虚弱表现,而慢性胃炎、溃疡病、胃神经官能症、慢性肠炎、夏季热、甲亢、干燥综合征、癌症手术后、复发性口腔溃疡、糖尿病  等,尚可兼有脾胃阴虚。因此,治疗慢性消化系统病及相应其他疾病,务必重视调治脾胃、保护胃气。    1正常饮食营养,保证人体健康  脾胃作为后天之本,有资助生命的功能,是以进食(纳谷)为基础的。通过饮食来满足身体每天的基本需求,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肌肉运动和大脑思维,从而能正常健康地生活和工作。张元素说:“仲景云‘水入于经,其血乃成;谷入于胃,脉道乃行。故血不

3、可不养,卫不可不温,血温卫和,荣卫乃行,常有天命”,“安谷则昌,绝谷则亡,水去则荣散,谷消则卫亡,荣散卫亡,神无所居”[1]。喻嘉言[2]也说“荣卫之气,出入脏腑,流布经络,本生于谷,复消磨其谷,是荣卫非谷不充,谷非荣卫不化”,“荣卫之气不行,则水浆不入,形体不仁,荣卫之气泣除,则精气弛坏,神去而不可复收”。可见正常饮食营养,对人体的健康和荣卫气血的运行是必不可少的。荣卫气血,由水谷化生而成,又助脾胃腐熟运化水谷,化生精微。科学研究表明,用全谷物、健康油脂(单不饱和脂肪、多不饱和脂肪)、水果、新鲜蔬菜和良好的蛋白质经合理烹调的食物,加上良好的饮食习惯,可以保证我们的健康。    2脾

4、胃为后天之本,百病皆由脾胃伤而生  张元素[1]说“脾者,消磨水谷,养于四旁”,“胃者,人之根本,胃气壮,则五脏六腑皆壮也”。说明脾胃纳水谷而运精微,在滋养五脏六腑中,起重要作用。李东垣[3]《脾胃论》认为“脾胃为元气之本”,“元气乃先身生之精气也,非胃气不能滋之”,“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气之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这就是“脾胃为后天之本”及“后天养先天”的论点,进而导出“养生当实元气”,实元气当调脾胃的著名论点。《脾胃论》说“若胃气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3]。提出百病皆由脾胃伤而生。脾胃功能的盛衰、强弱直接影响荣卫气血的化生甚至生命的安

5、危。六淫所伤,水谷寒热、饥饱劳逸及悲恐喜怒、想慕忧结等七情内伤,均可损伤脾胃,可导致心下痞、胃脘痛、腹痛、肠鸣、腹胀、消渴、虚损、怠惰嗜卧、肢体沉重等脾胃病症。笔者在20世纪80年代就提出脾胃虚弱是溃疡病、慢性胃炎、慢性肠炎、胃食管反流病以及功能性胃肠病的基本病理,很多其他疾病也有脾胃虚弱的表现[4]。  3人以胃气为本  《靈樞·五味篇》说:“胃者五臟六腑之海也,水谷皆入于胃,五臟六腑皆稟气于胃……谷始入于胃,其精微者出于胃之两焦,以溉五臟,别出两行,营卫之道,其大气之抟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命曰气海,出于肺,循喉咽,故呼则出,吸则入……故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5]是说

6、“水谷之气入于胃,胃得谷气而化为精微之气,上注于肺,而营养五脏六腑”。中医十分重视胃气,认为胃为五脏六腑之海,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在人体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1胃气  《内外伤辨惑论》说:“胃气者,营气也,卫气也,谷气也,清气也,资少阳生发之气也。”[3]《素问·玉机真藏论》说:“五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藏之本也,藏气者,不能自致于手太阴,必因于胃气,乃至于手太阴也。”[5]《靈樞·决气篇》说“六气者,各有部主……,然五谷与胃为大海也”[5],是说人的精气津液血脉(六气),为气之所化,又各有所主,六气的生成都以胃为水谷之海为化源。喻嘉言[2]也说“人天真之气,全在于胃,津液

7、之多寡,即关真气之盛衰,而胃复赖脾以运行其津液……所以胃不至于过湿,脾不至于过燥”。  从以上论述,可见胃气既概指脾胃包括大肠、小肠的消化吸收功能,即胃的受纳腐熟、小肠的泌别清浊以及脾的运化水谷精微,又是人体赖以为生的脾胃元气(包括胃中津液),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人体的抗病能力。  胃气强,胃受纳食物腐熟水谷的功能强,水谷精微充盛,则五脏得养,功能强盛,气血生化有源;胃气弱,胃受纳食物腐熟水谷的功能弱,水谷精微亏虚,则脏腑失养,功能减弱,气血生化乏源。《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